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的教案推荐5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教学时间和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正式开始教案任务之前,我们最好先准备好详细的教案,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统计图的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统计图的教案推荐5篇

统计图的教案篇1

课型

复习课使用教师

作业设计

基础:

(1) 六位同学进行投篮比赛,投进球的个数分别为2,13,3,5,10,3.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众数是( )。

(2) 路旁一池塘,平均水深1.50米.小明的身高是1.70米,不会游泳,他跳入池塘的结果是( )。

a.一定有危险 b.一定无危险 c.可能有可能无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综合:

1.若一组数据91,96,98,99,x.的众数是96,则平均数是______中位数是_______.

2.数据3,4,5,5,6,7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三组数据:第一组:1,2,3,4,6,8第二组:2,3,5,5,7,9第三组:3,3,2,2,-1,-1.这三组数据的众数分别是多少?

拓展提升:

个体户张某经营一家餐馆,餐馆所有工作人员某个月的工资如下:张某6000元,厨师甲900元,厨师乙800元,杂工640元,服务员甲700元,服务员乙640元,会计820元。

(1) 计算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

(2)计算出的的平均工资能否反映一般工作人员这个月收入的一般水平?

(3) 去掉张某的工资后,再计算平均工资,这个平均工资能代表一般工作人员这个月收入水平吗?

统计图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统计图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总结: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统计图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

2、了解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3、会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4、在调查活动中,增强自信心和创造力以及对数据调查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实例,读懂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从统计图表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预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老师知道,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的身体,那么怎样才能有一个好的身体呢?

学生围绕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充足的睡眠、讲究卫生与预防疾病等多方面展开交流、讨论。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睡眠时间”的问题。

二、正确计算睡眠时间。

1、讨论:你每天睡眠几小时?是怎样算出来的?

2、交流:

(1)以某某同学晚上9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午休1小时为例。

从晚上9时到12时是3时,从晚上12时到早上6时是6时。3+6+1=10(时)

(2)以某某同学晚上8:30开始睡觉,

早上5:30起床,午休30分为例。

从晚上8:30到12:00是3十30分,从晚上12:00到早上5:30分是5时30分。3时30分+5时30分+30分=9时30分。

3、计算。

请学生按正确的方法重新计算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并写下来。

三、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数学“分段时间记录法”。

时间段的规定可以是这样的:11时以上,含11时;10

统计图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光明小学三年级四个兴趣小组活动的图片。一起来看一下。从这些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还有吗?(课件展示有四个组,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为了能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情况,通常我们把这些数据填人统计表中。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老师这里就有四张统计表。你能把四个组的信息填人相应的统计表中吗?

生打开学习单,填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填写)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四张统计表,回答老师的问题: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有女生多少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师:反应真快!为什么回答地这么快?那下面这几个问题你能很快回答出来吗?请听题,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女生最少?四个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

人?你能很快说出来吗?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在四张表中找一找,再通过计算才能得到。

师:是呀,这四张统计表都是单一的反映了一个组的情况,如果要对不同小组的一些情况进行对比或者了解四个组总的情况,这4张统计表就显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一下子既能看出每个组的情况又能看出四个组总的情况呢,有没有办法?

生:可以把四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四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指名回答。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还要把每个组都列出来,最好要有总的'情况,所以可以加上合计、总计,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表头,表头用斜线分成三个部分:右上部分说明横栏的类别;左下部分说明竖栏的类别;中间部分说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着填写数据的。所以一个表头可分为三部分,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课件展示并板书:横栏类别、竖栏类别、表中数据。在这张统计表中,“性别”是对横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这两个栏目,“组别”是对竖栏内容的概括,它包括四个兴趣小组。那么“人数”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数据,清楚了吗?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

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

师:请同学们看统计表,在填数据的过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数据。是这一块吗?

你们也是先填了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接下来,你填了哪些数据呢?

(课件逐一展示)

师:现在,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我们来试一试,哪个组男生最多?哪个组

女生最少?这四个组男生一共多少人?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都可以从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吗?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匹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四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师:正因为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复式统计表”。比如:开学时,老师要统计我们学校每个年级的人数以及

整个学校的总人数,就要用到复式统计表。学校对面的如海超市统计饮料销售情况也要用到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学习活动,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感受复式统计表产生的必要性,认识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巩固拓展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还记得在我国举行的体育盛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吗?在这一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奋勇拼搏,获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优异的成绩。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回答。

你能预测一下,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中国队能夺得多少枚金牌呢?

师:请各小组长下去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家拥有固定移动电话的情况。

(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一起校对。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学习活动,教师根据生活实际,利用学生比较熟悉、与自己联系比较紧密的生活现实,让学生在轻松的、完全没有老师的束缚下,不知不觉地参与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来,这样既尊重生活现实,又开发教学资源。正可谓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既巩固了本节课知识,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说说看,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填写复式统计表要注意些什么?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

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知识点,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认识。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表头

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教案点评

在课堂设计和教授上,本节课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在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时,创设了情境,合表让学生自己完成,而且效果相当显着,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课堂的趣味。复式统计表头是本节课的难点,让学生来设计表头,虽然没有得到理想效果,但是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得到了不错的结果。

2、学生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

课上合表时小组合作商讨完成,通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不足之处

1、本节课教师牵引过多,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不够充分。

2、学生在总结方法时,语言有些啰嗦,教师应该及时指导。

再教设计

1、教师在备课时,把课堂教学的探究时间预设充分,使学生能够充分思考。

2、处理多种方法时,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及时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点拨。

统计图的教案推荐5篇相关文章:

柒拾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7篇

做统计员的个人总结推荐7篇

企业统计工作工作总结推荐8篇

写统计作文5篇

乡镇统计站个人总结5篇

复式统计图教学反思5篇

统计对教育的工作总结5篇

2023统计局工作计划5篇

统计员下周工作计划5篇

统计对工作总结精选5篇

统计图的教案推荐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2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