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案的准备,我们可以提前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成功率和效果,教案的准备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互动机会,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四年级音乐下教案模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1. 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2. 通过学习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
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 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吗?
2. 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 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 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哪些著名演员?
5. 学生汇报上网查找的四大须生资料:30年代人们喜欢听京剧的唱腔,当时最负盛名的老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森宝、奚啸伯,他们被誉为京剧的四大须生。
6. 欣赏马连良《草船借箭》片段。
7. 净行俗称大花脸。在京剧界有“十净九裘”的说法,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净行演员裘盛戎,并欣赏裘盛戎《赤桑镇》片段。
8. 认识著名丑行演员:朱世慧,并欣赏朱世慧的《报药名》。
三、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下节课学习专题-----《京剧的行当》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2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检查坐姿
二、基本练习
(1)发声练习
13|53|1—‖
u
(要求唱的连贯,声音往后走,嘴巴里好像含着蛋一样。)
1=4
13|5-|5432|1-||
lilililuli
(要求:li的口形竖一点,找头腔共鸣,声音不要太响。
(2)听音模唱
要求:根据已给的那个音,判断出上面的音。
三、巩固《国歌》
1、回顾国歌的创作背景
2、复习三连音、重音记号
说说什么是三连音,碰到重音记号应该怎么样?
3、唱《国歌》
齐唱、指出缺点、生唱、个别唱、跟录音唱……
四、复习《歌唱祖国》
1、回顾《歌唱祖国》的名称、作者、歌曲所反映的现象等。
2、听《歌唱祖国》
3、生跟琴哼唱旋律
五、:
教学反思
国歌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内容,但是,因为最初的学唱的是从简单的.模仿,连读音都有些缺失。所以学唱时,先了解孩子们的基本情况。本班孩子学唱这首歌曲时,读音基本没有问题。但是节奏的旋律都有些问题。特别是渐强,渐弱,孩子们基本没有概念。所以教学就从孩子们的最弱处开始,通过划拍教学,孩子们对于节奏的掌握有了质的飞跃。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灾难会破坏身边美好的东西,我们要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困难。借而激发对玉树人们的同情,抒发对祖国的热爱。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模唱、欣赏等不同的方式来体验音乐表现歌曲情绪。并且用乐器来给音乐做伴奏。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用连音与跳音唱法,演唱音乐中舒展与跳跃的乐句,从而表现音乐欢快优美的情绪。
2、巩固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以及一字多音在歌曲中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运用轻快,放松,富有弹性的声音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进行伴奏,以及附点四分音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课件、打击乐器、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春回大地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幅图里都发现了什么?
生:小草、小树、小花、小鸟、(小溪)。
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今天老师邀请了他们中的一员来我们班级做客,现在让我们听听她的声音吧!播放课件(溪水声)。生:小溪。
师:哪位同学知道小溪流水的声音?生:叮咚。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景,学唱歌曲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熟悉小溪的声音,那么我们一起来欢迎她吧!
1、节奏练习
课件出示:1、xxx|xx|2、x.x|x.x|美丽的小溪欢迎你啊!
生齐朗诵,并个别进行朗诵。
2、进行初次的聆听歌曲
师:同学们的呼唤声使的小溪迫不及待的想早点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们听她开心的唱起了歌。(播放音乐)
2/41=g
师:你们听了以后感觉这是个怎样的小溪啊?生:欢快的,活泼的。优美。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下这段旋律吧!
再次聆听音乐片段,接着跟师的琴进行学唱。
3、进行完整的聆听
聆听歌曲。师:同学们的声音真好听!现在小溪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目——在歌曲里出现了几次|x.x|这样的'节奏,(5次)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溪在来的路上都做了哪些事情,都碰到了谁?(播放音乐,出示歌谱)。生:撒满歌声,问候太阳,问候月亮和星星等。
4、师: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小溪很想跟同学们一起分享这首美丽的歌曲,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一下《小溪流水响叮咚》!(出示图片和旋律)
跟着音乐学唱歌曲
(出示太阳和月亮。再出示山野和楼顶。)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星的后面少了一拍。你们知道它跑哪里去了吗?生:跑下面去了。
(出示农民、洗衣姑娘。)
5、跟着音乐进行完整的演唱。(课件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学的真快!我们一起跟着音乐轻声的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选择乐器,表演歌曲
师:小溪看到同学们都表演的很好,她带给我们同学一些礼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加入小型的打击乐器
伴奏型:
xx|xx(手铃)
xo|xo(三角铁)
x--|00(手鼓)(长音的地方加入叮咚声。)
分组来进行演唱、伴奏。集体有感情的表演。
四、拓展歌曲,培养情操。
师:突然,天空雷声大作。山边掉下了很大的石头堵住了小溪的去路。同学们她向我们发出了呼救。(播放呼救声。)这是来了几个小朋友把石头搬开。小溪又继续往前奔跑。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西北有个叫“玉树”的地方也发出了同样的呼救声“救救我!帮帮我!”本来他们也像欢快的小溪一样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无忧无虑的奔跑着。但是突如其来的地震困住了他们,他们现在十分痛苦。(播放地震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用自己美妙的声音,来激励他们勇敢地顽强地站起来,就像前面的几个小朋友一样帮助小溪,帮助他们继续快乐地向前奔跑。
师:一起跟着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完美结课
同学们,我们的课已经结束了。老师希望你们能够记住这条小溪,记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为培养四年级的学生保护大自然,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过程中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为主要导索。本课主要以欣赏导入,重点在学唱歌,让学生聆听大自然的声音。现就本课的教学做出反思:
一、本课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欣赏和唱歌。在这样的设计中即有了欣赏又有了唱歌,让学生多方面发展。
二、在唱歌过程中,考虑到学生对于掌握切分节奏较困难,所以运用了连音线的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此节奏。化难为易。
三、在欣赏环节的不足有以下几点:
1、在欣赏过程中没有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乐曲《森林里的歌声》。相反,要求学生去聆听乐曲当中出现的动物鸣叫声及乐器声音,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聆听的趣味性。这样的聆听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一定的难度。
2、在欣赏过程中重点不突出,对重点把握不好,没有突出欣赏的目的。应让学生把重点放在欣赏音乐上,可让学生哼唱旋律。培养学生的旋律感和感受音乐的美感。
四、唱歌环节
1、在听完范唱后,老师应弹奏旋律时,边弹边唱,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对这首歌曲更感兴趣。
2、在唱歌方法上欠缺,做得不够好。应带学生先唱谱,熟悉曲调。毕竟有一部分同学的识谱能力较弱,所以应顾全大局,照顾大部分学生。
3、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稍微放慢一点速度,这样便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学得更扎实。
4、在学生学会本首歌曲后,运用打击乐器伴奏时,应给出几种固定的节奏型,让学生按节奏打乐器,这样更好的控制和统一效果。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一些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吸取此次上课的不足,发扬优点,让课堂更生动,学生更感兴趣。
教学内容:《小孩世界》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音乐符号d.c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前几节课,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看到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生活,同时也看到了山区儿童以及外过儿童的快乐的童年生活。童年是每一个人一生当中最美最无忧无虑的阶段,那个时候我们纯真,我们快乐,我们的天永远是五颜六色的,就连我们这些已经工作的人都想重回童年,做一个小孩,因为春天永远会伴随着我们,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飞翔。就连作曲家们也无不羡慕你们,于是,创作了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小孩世界》
二、新授
初听歌曲:歌曲中都讲了些什么?
它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再听:轻声哼唱旋律
再听:轻声u哼唱旋律
音乐符号的认识:
在歌曲中有几个音乐符号?(反复记号)(结束句)
还有一个音乐符号你从没有学过但是,也在歌曲中出现了,你能找到吗?d.c--反复记号,教师讲解它是如何进行反复的。
学唱:教师范唱第一乐段
教师弹琴,学生轻声试唱第一乐段。
教师指导演唱,注意附点音符的唱法。以及切分节奏的演唱。随录音学唱第二乐段,感受歌曲的愉快情绪。
打击乐器选择为歌曲配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好听的儿童歌曲,你们学的很快。这里有几个节奏
出示节奏谱:
xx|xx|xx|xx||(双响筒)
x-|x-|x-|x-||(撞钟、铃鼓)
学生选择适合歌曲的打击乐器。
随录音进行单一试奏。
大家单打都很不错之后,全体一起为歌曲伴奏。
三、今天我们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小孩世界》伴奏,大家打多非常好。为歌曲增色不少,使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更加丰富了,更加能够体现我们的童年生活是让人向往让人难忘的,希望我们同样拥有快乐的童年,永远有一颗纯真的童心。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5篇《小学四年级音乐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戏歌,初步感受戏歌的演唱风格。
2、学习演唱《龙里格龙》,能正确、有韵味的完整演唱歌曲。
3、感受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方法:
体验法、观察法、模仿法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导入
1、观看视频《梨花颂》片段
2、师小结(出示课题:龙里格龙)
三、学习歌曲
(一)感受歌曲,激发兴趣
1、初听歌曲(出示歌谱)
2、复听歌曲
3、再次聆听,找出相同旋律,并进行模唱
(二)旋律模唱
(三)读歌词
1、学生按节奏读歌词
2、教师范读歌词
3、学生再次读歌词。
4、提问:“格”字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前面的不带儿化音、后面的带儿化音)
(四)学唱歌曲
1、随琴小声填唱
2、讲解各种音乐记号的作用
3、教师范唱。
4、师生接龙演唱
5、歌曲处理
6、分组演唱
7、加动作完整演唱
8、看指挥完整演唱
9、加上戏曲动作完整演唱
五、艺术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戏歌选自合成《流水恋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有没有听到你熟悉的旋律。(有)同一首歌曲经过不同的艺术处理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会使它的音乐形象更加的丰满,更具魅力,下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演绎更加精彩的《龙里格龙》期待同学们更精彩的表现。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红蜻蜓》,让学生感受日本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巧、深情地声音演唱这首歌。。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并唱一唱。
3、学吹竖笛《红蜻蜓》,练习高音mi、高音 ri 。
重点难点:
1.教师启发学生正确认识与表现音乐的速度和力度,完整表达歌曲;
2.体会歌曲意境,唱好两声部歌曲。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1、红蜻蜓是日本作曲家,指挥家山田耕作38岁时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它本来是一首描写少年儿童回忆自己幼年情景的儿童歌曲,后来大人们也喜听爱唱,也成了他们回忆童年生活的歌曲。回忆是十分美好的,这样美好的内容应当用什么样的音调来表现呢?歌曲优美动听,深情自然。虽然只有短短的八小节,三段歌词,却将童年情景生动地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2、欣赏《红蜻蜓》
二、学唱歌曲
1、学唱《红蜻蜓》曲谱:视唱一声部;练习三度音程(柯尔文手势);视唱二声部。
2、引导学生分析歌谱中使用了几个音,在学生默唱后,请个别学生分部视唱,再全体学生视唱。
3、欣赏歌曲录音,请同学们说出歌曲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4、分声部学唱歌曲,对声音的控制,还有两个声部的和谐。
5、加入渐强、渐弱、换气记号进行演唱
1)音乐游戏:找竖笛;老师将竖笛放在某处,请一位同学寻找,大家用歌声告诉他,当他走近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弱;当走远时,演唱的声音渐渐强;
2)认一认渐强、渐弱、换气记号;
3)把渐强、渐弱、换气加入到歌曲中,再进行演唱。
三、学吹竖笛《红蜻蜓》
1、认一认高音mi、高音 ri 在竖笛上的位置。
2、吹一吹歌曲《红蜻蜓》
四、小结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能用热爱家乡一样的情感演唱歌曲:《拉萨谣》。
3、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教学重难点
1、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
2、能随教师琴声视唱曲谱。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欣赏《走进西藏》
教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它会带领同学们来到一个神秘的地方,会给同学们带来美的享受,我们一起来听。(录音播放《走进西藏》学生静听)
提问:听到这首优美的歌曲,你仿佛来到了什么地方?你仿佛看到什么美丽的景色?(生回答)
教师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请同学们边观看边总结:西藏位于我国西南部,那里有世界上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拉萨谣》
(一)学唱曲谱
1、播放歌曲《拉萨谣》学生静听,并谈一谈听后的感觉,及歌曲的特点。
2、教师总结:《拉萨谣》这首歌曲是我国当代作曲家何训田所作的曲子,乐曲优美独特,粗犷朴实,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演唱歌曲,《拉萨谣》吧!
(教师出示曲谱,并播放乐曲旋律,请学生边听边找出组成旋律的各音)
(1 2 3 6)
3、教师引导学生随琴演唱以上各音。
4、随教师琴声轻声演唱歌谱(用啦的演唱方式进行练习、哼鸣演唱等)。
(二)学唱歌词
1、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2、教师介绍歌词内容,使学生了解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
3、教师范唱(伴奏)。
4、在理解了歌词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分句指导、师领唱,生跟唱、师生合作演唱、男女生合作演唱、个人展示)
5、在歌曲基本掌握的基础上,再次欣赏《拉萨谣》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6、让学生结合拉萨谣的歌词谈论一下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抒发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7、引导学生用热爱家乡的情感演唱歌曲,全体随教师伴奏演唱。
三、小组比赛:看谁唱的最棒。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音乐家海顿的一些故事。
教学重难点:
了解音乐家海顿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忠君爱国的心声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英国伦敦,他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表示他对王室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促成了他写作国歌。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1797年的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
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作品76之3)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垂暮之年,特别是在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怀着深情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
二、剃刀换得四重奏1787年11月,伦敦出版商勃兰德到维也纳访问海顿,那时海顿还住在埃斯特哈茨。勃兰德就赶到那里去见他。当时海顿正在刮胡子,因为剃刀不好用而大发牢骚,声言愿意把自己的四重奏换一把好剃刀。勃兰德闻言,当即赶回寓所,取来他自己的剃刀送给了海顿,换得了海顿新写的一部弦乐四重奏——f小调,作品55之2,世称《剃刀四重奏曲》。
三、白发老人1806年,74岁的海顿还写了一部未完成的弦乐四重奏。写完行板和小步舞曲两个乐章后,他感到力不从心,无法写完这部四重奏,就用他的合唱曲《白发老人》的开头几小节的曲调作为结束:“精力一去不复返,我已经衰老!”他对友人说:“这是我最后的儿子,和我还是很相像的。
四、学生谈谈自己听完后的感受。
五、教师小结
四年级音乐下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