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的内容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能力,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1

小班教案:我家有几口

一、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初步学习演唱歌曲,学习最后一句说、唱的连接。

2.借助照片理解歌词内容,学习根据自己家庭的人数用反复的方法延长演唱。

3.进一步加深对家庭成员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1.有1-5手口一致点数的经验。

2.全家福照片。

3.事先对自己家庭照片中的人进行过认识,点数过照片中的人数。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教师范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初步理解歌词内容。

1.教师出示“小娃娃”一家的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小娃娃”家有哪些成员,同时启发幼儿用掰指头的方法进行计数。

2.教师以“小娃娃”的口吻演唱歌曲。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回忆歌词内容。

教师:歌里唱了些什么?“小娃娃”家有几口人?有哪些人?

4.教师再次范唱。

(二)学唱歌曲《我家有几口》,学习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

1.以“帮小娃娃数一数”的情节,引导幼儿完整地跟着教师学唱歌曲。

2.针对幼儿的学习难点重点练习。

3.教师完整地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倾听歌曲最后一句说唱结合的演唱形式。教师:歌曲的最后一句跟我们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指导幼儿学唱最后一句,初步学习说、唱的节奏。教师用动态动作提示说的节奏和时值。

5.幼儿完整地演唱,教师鼓励幼儿参与演唱最后一句。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2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 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 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 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3

活动名称:

老猫睡觉醒不了

活动目标:

1、练习轻轻的`走和跑。

2、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准备一个老猫头饰一个,小猫头饰若干。在场地周围放些障碍物供幼儿躲藏。活动前学习游戏中的儿歌。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带领幼儿岁音乐做模仿小猫走的动作。

2、展开:(1)教师讲解游戏玩法,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2)游戏中教师应指导和提醒幼儿走和跑时角邀轻轻落地,以免被老猫听见。

(3)幼儿熟悉游戏后请幼儿轮流扮演老猫。

3、结束:带领幼儿散步。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事物一到两个特征分类。

2、能主动观察周围事物,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3、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活动重点:

学习事物一到两个特征分类。

活动难点:

能主动观察周围事物,感知周围事物的变化。

活动准备:

各色皱纹纸、玩具。

活动过程:

一、颜色找朋友

幼儿手持各色纸条,听教师发出的信号找朋友,同样颜色的纸条的幼儿聚在一起,晃动纸条,嘴里喊着:“x颜色,找朋友”,招呼同样颜色纸条的幼儿。

二、看谁拿的对

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在周围寻找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物品,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发展差异发出适当的指令。开始玩时要求按单个特征取物,以后逐渐增加难度,如红色的,圆圆的东西。

三、什么不见了

在桌上摆放几件物品,幼儿闭眼后取走一件物品,睁开眼睛后看看什么不见了。教师可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适当增加难度,如增加物品数量,引导幼儿发现变化。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看看你的玩具有没有朋友。有什么是一样的颜色或者形状。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掌握滚接大皮球的方法,动作协调灵敏。

2.喜爱参加游戏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以游戏情境的形式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扮熊猫妈妈,幼儿当小熊猫带上头饰,四散站在教师周围。

教师带幼儿随音乐做准备动作(弯弯腰、踢踢腿、伸伸臂、走一走、转一转等)“小熊猫真快乐,和妈妈一起玩玩、转转身体棒。”

2.进行游戏“熊猫滚球”,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教师以游戏口吻介绍玩法:“妈妈带来许多大皮球,小熊猫找到一个好朋友一起滚球玩。两个好朋友你把球推给我,我接住球再传给你,滚来滚去真好玩。”教师边讲边与配班教师或幼儿做示范,引导幼儿推球时将两手分开,胳膊用力向对面的小朋友推去,对面的

幼儿要注意球的方向,用手去接滚来的球,然后再推回去。

利用“找朋友”的游戏,幼儿边唱“找朋友”的歌曲,边拍手做动作找一个朋友,两人一组拿一个皮球。

教师指导幼儿面对面蹲下保持适当的距离,进行滚接球游戏。

教师观察幼儿游戏情况,引导幼儿不断调整两人滚接球的距离,体验相互间滚接球的方法,掌握手臂用力前推和伸手接球的动作。

鼓励并指导动作不协调和没有掌握动作要领的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快乐。

3.玩球游戏:每人一个球自由的推球、追球、踢球、拍球等,体验玩球的乐趣。

相关经验

美工:绘画“大皮球”涂色。

认知:在玩球时鼓励幼儿数一数,能够滚接多少个球。

4.活动评价

教师观察幼儿推球和接球方法掌握的难点,两人合作游戏的表现情况,对不会与人合作的幼儿给予引导或直接参与合作。

5.活动的延伸与扩展

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调整幼儿间距离,将滚接球距离由近到远适当调整。

随着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进行传球的动作练习。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6

活动目标:知道自己的名字,听到名字要应答。

活动准备: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交流自己的名字。

1.xxx小朋友。

2.xxx小朋友在哪里?

3.xxx来了没有?

二、老师介绍自己的名字。

1请幼儿猜猜、叫叫老师的`名字。

师:小朋友,我是什么老师呀?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名字就是我自己。

三、师生互相说说自己的小名。

1.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名。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名,小名就是爸爸妈妈在家里是怎么叫你们的,谁来说说他的小名叫什么?

2.老师介绍自己的小名。

师:老师也有自己的小名,我的爸爸妈妈在家里叫我xx。

3.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大名,有的孩子还有小名。不管什么人叫到你的名字,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你都要应答。

四、观察图片,内化迁移。

1.图片1:妈妈叫宝宝吃饭。

师:看看图片上面妈妈下做什么?宝宝应该怎么做呢?

2.图片2:爸爸叫宝宝洗澡。

师:看看爸爸在做什么?他在喊宝宝做什么?

3.图片3:妈妈叫宝宝睡觉。

师:晚上了,妈妈铺好床,宝宝应该干嘛了?宝宝要怎么答应妈妈呢?

4.教师以歌曲形式结束。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篇7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而小班幼儿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同伴交流的意识。为了帮助孩子初步懂得与人和睦相处,感知与人分享是快乐的,在本次活动中,主要是引导幼儿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让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幼儿通过动作、图象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分享的乐趣。

2.初步学会与人分享事物。

3.初步培养幼儿有礼貌的行为。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事先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水果。

2.物质准备:ppt、一个苹果、幼儿自带食品或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个苹果,谈话引入。

提问:

1.小朋友,这是什么?

2.如果你有一个苹果,大家都想吃,我们应该怎么办?

(二)播放课件,分段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师幼一起阅读ppt第一页至第二页,提问:

图上有谁?它在做什么?

2.阅读ppt第三页,讨论:

小熊为什么把蜂蜜藏起来?

3.阅读ppt第四页至第七页,提问:

当其他小伙伴发现小熊没有把食物拿出来时,是怎么想的?

4.阅读ppt第八页至第十页,提问:

为什么小熊的`脸上是笑眯眯的?

小结:小熊把最喜欢吃的蜂蜜,与大家一起分享,所以大家都感到高兴、快乐。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知分享的乐趣。

提问: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

(四)师幼共同讨论、小结。

1.如果你有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你会怎么做?

2.别人把好吃的东西,好玩的玩具和你一起分享,你会觉得怎么样?

小结: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就会快乐。看到别人快乐,我们心里就会高兴。

(五)活动延伸:与同伴分享自己带来的食品或玩具。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围绕孩子们最感兴趣的玩具和食物展开,通过对话的形式让孩子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相互交流,共同分享一起玩玩具的乐趣。在此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积极地参与了游戏和对话,亲自体验到了分享的快乐。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相关文章:

小班关于吃的语言教案7篇

关于幼儿园小班的教案通用7篇

小班关于蛋的美术教案7篇

幼儿园小班关于藕的教案推荐7篇

幼儿园小班关于蛋的教案通用7篇

幼儿园小班关于蛋的教案推荐7篇

小班社会关于虫的教案精选6篇

小班关于蛋的美术教案精选5篇

小班关于泡泡的教案5篇

小班关于球的科学教案5篇

关于米的小班教案精选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1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