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是我展示自己在工作中所取得的专业能力和价值的重要机会,一个全面的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优质6篇,供大家参考。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1
“7.27”水灾给西城镇造成了巨大灾害,为了又好又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西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州市两级帮扶单位的大力帮扶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效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西城镇位于和龙市东北部,距和龙市区19公里,镇域面积1097.4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2个社区,总人口10675人,其中,朝鲜族7314人,占69.6%。xx年,全镇社会总产值实现988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882元。
7.27洪灾及连续强降雨导致全镇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049公顷,其中水田成灾面积243公顷,绝收面积8公顷,共计251公顷,旱田成灾面积365公顷,绝收面积433公顷,共计798公顷;倒塌及危房共计273户,居民房屋进水1051户;冲毁桥梁8座、冲毁河坝3960米、冲毁道路1960米、冲毁涵洞39座。根据西城镇实际情况,经反复排查最终确定水毁房屋需重建146户,需维修104户,需购买安置23户。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一是建立健全机构,确保领导责任到位。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西城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兼镇长申应镐任组长,分别落实分管领导具体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灾后重建领导小组下设综合推进、质量监督、监督检查、资金监督、灾后维稳等工作小组,抓好各个环节具体工作的落实,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人头。
二是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实行包村责任制,分别负责1-2个村的水毁房屋重建工作;各村干部实行包户责任制,每名镇干部负责2户房屋重建的具体指导、督促、检查等工作,并实行“五包”责任制,指导督促所包户做到“包放线、包安全、包技术、包质量、包验收”,从而确保重建工作保障有力。7.27洪灾开始,西城镇全体机关干部一律取消节假日、取消休假,每天凌晨5时上班,晚21时下班,很多干部干脆吃住在单位,办公桌、沙发到夜间都变成了干部们的寝具。工地上缺少用于制作屋架的松木杆,机关干部到山上将松木杆运回镇政府场院,组织村民共同完成了近3000棵松木杆的扒皮任务。明岩工地的搭炕进度有所滞后,机关干部每人包保2户,自行解决施工力量不足问题,想方设法如期完成了85户的搭炕任务。不论是镇领导还是一般干部,甚至是每月仅700余元薪酬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大家没有一人叫苦叫累,3个月来没有病假、事假,家中老人孩子生病无暇照顾、妻子刚刚分娩也不能守候安慰、新婚的`同志未及修完婚假就重返工作岗位,种种感人的事迹时刻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西城镇全体机关干部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是为了灾民早日入住新居。中秋、国庆机关干部没有休息但大家无怨无悔。
三是结合各村实际确定灾后重建工作相关措施,限时完成重建工作。镇政府迅速组织干部驻村入户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帮助重建户联系施工单位,帮助维修户采购建筑材料,帮助购房户物色房屋、签订购房协议、办理购房手续。水毁房屋重建工作,按照签订的灾后房屋重建工作责任状严格抓好落实,确保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住房重建工作完成和入住时限要求完成任务。镇政府实行了重建工作落实情况督导制度、重建工作调度会制度,规定每日19时由下乡组组长汇报当日工程进展情况,为及时解决重建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精心组织,确保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为确保西城镇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任务又好又快的完成。镇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统筹力量成立了五个小组:一是综合推进组,负责做好各小组的组织协调工作,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进程;二是水毁房屋质量监督组,负责对各村灾后水毁房屋重建工程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水毁房屋重建工程质量过关;三是监督检查组,全程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确保水毁房屋重建、维修、购买按期完成;四是资金监督组,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严格做到专款专用,严格实行依据工程实施进度拨付工程款,并由镇纪委书记亲自带队,对全镇每个村的救灾物资发放情况随时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每一位受灾群众都能得到应有的救助,使全镇救灾物资发放工作始终做到公平合理、井然有序;五是灾后维稳组,及时排查解决各项矛盾纠纷,保证全镇社会和谐稳定。各小组按照各自分工,积极协调、紧密配合,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从而确保了受灾群众能够在入冬前入住新居,恢复西城镇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西城镇经市政府批准重建房屋146户,现已全部完工,完工率达100%,其中和安村10户、城南村4户、龙浦村1户灾民已经完成入住,其余房屋也将于10月24日交工;104户需维修加固房屋已全面完成维修加固任务,23户购买户也已完成入住。
四、统筹兼顾、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
(一)严格执行相关政策,加强旧房拆除工作,确保消除危房不安全隐患
党委、政府在加快灾后重建进度,加大资金兑现力度的同时,按照灾后重建相关政策,严格执行灾后重建审批审核程序,按照领导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制的要求,深入村屯,深入到群众家中做工作,动员群众参与重建工作,共同监督工程质量,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创造条件帮助施工队推进施工进度,加大力度推进灾后重建户原有危旧房的拆除工作。
(二)分门别类建立档案,规范档案管理
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机关干部下乡,收集水毁房屋以及新建、维修、购买房屋图片影像资料,严格按照市重建办、市民政局及相关重建主管部门关于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管理的相关要求,规范收集、整理各类档案资料,建立各类台账。对所有水毁房屋建立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三)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及时、准确上报重建信息和数据
西城镇严格按照市灾后重建办公室的工作要求,随时掌握重建进度动态,按照水毁房屋重建日报制要求,按时、准确上报各种灾后重建数据。对灾后重建中的工作动态、先进典型事迹做到及时总结、及时宣传报道。截止目前,上报灾后重建工作信息及先进典型事迹近50条,各类重建进度数据填报信息未出现一次漏报、错报数据情况。
(四)加强政策宣传,加大灾后重建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自查自纠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涉灾上访和不稳定因素
西城镇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召开村组干部会议,下发“致广大灾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水毁房屋重建政策的宣传,切实做到重建政策透明、公开、家喻户晓。同时加大对辖区内涉灾上访问题的排查调处力度,坚持每天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度,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归类,专题研究,逐件弄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明确责任,落实专人逐一解决,灾后至今,共排查调处各类涉灾上访问题30余件,均已全部调查核实清楚并按相关政策解决落实,实现了所有涉灾上访问题全面化解。
(五)坚持科学合理规划,严格安全质量监管,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
全镇所有重建房屋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要求,强化了审批程序,充分考虑节约利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防治地质灾害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规划,杜绝了私搭乱建,确保实现高质量安全重建。西城镇针对水毁房屋重建的特殊性,以城建办为主确定了灾后重建工作的安全质量监管人员,对房屋建设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动态监管。全体机关干部都是工程质量的监督员,安全生产的监管员。
西城镇灾后重建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机关干部的无私奉献和共同努力下,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用50个日夜圆满完成了重建工作任务,可以说是创造了重建工作的奇迹。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西城镇的重建工作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距离灾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争分夺秒,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细化措施,确保灾后重建各项任务以及相关收尾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得以全面完成。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2
入汛以来,我市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历史特大洪水,xx乡受灾最重,农田、房屋、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等全部被毁,全乡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灾情发生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在同江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和正确指挥下,全乡群众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目前,按照《同江市灾后恢复重建总体工作方案》要求,我乡重点工作已经全面转向灾民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基本状况
xx赫哲族乡位于同江市东北140公里处的黑龙江南岸,是我国赫哲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辖区内有国家级xx岛自然保护区,域内泡泽、河流众多,有著名的“四泡一河”。全乡辖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总人口1293户4129人,总控面积45.1万亩,其中耕地21.1万亩,林地0.75万亩,草原0.89万亩,水面16万亩。
二、堤坝状况
黑龙江同江xx堤段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于1986年开工,1990年竣工,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是在民堤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加高培厚,后加坝体多为沙性土质。进入汛期以来,佳木斯市、同江市始终将该段作为最危险地段,共投入包括部队、机关干部、群众等人力1.9万人次,投入土石砂方11.6万立方米,集中力量进行加高加固。垮坝前,坝体迎水坡铺设无纺布3.97万平方米、彩条布21.5万平方米,背水坡压渗处理管涌险情等使用编织袋115.2万条。先后处理管涌群、背水面脱坡等重大险情20多处,一般性险情70多处。
三、受灾状况
8月23日上午8时20分,黑龙江省同江市xx乡xx村段发生垮坝,具体位置在桩号44+650处。截至9月17日,垮坝宽度到达540米。垮坝主要原因是今年5月初以来,黑龙江始终高水位运行,堤坝经洪水浸泡时间已超过100天,该处为沙基沙坝,迎水面坝基渗水,瞬间突发管涌,穿堤垮坝。垮坝前该段水位46.8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1.13米,超保证水位1.27米。
垮坝后,xx乡4个行政村,6个自然屯全部过水,4129人受灾。21.1万亩耕地全部淹没;林地草原全部淹没;公路损毁42公里;农田路损毁165公里;土草房倒塌638栋;砖房368栋过水,其中,倒塌6栋;农机具840台套、收割机23台全部过水。电力设施全部损毁,乡政府及各驻乡单位(校园、卫生院、邮局、信用社、电站、派出所)等全部过水。经济损失到达6.5亿元。
四、灾后重建工作措施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工作总体要求,制定了《同江市xx乡灾后重建工作方案》,迅速成立了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级负责人为成员。逐级分解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时限,有落实,全面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全乡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1、实施灾后新区规划。
xx村和新强村原规划用地7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50万平方米。按照省、市领导的指示精神和省住建厅的技术指导,结合我市xx乡灾后重建的规划思路,拟建设规划用地92万平方米的具有赫哲民族风情的xx村新功能区,规划共分八区一带:一带是指沿同抚大堤滨水园林景观带。沿同抚大堤安全区外种植80米宽贴合堤防要求的各种灌木和草坪,构成滨水园林景观带;八区是指赫哲新村,占地13万平方米,在原赫哲老区原址上,沿主要道路两侧规划建设具有赫哲民族元素的二层楼;集中安置区,占地18万平方米,将原新强屯和新安屯居民合并迁入,以单层民居为主,辅以多层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区,占地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文化、医疗、教育等公共文化事业以及行政办公区为主;综合服务配套区,占地8万平方米。位于村中心区域,衔接南北两个区域,更好服务于赫哲新区和集中安置区村民;赫哲民俗旅游体验区,占地8万平方米。位于原新强村主要以展示赫哲民俗风土人情的博物馆,赫哲文化、旅游服务设施,为发展xx岛湿地游、赫哲民俗风情游奠定基础;畜牧产业发展区,占地15万平方米,是在此次洪水冲击集砂区建设,重点发展大规模的畜牧养殖业;农业生产综合配套区,占地10万平方米,为农机械存放、晒场和农民菜园带给场地;渔业产业发展区,占地6万平方米,以简单的鱼类粗加工、鱼类集市、鱼类仓储运输等为主要建设资料。初步构成以四大产业(农业、畜牧业、旅游业、渔业)为支撑的新的功能区。
2、实施常规性灾后重建。
按照市委、市政府灾后重建整体规划,对新胜村和新颜村实施全面恢复重建,将新宏屯并入新颜村,新宏屯做为农机具停放点,全乡共保留了4个行政村。
一是首要做好灾民安置工作。
全乡需安置灾民1293户4129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灾民安置方案规定,坚持群众自救为主、政府和社会各界救助为辅的原则,主要采取统一安置、自行安置和回迁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做好受灾群众的过渡性安置工作,保证百姓有地方住,生活正常有序。统一安置:我乡统一安置149户375人,目前,已由市政府统一安置在临时性住房。其中,145户360人安置在香街丽舍小区,4户15人安置在丁香园小区,其他灾民选取自行安置。每人每一天发放15元伙食补助和1斤口粮,区分状况发放3—6个月;每户按住房建筑面积25元/平方米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取暖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元。
二是快速修复水利、交通、电力、通信等基本设施。
按照我市水利工程建设总体规划,配合水利部门做好水利设施修复重建工作。我乡8月23日发生的决口堤段,正在由省交通厅实施封堵。退水后,堤防将提高标准,重新设计修复;全乡水毁公路1条,乡村路3条。用心配合交通部门尽快修复水毁道路,保障人员交通安全畅通和重建工作物资运输畅通;全乡1个变电所受损。用心配合电业部门加快对水毁线路、机电设备抢修工作,为应急所需,可临时架设线路,保障基本生活用电,力争在2014年底,完成全乡电力设施修复以及输电倒杆扶正等工作,恢复全乡正常供电;全乡4个通讯信号塔受损严重,通信全部中断。按照市委、市政府修复通信设施计划,在今年10月末,全面完成移动、电信和联通基站通讯设备的检修工作,保证全乡通讯全部畅通。
三是及时抽排村屯田地积水。
水位还不满足排水要求。退水后,按照市委、市政府排涝工作总体要求,在水利部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乡将采取村集中抢排与农民自排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先村屯后农田的原则,快速排除积水,快速恢复农民生产生活。
四是重点搞好灾后卫生防疫。
排涝完成后,用心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全面清理村屯淤泥和垃圾,对生活饮用水重新监测,做好卫生消毒,预防和控制各类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2013年9月末前,力争完成灾后卫生防疫工作。
五是加快推进农房修缮重建。
全乡1006栋房屋不同程度受损,按照《同江市房屋修缮重建方案》计划,结合xx乡灾后重建整体规划,用心配合住建等部门做好农房修缮重建工作。目前,正在启动相关补助程序,补助标准按照同江市委、市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执行。
六是早日修复农村校园和卫生公益性设施。
退水后,加快对校园、卫生院的安全隐患鉴定。不能正常使用的,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要求,另择地点;能正常使用的,在退水后全力修复,力争早日恢复使用。
3、抓好全乡生产自救工作。
一是用心与市就业局联系,帮忙我乡灾民谋划就业方向,为灾民带给更多的更适宜的就业岗位;
二是用心鼓励灾民自己到社会中谋求就业机会;
三是与金融等部门沟通协调,为灾民从事第二产业带给帮忙。另外,农业保险部门已经完成对我乡受灾农作物的核灾、定灾。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3
xx地区"8.30"地震对我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超多农房、校舍等成为危房。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乡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乡"8.3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xx乡受灾基本状况
xx乡位于xx县县城东南面,距县城52公里,辖区80.2平方公里,辖4个村21个村民小组,1195户5078人。我乡是xx"8.30"地震重灾乡之一,共造成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1165户4539人受灾,倒塌房屋115间,面积1640平方米,损坏房屋7272间,面积142674平方米,家畜死亡504头,家禽916只,农作物受灾2568亩;公共设施损坏106间,面积4380平方米;烤烟房垮塌、受损442间;公路、电力、水利、校园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余万元。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xx乡需重建402户,需维修加固763户。
二、重建项目基本状况
1、农房重建: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xx乡需重建402户,总投资约3357.91万元,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2、农房维修加固: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xx乡需维修加固763户,总投资约538万元,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3、顺利村中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中村社为地震中受灾极为严重的村社,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中村社实行统一规划,集中重建,并投资100万元用于中村社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县财政专项列支。
4、校园重建:经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实地勘察,决定对xx中心小学的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及干塘小学进行重建,对b栋教学楼进行维修加固,总投资约为354万元。
5、水利设施重建:经上级部门实地勘察鉴定,马蜂湾水库、金河水库受损严重,不具备蓄水功能,决定对其加固维修,总投资约为250万元。
三、重建工作进展状况
1、农房重建设及维修加固:经过我乡党委和政府的艰苦努力,截至20xx年8月5日,我乡402户重建户中,开工402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100%,其中:在建1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0.25%;已建成401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99.75%;截止目前,乡政府共验收重建农房400户(含对原被责令整改农房的第二次验收),全部合格;另县政府农房重建验收工作组对我乡重建农房进行了抽验,共抽查177户,占总户数的44.03%,抽查结果为全部合格。我乡763户农房维修加固户中,已建成的683户,占维修加固总数的89.52%,其余的正在加紧施工。
2、中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村中村社全部54户重建户均已完成农房主体工程建,已有35户完工搬入新居,其余19户正在进行完工前的装修工程。基础设施建方面,目前已经完工并经验收的'是农房重建场地平整工程和低压线路改造工程;中村社的一条主要排洪沟堰的整治工程也已基本竣工,中村社高压线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也已完工,安置点内的排水工程也正在建设,预计8月底能基本竣工。
3、校园重建:b栋教学楼加固维修已按比选招标程序,xxx市中鼎工程有限职责公司中标,中标价为432832.32元。并于3月7日动工,已基本完工。
a栋教学楼重建已按比选招标程序,xxx市xx房产建筑工程有限职责公司中标,中标价为1687753.10元。并于4月20日动工,预计9月20日竣工。
教师周转房重建已进入比选招标程序,预计12月20日竣工。
xx小学重建已动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4、水利设施重建:金河水库的维修加固工作方案论证工作已结束,上级部门已于6月28日下发了开工令,目前正在办理林地使用手续;马蜂湾水库维修加固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经结束,预计8月底即将开工。
四、救灾资金到位及发放状况
全乡总到位资金1419.54万元,已发放资金651.74万元。其中:维修加固到位资金318万元,还未发放;重建建房补助资金850.08万,已发放401万元;到位三无人员补助资金167.0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过渡安置补助资金80.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三孤人员补助资金3.3万元,已全部发放。
全乡接收的救灾物资有:桶装水2248件、大米12吨、收音机180部、小粮仓210个、棉被1973床、旧衣物220袋、办公用品1台、棕垫54床、褥子17床、移动电话2部、竹席44张、棉大衣400件、帐篷978顶、方便面105箱、手电筒150把、饼干16箱、毛毯320床、电热毯300床、草垫200床、书包1056个、袜子1200双、毯子300床、鞋子1360双、衣物250件。
除移动电话在救灾结束后已归还移动公司、1顶帐篷无法使用及1台办公用品为市级部门捐赠给xx乡政府用于抗震救灾工作外,其余物资已全部发放给受灾农户。中村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县财政专款)已全部到位,目前已经支出重建场平13.2625万元、低压线路改造16万元、沟堰整治部分工程款8万元、排水工程部分工程款8万元、高压线路安全隐患整治0.6万元,共计45.8625万元。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震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抗震救灾抢险工作,于20xx年9月中旬启动农房恢复重建工作,组建了以书记为组长,乡长和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站、办、所负职责为成员的农房重建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工作人员。实行乡领导成员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工作职责制,督促农房重建的进度,对建设质量把关,切实协调解决全乡402户重建农户土地、建筑材料、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4
xxx号台风启德xxx日袭击我县,我县持续普降大雨,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县民政局、县防汛办的统一指导下,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工作,我局抓紧灾后灾民住房重建的核定工作,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灾后重建户核准情况
(一)重建户的核定。灾情发生后,我局根据各乡镇民政部门上报的灾情,会同保险公司对全县各类房屋倒塌共129间、房屋损坏651间进行全面核查,做到不遗不漏,准确界定,及时把赔偿金和补助资金送到受灾群众手里。
(二)重建户的.界限。严格把握重建标准,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凡在受灾前已建新房或另购住房,以及无人居住的原旧房因灾倒损的`,不列为重建对象;对房屋有一定损坏但可以修复加固的,也不列为重建对象。确保重建对象不重复、不漏批,不出现搭车现象。
二、灾后重建工作开展情况
1、灾情发生后,我们民政部门立即收集统计上报信息和开展救灾工作,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救灾人员、物质、资金到位,各项救灾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位。全面掌握相关信息,做好隐患排查,妥善做好受灾人员紧急转移、安置工作,做好灾情后勤保障工作。到目前为此,我县受灾人口xxx人,紧急转移xxx人,需要救助人口xxx人;我局共出动xxx人次、车辆xxx车次,运输救灾物资花费xxx吨汽油,购置xxx床棉被、xxx套衣物,发放10顶帐篷发放粮食、食品xxx吨、矿泉水xxx件,设置xxx个灾民安置点,共安置灾民xxx人(包括分散安置),全县倒房xxx户129间。折合人民币xxx万元。保障了灾民的生活,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我局紧紧抓住灾后重建这一中心任务,深入各受灾户家中了解灾情及其家庭困难情况,宣传灾后重建政策。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资金缺口大,目前因灾倒房户大多家庭经济比较困难,长期住在土木结构的住房中,没有能力对住房进行修缮,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是造成住房倒塌的重要原因。这些重建户筹措资金较为困难。
二是选址难度大,有些受灾户住房都是祖辈遗留的,居住面积小,交通不便,需另行择地重建,但目前难以找到合适的重建地址,影响重建进度。
四、已采取和拟采取的办法措施
一是加大宣传。鼓励住房倒塌灾民在原地修复重建。
二是政策倾斜。根据市、县有关规定,落实好救灾重建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对农村灾后住房重建报批手续予以优先上报。
五、重建工作计划安排
一是建议调整完善县民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名义行文下发。
二是积极筹措资金。积极争取区、市、县资金补助,争取社会资金对受灾重建户进行救助。
六、工作要求
1、重新核实重建户户数,切实做到不虚报,不重报,不少报,各乡镇务必在xxx月xxx日前以乡镇政府名义向县政府上报灾后农房重建计划报告。
2、重建户分别造册登记,形成一户一册。
3、落实责任。
①各乡镇要向县政府签订救灾重建承诺书。
②各乡镇要与重建户签订重建合同。确保在春节前搬进新居。
4、明确完成时间,抓紧重建进度,xxx月底必须全部开工,国庆节前争取重建的住房建成一层以上,元旦前基本具备入住条件,春节前搬进新居。
5、统筹使用好灾情资金。
6、加大部门配合。
7、汇报要及时,各乡镇务必在每逢xxx日和xxx日下午4:00前将重建进度旬报,每逢xxx日下午4:00前将重建进度月报及重建进度情况台帐向县民政局报送,县民政局按时向县委县政府、市民政局上报。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5
7月份以来,镇康县连续强降雨,导致全县7乡镇农田、民房、沟渠、桥梁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2400万元。针对此次灾害受灾面广、受灾程度深、损失惨重的实际,镇康县从五个方面抓好灾后重建工作。
一是妥善安置灾民,确保生活正常。在引导灾民自救为主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帮助灾民解决实际困难,确保安置工作不丢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全力支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积极做好被毁田地的复垦工作,组织好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的供应;
三是抢修水毁工程,确保安全运行。加快修复电力、通讯基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干道及受灾校舍,全力为受灾群众恢复生产提供保障;
四是加强消毒杀菌,确保灾后无疫情。县、乡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检测重点区域疫病的发生,控制传染源,做好洪水消退后的环境清理工作,避免疫情发生;
五是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讯。牢固树立防大讯、抗大灾的思想,做好今年后两个月主讯期的防汛抗洪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篇6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玉树县,又处于三江源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地位十分特殊,灾后重建任重而道远。如何将环保理念贯穿于恢复重建全过程,坚定走灾后重建绿色发展之路,既充分体现民族特点,又保护生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是玉树恢复重建面对的重大课题。
我个人认为,一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重建过程涉及城镇、公共设施、民房、基础产业、生态等方方面面,是一项庞大、复杂、繁重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一个更高起点上,因地制宜,紧紧抓住灾后重建给民生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契机,在积极借鉴汶川地震后重建经验的基础上,努力自主创新。
要充分考虑当地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对灾区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畜牧业及生态特色旅游等进行合理规划安排,紧密结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实施,制定和完善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方案,着力建设标准化生态城镇、标准化牧区新村,打造高原生态型旅游城市。要切实把改善民生与生态保护作为重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环境意识,完善环境管理,努力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一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由于自然和人类长期活动的双重作用,特别是此次地震灾害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生活。我们尽力保护三江源,就是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人类的珍贵遗产。在玉树恢复重建过程中,要切实坚持生态先行,对于必要的资源开发,要慎之又慎。
二是要统筹抓好生态保护与全民参与。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应该是全民参与协调推进的过程,只有如此,三江源生态保护事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环保部门应本着对环境负责、对国家和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坚定确立服务科学重建、坚持绿色重建的发展思路,加强与承担重建规划等任务部门的协调联系,积极为灾后重建提供优质服务,前期介入,具体指导,主动承担起规划环评、环境宣传、完善环境基础设施等责任,充分利用环评等手段,严把环境准入关,加强环境监管。
灾区重建及援建单位要以主人翁的态度,树立绿色重建理念,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工作,接受规划环评验收,努力实现灾区重建更加科学、发展更加合理。同时,环保部门要深入灾区村户广泛开展环境保护主题宣传活动,努力使环保理念在灾区深入人心。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优质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