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促使我们深入思考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明确性,只有认真写好教案,教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水主题幼儿园教案通用5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旋律.
2.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音乐跳一跳.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演唱能力和欣赏能力,但是针对农村的孩子,欣赏,仍是一大难题。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问题情境和基本舞蹈动作来带动学生,希望能够达到欣赏的效果。 教学重点: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难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随音乐跳一跳。 教学过程 :
一、走进云南
1.云南印象(课件播放云南的相关民俗风情) 2.生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3.葫芦丝的构造 4.葫芦丝的传说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傣族地区. 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在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位傣家小伙子抱起一个大葫芦,闯过惊涛骇浪,救出了自己的心上人。他忠贞不渝的精神感动了佛祖,佛祖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给勇敢的小伙子。小伙子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乐声。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年轻人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就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葫芦丝发音优美柔和,圆润婉转,略带鼻音,善于表现温柔细腻的情感,发出的声音犹如抖动丝绸般飘逸轻柔.被誉为”天籁之声”.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
(1)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用葫芦丝演绎这首乐曲,是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彰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得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中,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悠悠抑扬,清清淡雅.
(2)作曲家施光南简介
2,分段欣赏
乐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情绪有何不同?你能哼唱它的主旋律吗?
(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2)哼唱主旋律
(3)听音乐二,对比音乐一,感受变化
(4)欣赏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课件播放合唱版与独唱版) 欣赏中,可以跟着哼唱自己喜欢的旋律。
三.参与表现
(1) 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傣族舞舞姿优美。婀娜多姿,不仅能展现少女的美妙身段,还能体现男子汉的气魄和内在的温柔。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2)云南音乐之旅音乐会
① 学跳傣族舞。
② 舞蹈表现。
四、课堂小结
云南的歌美、乐美、舞美,多少年来,在这片土地上,云南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很多宝贵的财富,让我们不断努力探索,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它们发扬光大。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不要慌张。
2、培养幼儿基本的防火意识和能力。
3、使幼儿初步掌握基本的安全防火、灭火知识,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2、光盘(内容为大火烧毁房屋、向消防中心报警、消防队员和群众一起救火的镜头)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观看大火烧毁房子的录象,使幼儿感受火灾的危险性。
2、组织幼儿讨论: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火灾是怎样引起的?火灾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发生火灾时应该怎么办?
3、继续观看录象使幼儿知道火警电话是“119”,报警时要说明着火地点、着火物、自家电话号码和姓名。
4、模拟打火警电话,教师演示拨打“119”电话的方法,并提示幼儿说清着火地点、着火物、自己姓名和电话号码。
5、观看消防队员和群众一起灭火的录象。组织幼儿讨论,消防队员用什么灭火?他们怎样扑灭高楼上的大火?向幼儿介绍高压水龙头、云梯、空气呼吸器、湿毛巾在灭火过程中的作用。
6、组织幼儿讨论:如果小朋友家里发生火灾,屋里有许多烟,你怎样逃出来?引导幼儿模拟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身体向外跑,懂得烟往上飘,下面烟少的道理。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做逃生演习:把幼儿带入事先布置好的场景,教师发起信号,幼儿做逃生演习。教育幼儿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运用学到的自救知识进行自我保护。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暑假中在家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及安全全意识。
2、通过讨论,认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提示标志,理解它的用途。
3、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暑假安全高家长的一封信》;一组幼儿在家危险活动视频、安全标志若干、蜡笔每人一盒。
活动过程:
一、使幼儿了解暑假的含义,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激发幼儿过暑假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们,再过几天我们幼儿园就要放假了,这个假期叫做暑假。知道为什么吗?启发幼儿动脑筋想问题。
2、幼儿说说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想法。
3、教师暑假的含义:这个假期是在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放的,我们叫它暑假,暑:就是热的意思。
二、组织幼儿讨论怎样安全、愉快、合理地过暑假,培养幼儿完整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判断能力。
1、教师引导幼儿:“暑假里你们想做些什么事情呢?”
2、幼儿互相说己想做的或是喜欢做的'事情。
3、那么在暑假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关安全知识的内容。同时也锻炼幼儿的判断能力。
4、出示《告家长的一封信》,老师读给幼儿听听暑假安全知识。
5、播放幼儿在家危险活动视频。提问幼儿:可以这样做吗?不可以做这些事情吗?运用家长的话语提高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更加认真、投入地参与活动。
三、教师暑假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1)如果小朋友很热,想去游泳,那你能不能一个人或和小伙伴到河里去游泳。
(2)不能玩火、玩电、玩尖锐的物体。
(3)夏天的太阳毒辣,不能到太阳底下长时间地玩,要保护自己的皮肤。
(4)吃冷饮时,不能一下子吃得太多,不然会引起肚子痛,影响身体健康。
(5)吃西瓜时,要把瓜洗干净,请爸爸妈妈切好西瓜,吃的时候不,以免瓜子呛人,还要防止西瓜汗流到衣服上,另外,不可乱扔西瓜皮。
(6)独自在家时不要让陌生人进来,不要告诉陌生人只有你一个人在家。
(7)出外与家人走散了,要懂得打电话110报警,不要跟陌生人走等。
四、请幼儿看安全标标志,说说是什么意思,请幼儿制作一些简单的安全标志。
五、幼儿活动情况,结束活动。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会区分物体的粗细,初步理解粗细的相对性。
2、能按物体的粗细进行排序。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三根颜色,粗细不同的小棒,三颗一样大小的珠子。
2、三只粗细不同的桶。
3、铅笔,吸管,小棒,卷纸筒等若干。
活动建议:
1、幼儿操作活动,感知物体的粗细不同和粗细的相对性。
(1)让幼儿用小棒穿珠子,看看会怎么样(其中一根小棒穿不进珠子),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和结果。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三根小棒,寻找它们的不同处。
(3)引导幼儿两根两根的比较,感知粗细师相对的。
(4)比较出哪根棒最粗哪根棒最细,哪一根棒比另一根棒粗,比另一根细。
2、按粗细排序
(1)让幼儿将三根小棒按照由粗到细,由细到粗的'顺序排序。排好后将小棒放到相应的三只粗细不同的桶内。
(2)幼儿用橡皮泥搓出粗细不同的面条,并将他们按粗细排序。
3、巩固对粗细的认识游戏:找朋友。幼儿每人一件(铅笔,吸管,小棒,卷纸筒等)物品,随音乐边唱歌边自由结伴,唱完后两人(或三人)比较粗细。游戏反复进行。
活动延伸:在区角里结合幼儿用书第4册第42页比较粗细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大胆交流竹子的各种功用,感知竹子用处大。
2、学习初步的分类方法,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各种竹制品:筷子、簸箕、菜板、扁担、竹篓、竹篮、牙签等,各种竹制品上都贴有标签;“货架”三只,上面贴有标签。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前几天,小朋友们出去找春天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小竹笋长大后就是非常有用的竹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竹子的本领。”
2、交流调查表: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用竹子做的?
请幼儿以小组调查的方式交流调查表:
第一组调查的是厨房用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厨房用具菜板 蒸架 第二组调查的是农用工具:(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农用工具扁担 竹篓 第三组调查的是生活用品及其他:(表格内以绘画方式表示)生活用品及其他席子 牙签。
3、除了以上小朋友刚刚说的之外,你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什么东西?请幼儿补充说明,(如窗帘、茶具、工艺品等)(幼儿没有说到的也可有老师补充)师小结:竹子的本领真大,像扁担、畚箕、竹篮、牙签、席子、坐垫等等,都是用竹子做的。
4、开竹制品商店 :
师:“今天我们教室里也来了很多竹制品朋友,让我们也来开一家竹制品商店,好不好?”
请幼儿将竹制品按要求分类摆放:(各竹制品上贴有标签,如菜板贴上101,就将菜板放到厨房用具柜的101处)5、师小结,结束本次活动。
水主题幼儿园教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