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最新8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教案应当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教学质量,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最新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最新8篇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一、聊天导入(5)

1、我们来聊聊天,就来聊一聊我们国家这几年发生的一些大喜事

(奥运会成功举办、夺金数目多、神5、神六、神七)神七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

刚才我们就奥运、神七问天进行了交流,这些从一个侧面我们看到了祖国的强盛

导入:可以说,今天的中国让国人自豪,让世界惊叹。然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一百多年的那个年代,由于清政府fu败无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我们中国,就在1860年,10月19日,在中国上空,烟云笼罩,那时正发生着一件让国人耻辱,让世界震惊的事情。孩子们,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

2、出示题目《圆明园的毁灭》。

二、学习2、3、4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美(15)

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在开篇就在这一句话中用了两个不可估量,让我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给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巨大损失。那么,这究竟是怎样的一座园林,让作者这样说呢?让我们走进昔日的圆明园,领略一番它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圆明园里都有什么?(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学生说一说

(1)建筑宏伟。

①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②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有……也有……还有……”)

③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板书“不仅有……还有……”)

(2)珍贵的历史文物。

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感受时间之长、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

出示:课件文物珍宝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四小节。

(3)圆明园的结构及大。

① 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

你想,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师:可想而之圆明园里所拥有的国宝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所拥有的国宝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圆明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最大的博馆、艺术馆)

②圆明园著名的景点就有40处,这40处景观也是“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下面我们只选20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下面,我们就到三处风景名胜参观参观。你可以选择一处说说感受:“蓬莱瑶台” “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课件出示)

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国大作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这段话看看雨果是怎样来称赞它的。

(课件出示雨果的话)

书中概括地说——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三、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15)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齐读)

2、哪一句话最能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指导朗读)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他们把这些东西统统拿走,真是很可惜!

师:那是怎样的破坏?

生: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

师:想怎么破坏就怎么破坏。想摔——

生:就摔!

师:想砸——

生:就砸!

师: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生: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再次齐读。

连续多天的抢劫之后,英国专权额尔金又提出:“只有烧毁圆明园一事,最为可行……此举能使中国皇帝产生最大的震动。”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此不仅同意,还说: “如果北京皇宫遭受同样对待,我将十分高兴。”一场有计划的更大的暴行便随之开始。这一切都被英法联军的一把大火给毁灭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

师:这三天三夜烧掉了什么?

3、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四、拓展(5)

同学们,英法联军,还有后来的八国联军,他们用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指引着他们的军舰不远万里驶入中国领海,用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制造枪弹屠杀中国人,然后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又割地又赔款,这难道不值得每个中国人深思吗?我想,每一个中国人读了这篇课文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说说你想对这些强盗说什么?对中国人民说什么?对自己说什么?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2

一、导入新课

出示圆明园废墟图片,问学生认识这张图片吗?让学生谈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个地方,大家跟着老师写课题,用书空方法:《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

1.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词语。读完之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三、学生汇报:

1.学生最想说的是什么?难受、痛恨、惋惜。找出令自己读了“难受、痛恨、惋惜”的句子读一读。

2.课文是怎样介绍圆明园的毁灭的?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3.再整体读一读课文?提出自己最想问的问题?

4.解答“众星拱月”,品尝“举世闻名”。

生:读说明“众星拱月”的句子,老师出示句子。

师:读完之后你对圆明园有怎样的评价?(生:大)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

评价圆明园的?(生:举世闻名)(板书:举世闻名)

师: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呢?(生:还凭它的宏伟建筑。)这么大的圆明园,里面的建筑会是怎样?(生:多、精美、宏伟)出示学生提的第二个问题。

5.另外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我们进行解答,请大家牢记这节课你们提出来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吗?(生:举世闻名,师:板书)你还记得了上节课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吗?

二、出示学生上节课提出的问题,自由读文思考前三个问题。

三、汇报问题,品读。

(1)解答“在圆明园中游览为什么会有‘在幻想中的境界’的感受?”

找: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

生:一共有7个“有”。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

生回答:圆明园中有……

学生边读教师边出示幻灯:有…也有…;有…也有…;还有…;不仅有…还有…

(生个别读课文中的7个有)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调了圆明园的建筑种类多。)还有呢?(创意新。)

(2)读:回答问题的那位同学个别读7个有。大家齐读7个有。读出圆明园建筑的宏伟。

(3)悟: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生:有无数个。

师: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课文,你又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找到了“有”?

生:课文讲圆明园里有很多的殿堂,那里面一定还有很多的宝贝。

生: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

生:我从“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看出圆明园还有许多的美丽景观。

(4)想:师:漫步园内,置身其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很多的风景。

师:能不能具体点。

生:我仿佛看到了平湖秋月。

生:我仿佛看到了小桥流水。

师: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圆明园的建筑情况?(生:建筑宏伟,师板书)

(5)学写法:你能发现什课文是用怎样的方法来介绍圆明园这些宏伟建筑的?

师:点拨:如果只写金碧辉煌不写玲珑剔透行不行?这一大一小就叫做“大小结合的写法。(点击课件:大小结合)这一大一小给你什么感觉?(赞叹)请你用赞叹的口气试读一读。谁还能说说其它景物用了什么写法吗?。

师:学生依次说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中外结合。分别用自己的语气读一读句子。体会动静结合时体会到街市热闹的气氛,山野的宁静气氛,让学生想象画面读课文;体会虚实结合时想到各地名胜的独具特色,想到古诗中的优美意境,想象蓬莱瑶台、武陵春色,你会想到一个什么词?(世外桃源),这就是世外桃源的境界,没有老师的批评,没有猪流感,不用做家庭作业,那样的地方你想不想去体验一下?你此时又会怎么读?(学生试读)比如让你为圆明园设计一处以古诗为题材的景点,你会用学过的哪句古诗做依据?怎样建造?好,你的景点设计好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位同学设计的景点。这么美的景点哪里有啊?(圆明园)那好,大家再读一下这种感觉。还有什么结合?(中外结合)这个中中外结合说明什么?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学生:递进关系),用递进的关联词写有什么好处呢?你是怎么理解?(在当时,不容易了解到外国情况,现在,不出国门,了解外国建筑文化和风俗习惯,就更能够说明圆明园的建筑创意新。)

师:你认为这段分几层介绍了圆明园建筑宏伟?(生:分析后得出三层:建筑种类多;建筑创意新;漫步感觉美。)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大小结合

热闹街市——田园风光动静结合

第一层:{建筑种类多}

各地名胜——诗情画意虚实结合

(平湖秋月)(蓬莱瑶台)

民族建筑——西洋景观中外结合

第二层:{建筑创意新}

第三层:{漫步感觉美}

(6)再美美地读一读圆明园内宏伟的建筑。

(7)增强感性认识:师:想看看这一个园林吗?(看图片幻灯)

(8)升华读:师:再一起读这句话“漫步园内,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幻境里。”(出示句子)

2.师:请大家按照刚才找重点词、抓关键句的方法自主学习第四自然段,解答学生提问:“为什么说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生:学生自由读第四段。

师:你读懂了什么?(师板书:珍贵文物)

生:抓住“过渡句、总分总的写法、上自、下至”,“不但…还…”“最珍贵、最大”解决同学的问题。

师:清朝时代往上走到先秦时代,大概多少年?

生:大概是2000年。

师: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啊,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

师:看你会说话。“大概是”你怎么这么会用词呀!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2400年这段历史,一个年,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那哪能一年就……是呀!所以说,圆明园里这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生:数不胜数

师:再换个成语。应有——

生:应有尽有。

师:再换个成语。

生:琳琅满目。

师:可以,再换个成语。

生:美不胜收。

师:也行,总之,同学们,咱要是用眼睛看,像你说的:琳琅满目、什么美不胜收、眼花缭乱,看不清,这样就看几处吧!(出示图片)

师:这一段的关联词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吗?有疑问吗?

生:(这第一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但是关联词好像用的不规范。)

师:老师也发现了,你很会读书。对于教材我们也要敢于怀疑,但要做到有理有据。

(2)师:你带着什么感情去读:惊叹但不自豪的感情去读,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这些都被“毁灭了”。好,那请你读一读这一段话。

(3)出示学生的问题:“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师:同学们,现在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你体会到圆明园的“举世闻名”其实就说明他的价值怎么样?(生:不可估量,师板书);你体会到圆明园的“建筑宏伟“其实也是指他的价值(生:不可估量,师板书);你体会到他的珍贵文物其实也是指他的价值(生:不可估量,师板书)。现在它被两个强盗毁灭了,所以,”圆明园的毁灭是: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师:同学们,圆明园毁灭了,老师心情真的很不好,你们想知道是怎么毁灭的吗?老师真的不想读那一段给大家听。你们想听吗?你们还是自己去读吧!你知道该怎么读吗?好,试着读一读。(出示句子:1860年……)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英国陆军军官赫利斯,抢到一个缕花花盆。这个花盆,在金缕中镶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里栽着一棵黄金树,高约一尺,树上挂满了用红玉石做果核的蓝宝石果子,碧莹莹,黄灿灿,光彩夺目。另外他还抢到一颗皇帝的玉玺、一只镶嵌着许多宝石的大表和许多匹上等质量的绸缎,总共装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军营。就是这个赫利斯,返回英国后,因为他拥有大批从圆明园抢得的古玩珍宝而发了大财,享用终身。”请读一读。然后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侵略者一脚踢开殿堂的门,闯进去,他们推翻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屉里珍贵的手抄孤本书被倾倒出来,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一堆废纸,有人随手撕来燃火点烟。一个士兵看见墙上的古画里,一位老人正凝视着他,认为是一种挑衅,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画。他们手持木棒,遇到极其珍贵又带不走的东西,就用木棒击毁。一些上等皮货、绸缎衣服,被他们从箱子里拉出来,任意践踏。许多呢绒毡毯,被拿去当了马匹的暖席。被他们肆意毁坏的精美珍贵瓷器、景泰蓝、古铜器。名家书法绘画、孤本秘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风等物品不计其数。再把感受送到课文朗读这句话。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出示一段真实的影视资料:学生观看影片(课件:抢劫)

(7)同学们,此时你的心情是怎么样?

生:难过、悲伤、愤怒。那大家再带着这种情感读:“1860年……”

现在,这举世闻名的'圆明园都化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园中宏伟的建筑都化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园中珍贵的文物也都华成了(生:一片灰烬)(师板书:化为灰烬)

(8)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9)我们只是悲伤就可以吗?只是愤怒就可以吗?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英法联军要烧圆明园?在火烧圆明园时,清朝政府在做些什么?

师出示课件材料:第一:最先进入圆明园盗掠的,不是老外,而是北京本地的满族和汉族人。第二:圆明园被毁,直接原因是英法联军的报复行动。清朝政府跟英国谈判时,清朝政府一定要英方谈判代表下跪,尊重朝廷礼节。后来清政府还扣押了英国39明谈判代表派做了人质。最后居然杀害了其中的21个谈判代表,到最后,只交还给英国18人。腐朽的清政府答应了英法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约,但在枝节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第三:当英法联军在圆明园放火时,清朝皇帝却带着自己的家眷仓皇逃出北京城。

(10)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尊严、良知)

(11)现在你明白了,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12)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永远留在心中,告诉天下所有的人!(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时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作业:2009年3月,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鼠兔首文物事件的看法。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3

一、说教材:

捧读这篇教材,我有一份压抑不住的激动。文章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更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历史教训,更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诵读此文时,心情是沉痛的,是愤概的!而文章那精准、恰如其分的语言表达,那一连串的形容词和动词,更激起我内心的冲动!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目标:能抓住重点词句透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体现了大纲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文理结合、教书育人的要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精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阅读、感悟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感悟、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课文蕴涵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则在于:文章题目明明写的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为什么通篇竟花大笔墨来写它昔日的辉煌呢?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在文章的教法和学法上,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怎么样才能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并受到深深的感染呢?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辨别是非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我决定采用诵读感悟法。让孩子们大声诵、小组诵、配合诵,达到能感受文章思想的程度。于永正老师也说嘛:“文章读好了,主题思想跑不了”。其次,我也会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们共同分析、交流、讨论重点句段,这样,孩子的主体作用也得到了表现。同时,我还采用创设情境法、自主探究法,通过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孩子得到直观感受。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了解,然后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以学生阅读讨论,感悟为主,辅以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在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请跟我一起走进教学过程吧。这个步骤,我将分为四步:激情导入、初读感情、深入体会、感情升华。

(一)激情引入:

同学们,当五星红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时候,当全国人民为申奥成功而欢呼的时候,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国近代史上,曾经有过一个百年的噩梦,那是一段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走进这段历史。

(二)、初读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实践,老师不应越祖代袍,不应以过多的分析代替孩子们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首先阅读,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段落,也可以前后桌同桌之间进行交流,进行多形式读,整体感知,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模式,又让学生直接接触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通过读、思、勾、画等多种方式,抓住重点,整体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深入体会

首先我将领着孩子们对圆明园进行参观。首先利用图片,让孩子们直观了解它“众星拱月”的布局、风格各异的景观,并配合课文进行朗读: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使他们在读中学习表达,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看着电视的图片,听着老师的解说、配上轻柔的音乐,使课文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皇家园林”的辉煌。相信此时此刻的学生已完全置于人间仙景般的世外桃源之中了……

就在学生激情高涨的时刻,老师话锋一转,引入课文第五自然段,让学生通过“掠、毁、烧”等词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就是这样的一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夺、毁坏、烧毁之下,变成了一片残垣断壁,通过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断,让学生突越时空的隧道,亲眼目睹圆明园是如何变成一片废墟的真切画面,从而激发起他们对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无限憎恨之情。

此时此刻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深切领会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可、以想象此刻的课堂,学生的情绪会是多么高涨,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进行激情升华,激励学生“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同时这一环节也解决了文章的难点:学生可以了解为什么文章要花大笔墨来写圆明园的辉煌了。

然而这还不是老师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在第四步:感情升华。

(四)、感情升华

我出示两个小材料:一个是当时清政府在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时在做什么?他无计可施,只能仓皇而逃;二是更有甚者,军阀联军内战时,竟再一次洗劫圆明园!同学们,此时你们心目中的圆明园又是什么形象?经过交流讨论,我们可以知道:圆明园给我们的,是一种痛,但痛定思痛,我们更重视它的警示作用,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更激起我们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步使学生由课内延伸至课外,扩大了视野,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课文内容的缩影,达到启发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帮助学生记忆、分析、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同时,我认为板书要力求精而美。本文关键词是“毁灭”。我以圆明园毁灭前后的惨象对比,来激发学生的痛惜、愤怒之情。圆明园是怎样毁灭的?为什么会毁灭?面对被毁灭的圆明园你有何感想?这些问题贯穿全文,大大的问号正好启发了学生的多向思考。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本方案的设计力求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但是,设想付诸实施,课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经验不足,这节课的设想还有许多的不足,也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出意见。我的说课资料就到这儿。谢谢!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4

?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思的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是一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及类似生活体验的贫乏性,使得学生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这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感及振兴中华责任感的激发。因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通过圆明园的兴衰对比,使学生晓理动情,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常常是依靠形象、颜色、声音的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在网络资源中不仅有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更有大量鲜明可感的图像、声音、影视资料。网络教学中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兴趣、协商会话、协作学习;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自主学习。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这一课的教学,利用网络“还原”抽象的书面语言,虚拟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播放《火烧圆明园》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入情境,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上网浏览,丰富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圆明园历经了百年沧桑,经历了兴衰巨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课文的介绍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它能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获取所需信息。根据网络的这一特性,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过程中,形成对圆明园的初步认知,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上网浏览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致倍增,探究欲望强烈。

2、借助学习包,引导学生自读自究自悟,晓理动情。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需求、困惑及学习方式、速度等。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了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我根据教学目的,事先从网上下载了部分信息,经过删改、充实、重组,形成了一个学习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或对课文内容存在疑惑,或对某些词语不甚理解。

紧接着,我马上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打开各服务器中的学习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浏览学习包中的相关信息,尝试自主解疑。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学习包中的“布局”按钮,这样他们从电脑屏幕上既可以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介绍,又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需要探究圆明园何以被世人称作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学生,通过点击“建筑”按钮,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可欣赏到具有异国特色的西洋景观。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西洋景观”等。另外学生还能从中读到有关“买卖街”、“山乡村野”、“蓬莱瑶台”的文字介绍,了解这些景观的由来。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学习包中的“收藏”按钮,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理解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这样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非常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实现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理想目标。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利用四海网络教室中的“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质疑问难,而教师则可通过“屏幕监控”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请他们交流收获,以此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理解还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语文学习是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学生还可点击“复述”按钮,借助里面按课文叙述顺序呈现的丰富形象,形成鲜明的表象,记忆就格外轻松深刻,重点段落的背诵也能就水到渠成。

当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惊叹不已、深深自豪的时候,我话锋一转,以沉痛的语气讲述道:但是这样一座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后却在侵略者的一把罪恶之火中化为了灰烬。在讲述的同时,我还将圆明园的废墟图一幅幅展现于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急转而下,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叹息。我随即趁热打铁,通过“网上影院”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14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那雄雄烈火刺痛了学生的眼,也震撼了他们的心,此时再让他们读读课文中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介绍,他们便能心领其义,入情入境了。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网络就为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创造了条件。在学习了全文之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网上的“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将自己学习课文之后最想说的`话或最深刻的感受输入电脑,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向性,进行在线交流。学生在网上尽情抒发着自已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倾诉着对列强的极度仇恨心理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心、强国之志。也有学生在网上提出了自己仍存在的困惑,请全班同学帮助解答。我也作为学习的一员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的导向。学生在这样面广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修正、完善、深化个体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完成新知的建构。

3、拓展延伸,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学习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要把学生引入宏大的社会生活和网络世界中去。为此,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查询引擎,在网上搜索与圆明园有关的信息,并下载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影音资料、诗词故事、文学作品等,然后制作成网页,挂在我们的校园网上,供更多的同学浏览,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网络是一片蓝天,任我们自由翱翔;网络是一方沃土,需要我们精心耕耘。实践、探究、创新,我们将不懈求索。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5

教研课《圆明园的毁灭》,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学习,想象曾经的圆明园辉煌的景观,了解它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是介绍“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在设计这部分的讲读内容时,我抓住课文中的三个评价圆明园的句子“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让学生依序朗读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在读中思考、想象。

因为当年的景观早已不复存在,在做课前的准备工作时,我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资料,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圆明园,并思考课后练习题。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文章该段落的重点句,然后展开想象,了解文字介绍中的圆明园。当学生逐渐梳理出文章层次与想象空间后,再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认为,只有充分了解圆明园曾经是一座怎样宏伟与丰富的建筑,对孩子才会有震撼力与感染力。因此该课时主观的朗读与课件直观的音像图片资料双管齐下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相得益彰。当同学们对祖国的壮丽山河与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对祖国丰富馆藏,杰出艺术品发出声声由衷的赞叹时,再顺势导出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学习有关圆明园被毁灭前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读与看,充分的酝酿后使学生完全地领悟了为什么老师说,圆明园这三个字是国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绍说它的毁灭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这样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最深刻的感触,对英法侵略军可耻行径感受愤怒与屈辱。

学习完第5自然段后,学生纷纷表示对英法联军的愤怒恨,与对当时国力软弱乏力的痛心。接着,我设计再次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看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告诉学生们回首历史,让人扼腕叹息,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对于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还能做些什么?由此引导学生记住国耻,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饶,国力富强,才能够避免这一耻辱重复上演。最后,我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摸着胸前的红领巾,对着课件显示的总结语起誓:勿忘国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结合结合教研课题,学运用。我们在设计上加入了小练笔:学习了课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想,把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下来。

具体过程:

指导:

1 审题:一点 片段即可

2 选材:让我们回顾全文,想一想可以从哪些点选择抒发感受的内容呢?(辉煌、毁灭、强国……)

3 说一说(同学之间交流做些提示)

例:看了……我想了很多,但让我最深的就是……(辉煌谈自豪、毁灭惋惜及对侵略者的憎恨、强国谈决心)

4、写(机动)

经过细致的指导,学生写的很快,大部分同学写的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整个过程还是有些问题如第3自然段的处理,应该再分出写层次来指导就更好了。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6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2.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幻灯片、《火烧圆明园》电影片断。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人们都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一百多年前,英法联军点起熊熊大火毁灭了闻名遐迩的圆明园,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弄明白人们为什么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请同学们打开书。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理解众星拱月

a、从字面上来理解,什么叫众星拱月?

(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b、再读课文,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什么?“星”指的是什么?

c、那“众星拱月”的景象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d、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得多美呀!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3)、这么美的圆明园,还不能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吗?

过渡语:还有那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学习第三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

(3)、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段话,找一找这段中一共用了几个"有"字?把它圈起来

(4)、谁来给大家读一下,圆明园中有什么

(5)、想看看这个园林吗?

(6)、看图片

(7)、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一看圆明园中仅仅只有这几个有吗?(不是)

(8)、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9)、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过渡语:还有哪些内容告诉我们圆明园是瑰宝、是精华呢?

3、学习第四小节

(1)、指名学生读

(2)、 从先秦至清代,大概是两千年,要是准确的说是2400年,大家算一算,在2400年这段历史,一年里边有一样奇珍异宝那就得有2400多件,哪能一年就出一件呀,所以说,圆明园里的奇珍异宝,用个成语来形容那是数不-- (胜数)

(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数以千计、应有尽有、不计其数)

(3)、出示图片 师在数字、价格方面作说明

(4)、此时,你觉得圆明园的文物还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珍贵、昂贵、价值连城......)

(5)、难怪课文中称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就是圆明园的价值,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应该感到怎样呢?(骄傲、自豪)

(6)、让我们用骄傲的语气来读,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这段话

(7)、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过渡语: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

这座闻名遐迩、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一起看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4、学习第五小节

(1)、 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

(2)、谁来读英法联军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

(3)、老师如果这样写这段话,你看好不好?为什么?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进入圆明园。他们把园内能拿走的东西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运不走的,就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圆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不好,因为书中的内容写出了侵略者的野蛮)

(4)、请同学们默读书上这段话,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

( 闯、掠、毁、烧)

(5)、 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遍。

(6)、 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7)、(放录像)

(8)、 谁来告诉大家,这把火烧毁了什么?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这把火烧毁了我国的园林艺术的精华。

这把火烧毁了我去游圆明园的梦想。

这把火烧毁了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心中的天堂啊。

这把火烧毁了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

(9)、 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10)、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过渡语: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请同学们到课文里去找。

5、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不可估量)

(3)、理解“不可估量”

是说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4)、再重读第一自然段,'不可估量'要强调加强语气。(并从中体会出圆明园的重要性、价值高、损失无法计算......)

(5)、这把火可以烧毁举世闻名的圆明园,却烧不毁侵略者的滔天罪行,烧不毁中华民族的仇恨,更烧不毁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6)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痛恨英法联军

6、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7、这篇课文的构思颇具匠心,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英法联军把这么美的圆明园毁灭了,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8、结语: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我们学习这课,不是为报仇雪恨,而是让我们记住这段耻辱,记住这场血与泪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受欺凌。只有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爱) 众星捧月

瑰宝、精华 风格各异

(恨) 珍贵的文物

化为灰烬掠毁烧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一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并开展演讲活动。

教学难点:

在演讲的过程中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课前准备:

搜集资料,加以整理,以备上课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强烈的爱与恨。

2、背诵三、四自然段。

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爱与恨。

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探索交流

1、今天,我们将围绕“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开展一次演讲活动,同学们在演讲的时候应做到语言流畅,仪态大方,感情真挚。

2、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组成评审团。

3、按次序进行演讲。每个人享有对自己欣赏的演讲投支持票的权利。

4、根据评审团的评选结果及同学们的投票情况,评出优秀演讲个人若干,并总结奖励。

推选评审团并演讲。

锻炼搜集和整理信息以及表达清提那的能力。

三、总结发言

师总结:同学们的演讲精彩极了,既让我们回顾了那段耻辱的历史,同时又让我们明白了不忘历史不等于铭记仇恨,而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学习,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认真聆听。

激发感情。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由于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以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以雨果对圆明园的盛赞,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人们梦中的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是怎样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从整体入手,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概括能力。

(学生读书、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正音,学习生字:

⑴ 认读生字与写字: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玲珑剔透”中“剔”读_;“掠走”中的“掠”读_;要注意“损”“宋”是平舌音,“侵”、“烬”是前鼻音,“统”的右边与“流”的右边不一样,不要多写一竖,可采用形近字比较等方法,指导写好“剔”、“瑶”、“侵”、“瑰”等字形较复杂的生字。“侵”要注意中间不可多写一竖。

⑵ 体会词语的含义:

不可估量:“估量”是推算、计算的意思。“不可估量”这个词语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众星拱月:圆明园的主园有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除三园外,还有许多小园。“拱”,环绕。“众星拱月”,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描绘出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西洋景观:“西洋”,泛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建设风格为巴鲁克(洛特)式,楼房石柱的柱头柱身皆仿罗马式,庭院中的松柏树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围墙和道路铺装以及石雕陈设小品等也都是西洋式。第五句“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中所说的“西洋景观”指的就是“西洋楼”。这座西式宫殿建筑,占地面积达100多亩。

三、细读课文,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读书,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⑴ 针对第二自然段:

①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指什么?

(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这里指圆明园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 )

② 结合学生回答,FLASH课件演示: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

⑵ 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① 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② 圆明园的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自己潜心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 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学生静心涵咏文本想象画面后生生交流,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加深体验。

④ 请同学谈一谈,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来谈,感悟重点语句。)

A、课件出示:

圆明园中,有xx的殿堂,也有xx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xx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xx的山乡村野。

请仿照上面的句式用上“……有……也有……有……也有……”说一句话。

B、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⑤ 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中列举了哪些?

⑥ 课文中没有介绍的景观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

(同学们可以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图片,既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资料的能力。

⑦ 指名读圆明园的景物,脑海里想象着画面。

当我们走进这样宏伟、这样精美的圆明园心中怎能不发出这样的赞叹──学生齐读:

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指名读这一句,相机鼓励有个性地读。

3、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读出欣赏、自豪、赞美之情。

四、置留问题,布置作业

1、人们梦中的圆明园只有这些宏伟而精美的建筑吗?不!远远不止这些,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圆明园,欣赏我们的圆明园。

2、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最新8篇相关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__读后感推荐5篇

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模板7篇

圆明园的毁灭__读后感5篇

圆明园的毁灭__读后感参考6篇

圆明园的毁灭__读后感精选6篇

圆明的毁灭读后感7篇

圆明的毁灭读后感推荐5篇

圆明园图毁灭读后感参考8篇

圆明园图毁灭读后感5篇

圆明园毁灭了读后感5篇

圆明园的毁灭的教案最新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9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