我们需要在教案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一个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套圈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套圈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套圈》这个活动是一个老教材。孩子们都非常熟悉。体育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活动,也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孩子喜欢一些自由的,较开放的教师介入很少的游戏。为此设计了《套圈》活动。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进行一下尝试,充分给予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教学目标:
1.练习快跑。
2.学习套圈的方法。
3.发展腿部肌肉。
4.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体验游戏的快乐。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课前看过大班幼儿玩圈的场景。
物质准备:事先布置好场地,塑料圈每人1个。
重难点:
让幼儿学习双手手心朝上握圈,翻圈从头顶套下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热身运动:教师带领幼儿做以下几种队列练习。
(1)分队走(2)合队走(3)“z”字形走。
(4)小跑步成3路纵队。
二、基本部分
1.回忆大班幼儿的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出示一个塑料圈提问:孩子们,这是什么玩具?你们玩过呼啦圈吗?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哥哥姐姐玩套圈。
2.套圈练习
(1)幼儿自由探索套圈的方法
师:孩子们,今天我想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圈套一套,然后告诉我什么样的套圈方法是最快又省力的。(幼儿自由练习套圈)
(2)组织幼儿讨论:什么样的套圈方法是最快又省力的?
幼儿自由发言,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套圈方法。
(3)教师总结并示范正确套圈的方法:人站在圈外,然后蹲下身,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呼啦圈,将圈翻过来迅速地从头顶套下去。
(4)幼儿再次按正确的方法练习套圈。
3.游戏:小乌龟套圈
(1)教师示范讲解游戏的.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三组站在起跑线后,当教师发出“开始”的口令时:每队第一位幼儿学小乌龟快速地爬到第一个呼啦圈处,蹲下身,然后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圈,接着翻圈迅速地从头顶套下去,再跑到第二个圈以同样的方法将圈从头顶上套下,然后迅速地跑回来拍下一个幼儿的手,然后站到队伍,被拍到手的幼儿以同样的方法游戏。游戏依次进行,最后看哪一组最快就为胜。
(2)教师请两个能干的幼儿示范玩一次后幼儿开始游戏。
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是双手手心朝上握住呼啦圈,翻圈从头顶上套下。
(b)幼儿必须被拍到手后才能跑出。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高人走与矮人走。
师:孩子们,好累呀,现在我们来学“高人走与矮人走”放松一下吧。
2.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把呼啦圈当汽车方向盘,跟随我开着车子回教室去吧。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幼儿扮司机开车回到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尝试更多的套圈游戏。
活动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难把要点讲清楚,但因为听不清应该怎么做,孩子学得很累;同时孩子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也就体验不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能不能让孩子从动作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学会游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试一试,如果不行可以换一种方法再试,最终总能成功的经验。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基础。 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是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开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慢慢减少,取而代之是同伴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教师指出的,是同伴指出的;不是恶意指出的,而是善意指出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同伴之间的资源利用,一种同伴间的互动。通过互相的提醒,孩子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小百科;圈指的是任选一个顶点为起点,沿着不重复的边,经过不重复的顶点为途径,之后又回到起点的闭合途径称为圈。
套圈教案篇2
教学目标:
发展幼儿动作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1、套圈玩具10套。
2、小旗若干。
3、奖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准备活动:做操《今天天气真正好》
1、师:孩子们,今天天气可真好啊!我们一起晒晒太阳、做做操、锻炼锻炼身体好吗?
2、幼:好。
3、师幼齐做《今天天气真正好》
二、游戏:套圈比赛1、谈话导入师:孩子们,你们做的可真不错。瞧!这是什么呀?教师边说边出示健身圈。
幼:健身圈。
师;今天我们来玩套圈的游戏好吗?
幼:好。
2、游戏方法将孩子们分成四组,分别站在起跑线后准备,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跳进圈里,将圈从脚下往头上套,再将圈放在前边,然后跳到圈内,再将圈从脚下往头上套,然后拿下,直到终点再回来,看谁胜利。
3、游戏规则
(1)必须将圈从头上往脚下套出。
(2)完成套环动作后,必须将圈放在前面然后挑进去。
4、开始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各组幼儿开始进行套圈比赛。
教师为胜利的小组发一面小旗,并颁发个人优胜奖。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游戏反复进行。
三、游戏:长颈鹿套圈。
四、教师小结结束。
活动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很难把要点讲清楚,但因为听不清应该怎么做,孩子学得很累;同时孩子没有经历探索的过程,也就体验不到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成功的喜悦。能不能让孩子从动作开始,通过自己的探索,最终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不仅让孩子学会游戏,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获得一种遇到困难可以自己试一试,如果不行可以换一种方法再试,最终总能成功的`经验。
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让孩子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基础。给孩子展示的机会和舞台,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在集体面前表演,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是这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一开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慢慢减少,取而代之是同伴之间的互相协调和合作。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教师指出的,是同伴指出的;不是恶意指出的,而是善意指出的,这对于孩子来说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是一种同伴之间的资源利用,一种同伴间的互动。通过互相的提醒,孩子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很多。
套圈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试试的过程中解密“套圈”游戏的诀窍,初步掌握三人一起握手与解套的方法。
2、感受音乐游戏的乐趣,体验与同伴商量、合作后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事先录好游戏的影片等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一个小老鼠
重点:营造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
二、套圈
l、唱“套圈”
重点要求:唱好“呀”的发音。
2、看“套圈”
(1)观看“套圈”游戏的影片。
——观后幼儿自由探索2分钟(无音乐)
(2)观看老师与同伴现场的“套圈”游戏。
3、试“套圈”
(1)播放视频1
——幼儿自由练习(两遍音乐)
逐步分析出“套圈”的动作秘诀(两人照镜手拉手,出去找个好朋友,一人两手要交叉,我们的手儿拉起来)
(2)继续探索套圈的秘诀(套圈的时候身体要蹲下,手要放低;手要拉紧不放松等)
4、玩“套圈”
(1)提问:一开始怎么站好?什么时候拉手?什么套圈?
在音乐声中理解游戏规则
(2)在不同节奏的旋律中边唱边做游戏。
套圈教案篇4
活动内容:
一、体育活动:人、枪、虎
二、分组活动:打羽毛球、拍皮球、跳皮筋、踢毽子及大型器械。活动目的:
1.指导幼儿练习跳跃,锻炼腓肠肌和踝部伸肌。
2.继续培养幼儿参加集体活动的兴趣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3.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橡皮筋若干条、羽毛球球、皮球、毽子等若干。
活动指导:
(一)体育游戏
1、热身运动,进场。
2、讲解游戏玩法。
3、交代游戏规则,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二)分组活动:。
1、提醒幼儿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活动,不要随意更换器械与场地。
2、幼儿游戏,教师鼓励个别幼儿加强粘粘球的训练。
(1)教师重点指导跳皮筋一组游戏,请能力强的幼儿当组长带头跳。教师注意提醒幼儿同一组的幼儿跳法要统一。
(2)注意为幼儿增减衣物,预防感冒与中暑。
活动反思:
体育游戏中,幼儿能掌握游戏规则,幼儿对跳橡皮筋,比较感兴趣。但之前,大部分幼儿愿意跳,而不大愿意牵。提出轮流,让跳错的幼儿牵。其中,王骅、文轩等女孩已有相关的经验。男孩中的个别幼儿对跳橡皮筋,比较兴趣。幼儿已能有秩序地进行分组和集体的体育游戏,可在玩小型器械时及时收拾器械的情况增多。
第12周
活动内容:
一、体育活动:三打白骨精
二、分组活动:粘粘球、套圈、投纸镖等及大型器械
活动目的:
1.灵活自如地跳、跑,提高控制力及快速反映能力。
2.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锻炼幼儿动作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粘粘球、套圈、投纸镖等若干。
活动指导:
一、体育游戏
1、热身运动,进场。
2、讲解游戏玩法。
(1)幼儿报数成两队,面对面站好,选一个队长。
(2)队长召集队员商量,在唐僧、孙悟空等角色分配。念到最后一个“轰”时,双脚跳远,落地做一个造型动作,代表相对应的角色。
(3)教师重点讲解;三者关系是——唐僧抓孙悟空,孙悟空抓白骨精,白骨精抓唐僧。
3、交代游戏规则,幼儿游戏,教师参与指导。:
(1)提醒幼儿念到最后一个“轰”时,双脚跳远,落地做一个造型动作。
(1)请能力强的幼儿当组长。两队看到对方扮演的角色后,快速决定自己是追
还是逃。如果正巧角色造型相同,就重新选择角色。
二、分组活动:粘粘球、套圈、投纸镖等若干。
1、提醒幼儿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活动,不要随意更换器械与场地。
2、幼儿游戏,教师鼓励个别幼儿加强粘粘球的训练。
3、教师重点指导投纸镖的一组游戏,其余分组内容不指导玩法,指定小组长来负责,注意安全。
3、注意为幼儿增减衣物,预防中暑。
活动反思:
幼儿已能有秩序地进行分组和集体的体育游戏,在玩小型器械时及时收拾器械的情况也增多。玩投纸镖幼儿,兴致高,有的会根据投的情况,自己改装纸镖。老师高兴地在大家面前表扬他们。
第13周体育游戏
一、体育游戏:活板桥
二、分组活动:跳绳、拍球、羊角球、滑板车及大型器械
套圈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探索套圈的方法,学会三人协调地动作。
2:乐意与每一个同伴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已熟悉歌曲。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你们喜欢做些什么游戏?”(孩子们热烈地说着自己爱做的游戏。)
“今天我们又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我啊,先不告诉你们是什么游戏,等唱完一首歌,你们就知道了。”
分析:游戏是小朋友爱完的,不管是谁,都能说出一堆自己喜欢的游戏,因此,孩子们的情绪表现得很热烈,接下来在介绍新游戏名称的时候,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而是婉转地通过一首歌来告知,既吊足了他们的胃口,又让幼儿一下子明了了。满足了幼儿好奇的心理。
二:幼儿演唱歌曲。
提问:(1)今天我们做什么游戏?是几个人在一起做的?
(2)你们觉得这个套圈游戏是怎样玩的?
分析:通过提问,幼儿明确了游戏的名称以及玩的人数,并且按照自己的理解,促进了自己的想象。
三:师与两幼儿示范套圈。
“现在老师来玩这个套圈游戏。”(幼儿十分认真地观看。)
分析:幼儿很关心老师玩的`套圈游戏是否和自己说的相同。
四:幼儿探索套圈的方法。
“请你们找两个好朋友,找一个空地方,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当孩子们发现老师玩的套圈游戏和他们所想象的都不一样,并且像变魔术似的用手套来套去,他们迫不及待地也玩起了套圈游戏。但他们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不能象老师一样顺利地把三个人都套完。)
分析:这是因为他们一上来都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印象来玩这个游戏,结果你有你的想法,他有他的想法,没有相互配合,因此不能成功。
(探索中,孩子们失败了,但并不气馁,依然积极地探索着。我发现有几组幼儿由一开始的各自以主观意识为主,渐渐地经过相互磨合,能试着去配合对方来拉手套圈。)
分析:孩子们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放弃,还能对自己不成功的地方进行调整,这说明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他们是主动的、自由的、没有压力的,充分发挥了主体性。
(终于,有一组幼儿成功了,他们兴奋地演示给我看,我适时地请他们上来演示并交流。)
分析:在交流中,成功的孩子介绍了自己的成功经验,而没有成功的幼儿有的带着一定的目的性从他们的演示中找到了成功的规律,有的从他们的介绍中得到了启发,不管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都有一定的收获。
(幼儿继续探索,这一次,他们都成功了,不少幼儿喊着:我们成功了。欢笑溢于脸上。)
分析:这是发自内心的喜悦,是成功的喜悦。因为,这不是老师教会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五:创编第一段动作。
“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做游戏真开心,那三个好朋友在一起可以做些什么亲热的动作?”
(幼儿做出了各种各样亲热的动作:有的象天线宝宝一样抱在一起,有的头碰头,有的手挽手。)
分析:在快乐中,孩子们尽情地抒发着对朋友的情感,这是自然的流露,没有一丝做作。
六:师请两幼儿完整游戏。
“套圈真好玩,孙老师又想来玩了,谁和老师一起来?”
完整表演后提问:我们套了几次圈?第二次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在比较中,孩子们说出了两次套圈的特点。)
分析:幼儿只要分清了两次套圈的特点,就能掌握第二次的套圈。
七:幼儿完整游戏。
“让我们和好朋友一起听着音乐边唱边游戏。
八:交换同伴,继续游戏。
分析:在游戏中,幼儿感受到了游戏所带来的快乐,增进了同伴间的友谊,并且,这个游戏是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探索完成的,自始自终,他们是愉悦
套圈教案篇6
目标:
1、在幼儿学会做套圈游戏的基础上,反复感受音乐的旋律,初步跟唱歌曲。
2、初步尝试跟着音乐三人结伴做游戏。
准备:
幼儿已学会三人交叉握手做套圈的游戏。
过程:
1、游戏《身体乐器》:启发幼儿探索把身体当作乐器,在音乐伴奏下,发出种种有节奏的`声音。
2、发生练习《套圈真有趣》
师生对唱:1313︱5—︱00︱00︱130︱130︱2223︱1—‖
(老师)套圈游戏,有趣,有趣,套人真有趣,。
00︱00︱5353︱1—︱053︱053︱2223︱1—‖
(幼儿)真呀真有趣,有趣,有趣,套人真有趣。
3、复习歌曲《给爷爷奶奶敲敲背捶捶腿》:
(1)唱一遍
(2)两声部边唱边表演
4、复习游戏《套圈》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叫做《套圈》游戏。
(提醒幼儿游戏规则:三人结伴,正确地交叉握手,商量好先套谁,再套谁,后套谁。)
5、学做音乐游戏:
(1)老师边唱边示范。
a、师:我看见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我也很想玩这个游戏,谁和老师一起来玩?(请配班老师与一幼儿共同示范)
师:做套圈游戏真开心,有谁发现老师做游戏的时候和小朋友做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老师做的时候有音乐)
b、教师边唱边示范表演。
师:刚才老师在做套圈游戏的时候还一边唱歌呢,你们听到歌里唱的什么吗?
c、老师清唱歌曲,让幼儿泛说歌词,了解歌曲内容。
师:歌里唱的就是我们做游戏的内容,把大家一起做游戏很有趣的事情和很高兴的心情唱出来了,听听都唱了什么?
师:套圈这首歌一共唱了几段?三人在一起师怎么做游戏的?歌里什么地方唱到做游戏师很高兴的?(幼儿讨论,教师用歌词并演唱)
d、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幼儿拍出节奏。
(2)幼儿学唱歌曲,在音乐的伴奏下,跟着老师唱歌。
a、教师按音乐的节拍、节奏、速度、力度念歌词,幼儿跟念。
b、幼儿跟唱歌曲:逐段放慢速度跟唱→老师请两个幼儿三人一起边演示边带幼儿唱(两遍)→原速跟唱。
6、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起唱歌、游戏。(2~3遍)
师:很多小朋友都有点会唱了,那我们一起跟着老师一边游戏一边跟着音乐来唱歌。
7、复习节奏乐《喜洋洋》:比较协调一致地表现出欢快的情绪。
套圈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看准物体抛扔,提高目测及手眼协调的能力。
2、喜欢民间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绳子一根
2、棉布缠好的铁丝圈若干
3、一些小的玩具、糖果若干
活动重点:
让幼儿喜欢民间游戏
活动难点:
能看准物体进行抛仍,并套住物体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转体运动(4个8拍)
2、振臂运动(4个8拍)
3、压腿运动(4个8拍)
4、跳跃运动(4个8拍)
二、导入部分:
1、“小朋友都逛过庙会吗?你印象里哪个好玩的游戏是使用这个圈的”(教师出示圈)
2、“你玩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幼儿自己讲解游戏要点:身体弯低、看准目标、用力准备。)
三、游戏部分:
1、教师将小玩具、小摆设等分散地放置在地上,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测量出对孩子合适的距离,在地上用绳子划定出界限。
“今天我们也来玩这个好玩的游戏,看谁的.收获最大”
2、教师讲游戏规则。
(1)幼儿站在起点处,抛扔铁拳去套场地的小玩具、小物品等。
(2)根据所套中的物品的距离,可以换的相应的糖果。
3、幼儿尝试套圈游戏。
(1)近距离尝试
(2)加大难度,远一点的距离。
套圈教案篇8
学生分析:
学生刚刚学完10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运算,再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不算困难。但本课时出现了用表格来呈现信息的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取表格信息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在教学时需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数学中的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中也要让学生经历和体验。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初步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3、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多样化,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经历估算和计算的过程,了解估算的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估算
1、假期里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进行了一次套圈比赛,游戏的规则是每人只能套三次,每次套不同的动物。让我们做他俩的啦啦队,猜一猜谁会赢。(教师出示课件,将笑笑和淘气玩套圈游戏的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看完画面后教师接着出示情况统计表。这是淘气和笑笑每一次的分数。你能读懂吗?
学生自由发言,分别说出自己看懂的信息。
?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呈现套圈游戏情境图,让学生经历从熟悉情境到读懂统计表的过程,而让学生猜测“谁会赢”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
2、同学们知道了他们每一次的分数,那你们能根据这些数据估计淘气和笑笑谁会赢吗?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可能出现的估计方法有:
1、根据他们各自的得分估计:笑笑有两次分数都比淘气多,所以是笑笑赢了。
2、按照淘气和笑笑赢的次数来估计。笑笑赢了两次,可淘气只赢了一次。
3、可以根据每一次两人的得分做比较,第一次笑笑落后淘气一分,第二次淘气落后笑笑一分,这样他俩就平了,可第三次是笑笑多,所以是笑笑赢。
4、不会估计可能在计算(用算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渗透估算的策略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能力。]
二、验证猜测,探索算法
1、计算淘气的成绩。
(1)除了估算,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呢?
预设:可以先将笑笑三次比赛的分数加在一起,算算共得多少分;再算淘气三次得的分数,就知道谁赢了。
谁能帮助笑笑和淘气列算式呢?
淘气24+29+44=笑笑23+30+41=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有三个数相加、有两个加号)揭示课题——连加的计算。
(3)鼓励学生独立尝试解决24+29+44=。(每个学生一张作业纸写上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试一试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连加。
预设:
方法一:20+20+40=80,4+9+4=17,80+17=97。
方法二:24+29=53,53+44=97。
方法三:24+44=68,68+29=97。
方法四:还有的学生可能会用竖式方法来计算。(肯定这些学生的做法,并作出针对性评价。)
(4)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准确计算时,竖式也是我们经常用的方法。你们现在愿意用竖式来尝试一下吗?
学生先独立用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最后全班投影展示不同的算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
比较三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设计意图:对不同的竖式写法同时展示,让学生先来讲自己的做法,比较各种写法的优势,找出正确、简便的写法,以引导学生掌握简便、合理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竖式计算时,你认为有没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呢?(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教师强调:无论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都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哪位满十哪位向前一位进一。
(5)为什么很多同学都喜欢用竖式计算呢?他有什么特点呢?
竖式记录简便,容易计算。
2.计算笑笑的成绩。
你愿意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帮助笑笑算一算共得多少分吗?
学生独立计算再集体订正。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淘气和笑笑谁赢了。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97>94,所以我认为是淘气赢了。
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准确计算验证了是淘气赢了。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并使学生在运用准确计算来检验猜想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巩固新知,拓展思维
1.小丽看到淘气、笑笑和我们玩得这么开心,她也来参加了,她前两次共得了70分,她可能套中了哪两种动物?
①学生独立思考,并算一算。
②学生汇报结果:小鹿和小象,23+47=70;企鹅和白鹅,29+41=70。
③检验算得对吗?先看个位相加,末位是不是0,还得看十位相加是不是得7。
2.小丽三次套了不同的动物,最少可得多少分?最多呢?(能力强的同学可做第二个问题)
学生先口答最少(最多)分要套到什么动物,然后用喜欢的竖式方法笔算,完成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这道题对学生来说,不单纯就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这里学生要想进行计算,必须先要考虑什么动物的分最少,什么动物的分最多,然后才能计算,从而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数学信息的能力。
四、实践应用,深化体验
全班同学玩套圈游戏。
我们也来玩一次套圈游戏怎么样?(学生打开教材第76页)规则:在书中圈下你喜欢的小动物并算一算你得多少分。(选择的动物只数不限)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新知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五、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套圈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