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有计划地安排学习任务的类型和形式,教案的准备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规划教学目标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小学教师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复习单位
师:这个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图册,老师也带来了一张,同学们观察一下,想一想这张地图册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
师:那它的宽度有多长?生:7厘米
师:现在我把这张地图册展开,现在它的宽度变成了多少呢?生:1米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三个长度单位,你能给这三个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吗?生:毫米、厘米、米(老师板书)
它们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书)
(2)生活中的mm、cm、m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蚂蚁,硬币的厚度
你觉得1毫米是长还是短?生:很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盖的宽度、回形针
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生: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红领巾
你觉得1米是长还是短?生:有点长
1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米
1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米
10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0米(板书:1000米)
(3)引入
这是哪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开园了。
我们康城学校距离上海迪斯尼乐园大约有5()千米
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板书: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长呢?
这个1千米和我们1000条红领巾连起来的1000米有什么关系?一样长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呢?
(1)操场绕的1千米
你们去操场上跑步过吗?100米跑过吗?操场上的这一段直线跑到就是100米,整个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几圈呢?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走出校门,沿着康新公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号线康新公路站
(3)竖着的1千米
想一想:如果把1千米竖起来,它有多高呢?陆家嘴金融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楼大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千米比这些高楼都要高很多,要2幢上海环球中心大厦叠起来那么高。大概需要300层楼那么高。
你觉得1千米长不长?长所以:千米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路程或者长度。
3、认知千米的练习
(1)填合适的单位
(2)请你改一改(练习纸)
小胖的爸爸妈妈在迪士尼开园不久,就带他去游玩了,小胖还特点写了一篇日记来介绍迪士尼。但是同学们看了这篇日记之后都偷偷的笑了,为什么呢?有错误请你帮助小胖改一改,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
(3)请你填一填(练习纸)
这是什么?中国地图,下面的这条线代表的是我国最长的河长江,上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他们的起源地是同一个地方就是时间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玛峰,你能填一填他们各自的长度和高度吗?(同桌讨论一下)完成练习纸第二大题
4、单位转换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里会运用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小胖说: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过2次,第一次是这。
但是没有千米啊,原来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种说法。
小胖说:第二次是高速公路上就看到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你看。
这个指示牌上没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达式。
距离我们可以用路牌表示,还可以用数射线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个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业区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观察数射线1千米里有几个100米?
我们学校出发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里有()个1千米,几个这样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练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几个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3)自己练
2km=m5km=m
11km=m4000m=km
6000m=km28000m=km
8km+1km=m12km-6km=m
5000m-2km=m
5、总结
今天你学到哪些关于千米的知识?
评价
对比这张课堂评价表的要求,你觉得你这节课,上课表现得怎么样?能给自己打几颗星?请你说说看。
你的同桌呢?也请你来说一说。
板书:
千米的认识
很长
毫米mm(很短)厘米cm(短)米m(长)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二、设计理念
这节课第三、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所以教学时,读第三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都让学生边读边想,燕子是怎样为春光增添生趣的。学习第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议一议燕子的动作“斜着身子”、“掠过”、“横掠”、“沾”等,领悟燕子飞行时的轻快、灵活,通过课件,引导学生理解“晕”的意思,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欣赏。第四自然段图文结合,以读代讲,在读中想象燕子与春天的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理解“五线谱”、“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的比喻意义,领悟课文“意”、“像”结合的恰当与巧妙。
三、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准备
教材资料ppt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学了燕子这一课,让我们回一下,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燕子的特点。
2、学生汇报,师随机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1、探究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抓住了那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
词语。
(2)理解“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教师边板书边帮助学生理解本段内容,板书的外形犹如一朵鲜花,体现了一种美感,有助于学生体会春天的美,并利用板书展示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3)欣赏教学光盘中本段描绘的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春意盎然的初春美景,再次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美的情感。
(4)指导感情朗读
2、探究第三自然段
(1)按课文内容说一说
(2)展开合理想象,想一想鸟儿具体的“掠”“沾”的姿势和叫声。
这一练习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学生放飞到想象的自由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语言文字训练与思维同步发展的效果。
(3)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探究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词、句。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辨析“几痕”和“几根”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形象直观,使学生一目了然。
(3)以读代讲理解最后一句话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全文
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全文,可促进学生对全篇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在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可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受到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四)拓展阅读
?春天的联想》 《荷塘》 《打翻了》
?春水》
(五)快乐阅读
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想象一下,写成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发亮
外形美翅膀——俊俏轻快(活泼机灵)
尾巴——剪刀似的春光美
细雨微风拂柳丝
青草绿叶衬鲜花
飞行美——
轻快敏捷停歇美——春天的赞歌
《燕子》教学反思
3月5日下午,我们小语低段的老师进行了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经过大家的努力,我顺利地上完了三年级语文上册1《燕子》这一课,下面就这一课,谈一下我的课后感想。
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过“斜、掠、沾”等几个动词十分准确传神地写出了燕子优美的飞行姿态。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动词反复咀嚼体会,感悟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什么?从“斜着”、“掠过”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读句子生动、形象的描述令我和学生们赞叹不已。那么“沾”在这里应作什么讲?能换个词吗?(贴)那作者为什么不用“贴”而要用“沾”字呢?通过演示、品味,学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之轻,体会到了作者用词之精确,同时学生在咬文嚼字的过程中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燕子飞行时姿态的优美。学生领悟之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增加领悟的效果。
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歇息时与春天景色互相映衬的美丽画面。文中把燕子落在电线杆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线谱,学生较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燕子飞倦了怎样休息?启发学生想象:通过课件,观察图片,再闭上眼想象,然后用换词(把“痕”换成“条”或“根”)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
这一课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个别过渡衔接不够流畅。
第二自然段句子理解不够透彻。提问题过于散、碎。
如:春天都有哪些景物聚拢在一起了?
燕子飞行都有哪些特点?这样一问,孩子们就很容易地抓住这些特点来回答问题了。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做城市的设计师,画一座漂亮的城市,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积累“电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
教具准备:
1、学生课前了解身边的城市。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住在哪?喜欢吗?为什么?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漂亮的城市,浩浩也不例外。
2、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3、小组成员互相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4、指名检查通读课文的情况。
5、分组分段读课文,在读文中再次感知课文内容。
三、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教师出示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读拼音,认读生字。
3、指名读,检查小组自由认读生字的情况。
4、全班跟老师读,并组词。
5、游戏巩固:请智多星上来摘苹果。
6、在认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图文结合,了解浩浩的设计
1、读文,想一想:浩浩设计城市设计了几次,每次的情况各是什么样的?
2、指名反馈:第一次设计的城市是什么样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句段,大家一起读一读)
3、教师出示浩浩第一次的设计图,说说你们喜欢这样的城市吗?为什么?
4、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小结,抓住浩浩的“随便”教育学生做一件事情,随便做肯定是做不好的。
5、教师:要是让我们住在这样的城市里,那可就惨了,不过还好,这座城市在开始建设前。有人帮助浩浩改了过来,是谁呀?
6、那么修改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呢?
7、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幅设计图的不同,体会第二次城市设计的合理、漂亮。
8、指导感情朗读描写新城市的句段:小朋友们,这样的城市漂亮吗?你们喜欢吗?那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
二、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浩浩在爸爸的指导下,认真思考,为我们设计了这么漂亮的城市。真是好样的。
2、鼓励学生想一想未来的城市,并且设计未来城市,把它画下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市”“师”“路”“兴”等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色笔。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开火车认读,加以巩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大家一起背一背。
二、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生拿出自己设计的城市。
2、互相欣赏各自的设计,交流自己的设计意图。
3、指名说一说自己的设想。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巩固生字的认读。
2、认读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自由说一说,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5、学生反馈后,教师总结强调。
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4
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75页的例1,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一5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三、重点难点
抽象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准备
每人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接口答下面各题的商,说说是怎样想的?根据什么知识?
120 ÷20 = ( 12o×3)÷(30 ×3 ) = ( 120 ÷10)÷(30 ÷10 ) =
(二)教学实施
1.教学教材第75页的例1。
让学生拿3张同样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纸片,分别对折一次、两次、四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涂上颜色,分别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提示: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
为什么相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请代表发言。
随着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从左往右观察)(从右往左观蔡)
3.提问: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老师分别板书出来。
4.观察以上例子,你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汇。)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提问:为什么0要除外?(学生讨论)
小结:分子和分母如果都乘上0,则分数成为
,而分数的分母不能为o;又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也不能同时除以o。
5.提问:你能不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和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6.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的第1题。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思考并说明思路。
7.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涂色,范文,然后比较大小并说明理由。
8.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可以把
化成
,也可以把
化成
,再比较。
9.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3题。
学生两人一组,由一人说一个分数,另一个人说出一个相等的分数。
10.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4题。
引导学生先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判断哪几个分数是相等的,然后在直线上把这个点画出来。
老师启发学生观察,推算出每个分数中分子与分母可以同时除以几,得到一个与原分数相等的分数。
11.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四的第5题。
进行口答练习。
(四)思维训练
1.一个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乘3,这个分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吗?如果分子不变,分母除以5呢?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15 =
=
= 6÷()=()÷6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5
一、课题:
立定跳远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和了解立定跳远,熟记动作要领。
2、能力目标:通过老师引导讲解,小组讨论练习,掌握立定跳远这一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立定跳远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其中的乐趣,能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进行安全教育,安排见习生。
(2)青蛙跳。
2、新课讲授
(1)讲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示范练习动作。
动作方法:
第一部分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腿屈膝,两臂后举。
第二部分起跳:两臂向前上方用力摆起,同时两脚用力蹬、展开,迅速向前跳出。
第三部分腾空:起跳后充分挺胸、伸髋,使身体尽量伸展。
第四部分落地:两腿屈膝举起,两臂摆至体前,小腿尽力前伸,最后两脚跟着地,达到屈膝缓冲,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①带领学生集体进行立定跳远的.分解动作的练习,针对重难点着重练习。集中纠正,个别辅导,观察和鼓励学生多练习。
②将学生进行分为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进行组织管理,练习完整动作,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③学生自由结伴练习,让学生相互交流帮助指出对方的不足。
(2)游戏练习: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在规定的起跳线后,每组派出一名成员用立定式跳远来完成“立定跳远接力赛”,后面的队员在前面队员落点上跳跃接力,以累计成绩评出优胜队。
(3)结束部分
①整理放松
②总结讲评
③师生再见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教学难点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是否总有些困惑?有人说,我整天冥思苦想,埋头看书,但是效果不佳;有人说,我上课真的是认真听讲了,也觉得听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了;有人说,我认真努力地学习了,付出了,可考试总是成绩平平。我们也曾是雄心勃勃,也想卧薪尝胆,也想破釜沉舟,但面对现实中的自己又总是有些无奈。今天,让我们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走出困惑,给我们指明一条前行的路。
二、作者介绍: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课文:
1.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2.学习的意义:提高和改变自己。
3.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4.学习的方法态度:积累、坚持、专一。
(二)让我们分析第二段(学生齐读,老师纠正读音)。
1.字词积累:
以为:“以之为”的省略,“把…作为”。
就:靠近。
乎:句中相当于“于”。
2.思考:本段一共有几个比喻句?
明确:共五个。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经过某种人为或自然的变化过程,事物可以改变原有的性质。
木直中绳??使之然也。已经改变的本性,是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特性的,学习对于人的本性的改变有着决定的不可逆转的作用。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说明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同样的道理推出:人只有经过广泛地学习才能增长知识,培养品德,锻炼才干,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三)齐读一二段,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三段。(老师正音)
1.第一句话的前半部分讲到了思和学,强调的是什么?(答:学习。)后半部分,用了哪个比喻句?(答: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学习的.作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
2.找出四组比喻句并翻译: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探讨第四段:大家齐读并找出本段的比喻句(共10个)。
1.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下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这是本段第二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最后一个层次,作者用“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后面两个层次说明:做到积累的两点保证,两者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个层次,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2.知识点积累:
焉:兼词,“于之、于此”。
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或方法。
蚓无爪牙之利: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三)、发散思维:
荀子提出的“学不可以已”的观点与我们现在倡导的“终身学习”的观点是否一致?谈谈你的看法。
(四)、课内拓展练习: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①,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丙)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
(1)涅:黑泥。
(2)滫:污水
从劝学的目的出发,概括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甲文:学习是为了加强自身的修养
乙文:环境对人的影响丙文: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五)、布置作业:
以“老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向老师谈谈自己学习方面的心里话。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7
一、活动主题:我爱我师 我爱我校
二、活动目的:在第xx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校园中营造节日气氛,让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了解教师、尊重教师,并通过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敬意,体验到尊敬老师的愉悦感受。
三、活动内容:
1、征集教师节祝福语。必须是出自自己的真心、真情、真意,杜绝网上下载。每班征集5条,于9月8日前上交ftp少先队活动包。
2、请各班出一期有关教师节的黑板报,用同学们独特的创意,丰富的想象,炫丽的色彩,生动的内容,展现各班的庆祝特色,渲染节日气氛。(第二周周三评比)
3、“我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活动:说出你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还可以制作成“心心卡”亲自送给老师,让彼此的心灵不再遥远。
4、你和老师之间肯定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情,希望你拿出手中的笔,记录下你们和老师的故事,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你们同老师之间的欢乐和小秘密。
5、开展主题队会,认真思考“什么才是送给老师的最好教师节礼物”、“如何回报老师的培育之恩”。通过主题团、队活动,体会老师辛勤的汗水和殷切的期望,学会感恩和回报,并把尊师的意识根植于平时的一言一行中。
6、以班为单位开展“我当一日老师”主题活动,同时邀请本班老师观摩、指导并做出点评,增进老师和学生的相互理解。
中小学教师教案篇8
新学期伊始,我们学校在4月18日下午对全组教师的教案进行了一次认真详细、全面具体的检查,现总结如下:
一、整体检查情况
1、总体检查情况良好,绝大多数老师能根据所任学科教材及所在班级实际,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进度,课时教案突出“三维”目标,渗透新课程理念,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教学准备,过程清晰。
2、大部分老师的教案具有内容详细规范、项目填写齐全、突出重难点等优点,还体现了学习方法、课后小结具有实效性,学习形式多样性的特点。逐步向素质教育的目标靠拢。
3、部分教师要备好几门或好几个年级的课,任务繁重、备课量大,但他们都能认真对待、仔细备好每一门、每一节课,充分体现了各位老师对备课工作的重视程度。
4、多数教师根据教学对象和培训项目的不同、科学设计教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科学内容和进度。
5、教学反思有一定的量,但教学的反思停留在形式化,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起到反思调整改进的作用。
二、问题指出
1、在本次教案检查中,虽然备课次数不足的现象消失了,都能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要求。但是个别教案内容没有趣味性,不能引发学生思考,应该引起全体老师的重视。
2、部分教师的教案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没有体现情景的创设,不利于实际教学的操作。
3、大多数的课后反思过于简单。但不乏有写得好的反思,这需要各位老师值得重视。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重视教案中“分层设计”的整改,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
2、互相学习,互相提高,充分利用它山之石,让自己的教案不断完善、趋于完美。
3、加强集体备课,特别是口算、计算练习,设计练习时注意分层。
4、检查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交流。
5、提倡教师课后如发现有更好的上课思路、方法,应及时写在备课本上,补上去或修改好。
以上是我校本次教案检查的大体情况。教案反映一位教师的教学态度,希望大家在不断钻研教学的同时,认真编写教案。也希望做的好的继续坚持下去,不理想的要端正态度加以改进,真正把教好书的口号落到实处。
中小学教师教案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