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讨论和互动,制定灵活的教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郊游教案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郊游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郊游教案篇2
设计意图:
采用混龄编班模式,利用混龄环境培养幼儿合作行为。本次活动,根据大年龄幼儿和小年龄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了“一起去郊游”的游戏情景,以激发他们共同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我们通过启发和鼓励大小年龄幼儿一起合作探索,引导他们体验到参与游戏的乐趣,并培养大年龄幼儿大胆、自信、善于合作及乐意照顾弟弟妹妹的良好品质。
活动目标:
●大年龄幼儿
1.尝试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合作搭山洞,发展身体动作的`协调性。
2.能用语言或动作引导弟弟妹妹参与游戏,并能运用多种方法保护他们,体现责任意识。
●小年龄幼儿
1.在活动中发展走、跳、钻、爬等基本动作。
2.在哥哥姐姐的引导和带领下积极参与活动,愿意表达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
●大、小年龄幼儿
在混龄活动中体验大小同伴互动游戏的快乐,增强合作能力,增进友爱之情。
活动准备:
大小年龄幼儿相互认识并有一起游戏的经验;录音机、背景音乐(欢快和舒缓的音乐)、图卡纸、笔。
活动过程:
一、引出活动,交代任务
师:我们先来玩一个过家家游戏。请一个大男孩、一个大女孩先自由配对组成一个家庭,分别当爸爸、妈妈,然后再一起找一个小弟弟或小妹妹做自己的宝宝。快行动吧!
师:请爸爸妈妈带着宝宝一起坐下来,让我们摆个造型拍张全家福吧。
(教师做拍照动作,以此增进大小孩子间的亲密感。)
师:今天爸爸妈妈要带着宝宝和老师一起去郊游。出发前,我要提醒大家:在路上,我们会碰到一些困难,爸爸妈妈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最重要的是要照顾好自己的宝宝。知道了吗?
(通过事先交代任务,引发大年龄幼儿产生照顾和保护好小年龄幼儿的意识。)
二、情景游戏:引导大年龄幼儿想方设法保护小年龄幼儿
师(播放欢快的背景音乐):天气真好啊,心情也不错,我们一起走走走。
(教师带着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走,并用自己的快乐情绪感染幼儿,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热情。)
郊游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练习用单脚、双脚跳过障碍物。
2、会和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废纸箱(小沟)、小纸板(小河)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幼儿边唱《去郊游》的歌曲,边随着音乐节奏做划船、跷跷板等律动,活动身体。
2、交代任务:
——“今天我们要去交游了,去郊游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宽窄不一的小沟和小河,为了我们能顺利到达郊游目的地,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跨过‘小沟’和小河吧!”
(1)、教师演示:小沟要双脚并拢跳,小河要单腿跨跳。
(2)、幼儿每人选择小河、小沟活动,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地方法进行跳跃。
(3)、请部分幼儿为大家演示几种不同的跳跃方法。
3、去郊游:
——“小朋友,我们要去郊游啦!”
(1)、幼儿听着《去郊游》地音乐,随着教师鱼贯地沿着场地四周拼成一条长长的“小沟”“小河”游戏。
(2)、教师带领幼儿在“小沟”里蹲着走,在“小河”里游着走。
——“要下雨了,怎么办?”“刮大风了,怎么办?”“打雷了,该怎么办?”
游戏结束:
(1)、幼儿整理纸板。
(2)、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郊游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ppt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习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aba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遍)
7、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郊游教案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结合根据大班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以《愉快的郊游》激发幼儿兴趣,让孩子在游玩中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学得知识、巩固知识,寓教于乐,促使孩子主动参与活动,乐于探究学习。提高对数学乃至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尝试根据给定的数量判断同类物品的数量,学习估数。
2、能较积极地思考,进行合理猜测。
3、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幼儿有目测10以内数群的经验。
2、物质准备
教具:聪聪人物形象玩偶一个,图一、图二、图三(每幅图上都有相同的盘子,盘子中分别四散地盛有橘子10个、20个、30个),大小栗子各一篓。
学具:铅笔人手1支;第1组三盘数量分别为10个、10个和20个的栗子、记录单;第2组人手1盘数量为10颗的糖果,记录单;第三组两盘数量为10个大小不同的栗子、操作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教师:星期六,聪聪一家到果园去郊游,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工人们正在把装成筐的橘子往车上送,妈妈问聪聪:“你猜猜箩筐里装了多少橘子?”可筐里的橘子太多了,聪聪想请小朋友来帮帮他。你们愿意吗?
2.学习估计数量:
(1)教师手拿聪聪玩偶 ,以聪聪的口吻问幼儿:“谢谢小朋友愿意帮助我。我们一看橘子吧!”教师出示图一(一盘10个橘子),问:“这儿有多少个橘子?”引导幼儿猜一猜、数一数,了解盘子里面有10个橘子。
(2)教师出示图二(一盘20个橘子),问:“猜猜看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橘子?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幼儿先自由猜测并说出理由。根据幼儿猜测的情况,引导幼儿讲图二的橘子数量与图一橘子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再合理猜测。
(3)教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我们数一数橘子到底有几个就知道了。师生共同点数验证数量。
(4)教师出示图三(一盘30个橘子),问:现在在试试,估计这儿有多少个橘子呢?想一想,怎么猜才能猜得比较准呢?
引导幼儿观察,用户与10黄染橘子对比的方法猜测数量。
3.小组操作活动
(1)栗子有多少
活动的规则:将栗子分成10个、10个和20个分盘装,先估算第1盘10个栗子的数量并做记录,再数数实际的数量,最后估算第二盘10个栗子和第3盘20个栗子的数量并做记录。
教师指:先估算一下第一盘有多少栗子,请在记录单的数字下面用“o”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栗子的实际数量用“√”表示,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盘和第三盘栗子的数量,并在记录单的数字下面用“√”表示出来。
(2)糖果有多少
活动的规则:每人一盘装有10颗的糖果,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糖果,做记录,再数数实际数量,想一想用哪一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准,数完后做好记录。
教师指:先估算一下盘子里有多少颗糖果,并在记录单的数字下用“o”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糖果的实际数量并在记录单的数字下面用“√”表示出来,想一想用哪一种数数方法数的又对又快。
(3)有趣的栗子
活动的规则:将第一盘10个大栗子和第二盘10个小栗子分盘装,先估算一下第一盘盘子里有多少个栗子并记录下来,再数一数栗子的实际数量并做好记录。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盘栗子的数量并做好记录。
教师指:先估算一下第一盘有多少栗子,请在记录单的数字下面用“o”表示你认为最接近的数字;再数一数栗子的实际数量用“√”表示,最后用眼睛估算第二盘小栗子的数量,并在记录单的数字下面用“√”表示出来。
要求:
1、幼儿能积极思考,尝试自己进行操作活动。
2、每次操作完成后要将操作材料收放整齐,带着作业操作单,去找空位子进行下一个游戏。
3、在交换操作活动时,不能随意四处走动,其中一种活动人满时选择其他的活动。
4、集中交流,展示和讨论。
(1)展示个别幼儿分组操作游戏的记录单。
(2)师幼共同观察其估数的数目;再检查实际的数目是否正确,最后对其估算的数目与实际的结果是否接近或一致进行判断。最后比较哪一种数数方法又快又准。
活动反思
数学活动就是要用简单明了的语句来诠释要表达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既要简单又要幼儿明白并且接受。本次活动结构设计上针对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情景,吸引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不同难度,循序渐进、集体合作达到幼儿之间情感的升华。
整个活动孩子们始终沉浸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之中。我的完全放手给了孩子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使得孩子在一步步的挑战中增强自信,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活动中孩子是快乐的,作为执教者的我是快乐的,我和孩子在快乐氛围下享受着这简单的快乐。
每一次新的尝试都是一种磨练,我因经历而感觉充实,我因收获而感觉踏实,我因孩子们的快乐而感到快乐。又是一次挑战,又是一次成长,等待我的将是下一个领域的尝试与体验。
郊游教案篇6
教学内容:
节奏练习、学唱歌曲《郊游》、律动。
教学目标:
1、完整地聆听歌曲,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拍击节奏、倾听歌词。感受本首音乐的特点,为演唱歌曲做好听觉上的准备,达到轻松地学会歌曲。
2、练习歌曲的基本节奏并能熟练演唱。
3、启发学生带着情感表现歌曲的内容,每个乐句应该带着合适的表情和情绪去演唱。
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同学们,现在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种子从土里钻出来,努力地生长。大地一片万紫千红,看!柳姑娘梳起了长长的辫子,在风中舞蹈。春天这么美的景致,怎能辜负?让我们去“郊游”吧!
1.今天,我们来 学习歌曲《郊游》(播放音乐)请同学们认真聆听。
2.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举手回答。)
出示幻灯片总结。(欢快、跳跃)
再次聆听,感受欢快的旋律和节奏的跳跃感。
2、学一学。(歌曲中的基本节奏练习)(12分钟)
1、谁来跟我这样做!
师:谁来跟我这样做?
生:我就跟你这样做——
2、有节奏地加歌词唱读。(师用双响桶伴奏)
3、跟小视频唱读歌词。
3、唱一唱。(12分钟)
1、播放音乐,学生自己跟唱,着重教唱难唱的乐句。
2、齐唱、分组开火车表演唱。
3、学生稍作休息,教师做课小结。
四、做一做。大家一起来律动!(6分钟)
让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动作要领如下:
第一段《星光恰恰恰》音乐起,学生双手叉腰,脚步跟着音乐节奏左右踏步,然后听音乐及老师的口令:1.2.3.4.5.6,拍拍手(拍手三下),如此反复。
第二段音乐是间奏,脚上和手的动作不变,加上转方向,依次向左做90度旋转,向左向左再向左,直到转回原位。
第三段动作同第一段。
在同学们动作掌握能做整齐时,教师有秩序组织全班学生围成一圈绕教室随音乐律动。
郊游教案优质6篇相关文章:
★ 蝴蝶教案优质6篇
★ 游园教案优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