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准备好教案,我们可以提前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使课堂更加连贯和流畅,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熊猫的教案推荐6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欣赏吴作人笔下的熊猫活泼、可爱的姿态。
2.尝试用语言、动作来表现熊猫的不同姿态。
3.增强对熊猫的喜爱。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作品《熊猫竹石图》、各种姿态的熊猫图片
2.材料:竹子背景图、墨水、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猜图导入,引起兴趣。
老师带来一只小动物请你猜猜是谁?(ppt出示熊猫的步骤图)
小结:哦,原来是熊猫。熊猫还是我们国家特有的,是我们的国宝哦!
二、欣赏名画,感受水墨。
1.了解水墨画。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来看看这幅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这中画叫水墨画,是有墨汁、水相互调和然后用毛笔画出来的画。这种画只有我们中国才有,我们称为国画。
2.欣赏《熊猫竹石图》
在作品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是呀,在作品中竹子、熊猫、岩石等图形,所以这一这幅作品的名字就叫熊猫竹石图。
这两只熊猫他们长得怎样?(毛茸茸、胖乎乎、黑白相间)
这两只熊猫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小结:是呀,画家爷爷用淡墨勾画了熊猫的轮廓,用浓墨画出了熊猫的四肢、耳朵、眼睛,黑白分明,熊猫胖乎乎、毛茸茸的非常可爱。
3.欣赏不同姿态的熊猫。
看,我这儿还有熊猫图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些熊猫在干什么啊?(吃竹叶)他们是怎样吃的呀?
这些熊猫又在干什么了呢?(玩耍、睡觉)
在这些画中你最喜欢哪一副?你可以用动作来表现一下吗?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的熊猫作品,而且都是水墨画。这些作品都是一位叫吴作人的画家画的。其实这个吴作人画家还画了许多其他的水墨画。
三、分组合作,体验水墨。
1.探索画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的水墨画熊猫,那我们也来画一画水墨画熊猫吧。
你觉得熊猫应该先怎么画那部分呢?(先画……,再画……)
2.交代要求。
用大拇指和中指扣紧毛笔,然后蘸上墨汁并在瓶子上刮掉多余的墨汁进行绘画。
3.幼儿操作。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准备了一副有着竹林的背景图,但是上面没有可爱的熊猫,请你去把你的熊猫添画在上面吧。
四、相互欣赏,拓展
思维。
1.展示幼儿作品,相互欣赏,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说为什么。
2.欣赏水墨画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朋友画的熊猫真可爱,还有很多喜欢水墨画的人把它们都运用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活动反思:
清画家石涛说:“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舍笔墨其何以形之哉!墨受于天,浓淡枯润随之笔墨操于人,勾泼洪染之。”中国的的笔墨观,是中国画家在长期绘画实现的,它体现了中国画家伟大的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画的形式美的独特趣味和民族风格。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习我们中国具有特色的`水墨画。
孩子对中国水墨画充分的欣赏,有来自中国名画师的不同风格的图片,有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熊猫》等的水墨画动画片,孩子们对水墨画充满了期待,充满了幻想。孩子的兴趣被充分调动下,能初步的了解到水墨画的特征。活动中在引导幼儿欣赏时,通过让幼儿观察了熊猫的不同动态,最后让幼儿尝试用水墨画的方式来学画熊猫,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纲要》中指出,兴趣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还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活动的教学质量。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再难的事情都会迎刃而解了。看着孩子们在我提供竹林背景图上画出一只只可爱憨厚的,不同动态的熊猫时,你无法想像这是出自孩子的手,是孩子第一次尝试的作品。因为国宝熊猫的基本特征,以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所以,只要我们老师精心、尽心、爱心的对待孩子,我们将会收获到最满意的笑。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教幼儿操作学习。
2.引导幼儿综合运用粘、画、剪等方法,表现动物的主要特征。
3.学会对称粘贴和挖空的方法。
4.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5.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教学准备:
(1)范例。干净的纸袋(旧信封)、画有熊猫耳朵轮廓的黑纸若干。
(2)彩笔、剪刀、胶水若干,抹布每组一块。
教学重点:
教幼儿用剪、贴、画的方法,制作熊猫纸偶。
教学过程:
1.用谜语或游戏的形式导入活动。
2.教师出示范例、讲解制作方法。教幼儿利用干净的废旧纸袋制作纸偶:在纸袋的上半部画上熊猫的眼睛和嘴,在纸袋上端两个角的位置上,粘贴熊猫的两只耳朵(纸袋前后两面都要粘)。然后,在纸袋中部的两边剪两个小孔,孔的大小能伸进手指即可。
3.让幼儿剪下熊猫的耳朵。
4.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粘耳朵、画眼睛的位置要正确。
5.引导能力强的幼儿,用同样的'方法做出其它动物纸偶,并用来做游戏、表演故事等。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叉子刮出熊猫的纹理,并能表现出作品的主要特征。
2、通过刮、撕、粘贴等方法,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3、喜欢参与美工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看到过动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一次性叉子若干,彩色纸,记号笔,双面胶,动物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很久以前有一个叉子王国,里面住着好多叉子宝宝,(教师出示叉子)听说圣诞节快到了,叉子国王就想带着叉子宝宝们去参加勺子王国的圣诞晚会,但是勺子国王说了,我们今年的圣诞晚会主题是多彩圣诞夜,希望叉子宝宝们都能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来参加我们的晚上哦。于是叉子宝宝们就想着给自己穿什么样颜色的衣服呢,(出示蘸有颜料的各种叉子)哇,好漂亮的叉子宝宝哦,大家都在相互欣赏着各自的漂亮衣服。咦?发生了什么事呢,只见一个叉子宝宝走着走着就摔倒在地上,站起来一看,哎呀,我的衣服印在纸上了,好漂亮哦(教师出示叉子印画)哇,原来叉子也可以画画哦!
二、出示各种叉子范画,幼儿欣赏
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每种范画叉子的笔触,是叉子全部接触纸还是只有部分接触,讨论每个作品的组合方式,都用到了什么材料等等。
三、操作实践,幼儿创意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引发幼儿思考自己要画什么,都需要哪些材料以及做画的先后顺序等等,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叉子绘画的作品特点,提醒幼儿创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如:广告色一次不能蘸取太多,怎样才能将作品的线条拉长等创作技巧)
四、作品展示,鼓励幼儿讲讲自己作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培养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反思:
此节课教师可针对自己所在班级年龄段,将活动目标稍作调整也能用哦,比如小班,教师不妨做一些半成品的作品(如:各种小动物,花朵等)让幼儿用叉子添画,也可在班级美工区设计一面涂鸦墙,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进行大胆涂鸦,都是很有创意的哦。中班教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幼儿利用叉子设计各种花卉或者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可以设计一面具有情境的涂鸦墙让幼儿根据情境继续创作等都是不错的创意。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幼儿对玩色活动的兴趣日趋增浓,已喜欢用各种颜色在作品上涂抹,在前几次的活动中,幼儿对宣纸的吸水性强和易破的特性也有所了解。通过“帮熊猫伯伯做格子布”的宣纸玩色活动,让幼儿体会不同的工具表现出不同的效果,既可让幼儿学习有目的地控制动作的方向和力度,又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玩色的兴趣更浓。
观察重点:
1、幼儿调换工具所表现的积极性程度。
2、幼儿选择颜色的情况。
活动流程:
情景导入——示范讨论——创作绘画——活动评价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故事《熊猫百货店》。
2、材料准备:格子布、底纹笔、棉鉴、各色颜料若干盆、废宣纸。
3、环境布置:四周摆放了许多小动物(河马、长颈鹿、熊、猴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1、以故事的情节引发幼儿的兴趣:
1)谁在森林里开了一个布店?(熊猫伯伯)
2)(出示格子布)昨天熊猫伯伯刚从城里买来一些漂亮的格子布。
2、观察格子布
1)这块格子布是用什么线织成的?(平平线和直直线)
2)你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线是粗粗的还是细细的?
小结:它们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黄的;有的是粗粗的,有的是细细的,真漂亮!
二、示范讨论,共同参与:
1、激发幼儿帮助动物的情感: 布卖完了怎么办呢?大家帮它想想办法。(幼儿讨论,激发关爱情感)
2、观察示范格子布的线条,共同参与示范:
1)按意愿选择棉签或底纹笔。(引导语:粗粗线用什么织?细细线用什么织?)
2)示范画横线和竖线
3)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尝试画,大家一同提醒起始的位置。
三、创作绘画,培养习惯:
1、引发创作绘画
大家一起来帮帮熊猫伯伯的忙,做许多漂亮的格子布,好吗?
教师观察指导:
1) 鼓励幼儿大胆地调换颜色进行创作。
2) 选用不同的工具材料。
2、绘画习惯的培养:
1)选不同的工具织粗细不同的直线和竖线。
2)笔和棉签宝宝按颜色送回家。
3)轻轻地织,颜料蘸得少一点。
四、活动评价,引发下次活动的兴趣:
1、展示格子布:把幼儿的作品全部展示出来,布置成熊猫伯伯的布店。
请幼儿说说你喜欢那一块格子布?
2、引发下次作画的兴趣
格子布上没有漂亮的花纹,下次我们再来织一些花纹,好吗?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继续学习用笔锋和近似的椭圆形,表现熊猫的外形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用浓墨和淡墨作画的兴趣。
3、培养幼儿喜爱熊猫的情感,懂得要保护我们的国宝——熊猫。
活动准备:
1、宣纸、毛笔、墨汁、废报纸(垫在宣纸下吸水用)、
2、洗笔瓶、抹布、海绵(吸水用)
3、水墨范画《熊猫》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熊猫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呀?你们喜欢熊猫吗?熊猫长的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它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二、基本部分
1、熊猫有一个圆圆的头,两只圆圆的眼睛,眼睛周围长着黑色的毛,眼睛的形状有点像椭圆形,头上有两只像半圆形的黑色耳朵,胖胖的身体,有四条又粗又短的黑腿和黑色短尾巴。它们生活在中国,最喜欢吃竹叶,我们都要爱护它们。
2、看看这还有可爱的熊猫一家,有熊猫爸爸、熊猫妈妈和熊猫宝宝,这是用什么画的呢?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把这可爱的熊猫一家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来。出示水墨范画《熊猫》,我们看这张熊猫图叫什么画?水墨画就算用墨和水画出来的,先用墨勾出轮廓线,熊猫身上长黑毛的。部分就用浓墨,其它部分就用淡墨。
三、交代要求,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今天我们来画水墨画《熊猫的一家》,要用浓墨和淡墨来画。想想你在哪里见过熊猫,它生长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会做哪些有趣的动作?将熊猫画出来后再添画一些和熊猫有关的东西。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幼儿握毛笔的姿势,提醒幼儿洗笔后在笔垫上将笔上的水吸一吸,画线时要将笔竖直,用笔尖画,注意浓、淡墨的运用。
四、结束部分
评价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各自作品。把比较好的作品进行展示,重点欣赏和评价熊猫的动态和浓、淡墨的恰当运用。
美术熊猫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熊猫图片
2、熊猫详细资料。
活动过程: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猜谜语游戏,导入课题。
2、出示熊猫图片,引导幼儿从上到下观察熊猫的基本特征。
3、提问:让幼儿根据老师的问题说一说。
熊猫是什么样子的?
熊猫的样子像谁?
它在那里生活?
它喜欢吃什么?
为什么它喜欢吃竹子呢?
你想知道熊猫是怎样生活的吗?
4、与幼儿一起讨论熊猫与人们之间的关系。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熊猫吗?为什么?
大熊猫现在很稀少,怎样保护大熊猫呢?
5、请幼儿学熊猫走路的样子走出教室。
教学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从图片及教师讲述中了解到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培养了幼儿对稀有动物熊猫的关注欲望。
美术熊猫的教案推荐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