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的观后感8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不管写什么作品的观后感,都要实事求是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我们在写观后感之前,一定要将影片中的思路梳理清楚,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狗十三的观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狗十三的观后感8篇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1

观后对片中多个镜头历历在目,心境分外沉痛。战争是不分国家、不分地域、不分种族的,战争是残酷的,在我们抱怨当年日军暴行的时候,事实上在之前的纳粹二战中,早已上演过。不管是在欧洲大陆上的犹太人杯具,还是在亚洲大陆上中国的陨落,历史只是一次次在上演人类的贪婪与野心,欲望与自私。片中的细节不管是不是真实的,我们都相信在战乱的年代,国人是团结的,中华儿女是齐心的。即便政府早已不复存在,“国”在当时必须是凝聚众人的基础,信念的所在!大到现任政府、小到如俾草民,一句话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泯灭——落后就要挨打!

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动乱。和平年代,她们也是边缘人,战争年代,同样没有逃脱边缘。从良家女子变为妓女起,她们就学会了在自我的世界里求生存。

电影比小说更充实饱满,色彩的运用体现了张艺谋独特的美学,教堂彩色的玻璃在电影中其实起到了很重要的视觉效果,玉墨的旗袍件件精心。更重要的是,电影情节很紧凑,一环扣一环,不像小说天马行空。

作为电影来说,无论是情节人物设置,还是画面拍摄手法,大到战争场面,小到地窖里的十四钗生活,都看得到张导的用心良苦。

全片几乎一半英文一半南京话,注意了一下,贝尔的英文对话都尽量简洁,句式简单,玉墨的英语则用了许多很漂亮的句式和词汇,显得她很有教养,毕竟是在教会学校呆过6年,是班上英文最好的。从这一点上说,十三钗具备了国际大片的基本素养。

学会尊重下层人民,这是礼貌人的基本素养。因为每一天装扮得光鲜亮丽,人模人样的,未必背地里做的勾当就比妓女台面上的钱色交易更正当。“妓女是妇女最古老的职业。”和那些被包养的女人相比,起码她们是靠自我谋生。这些人之所以比我们过的不堪,更多的不是因为她们自身的原因,而是被社会放逐了。

搞艺术的,请不要用常人的世俗心态来揣度他们。不是所有导演都冲着金钱和利益而去,不是拍了个电影就是为了拿奥斯卡。他们想做的,无非就是拍一个好电影。一个首先是自我喜欢的电影,然后是能赢得观众喜欢的电影,最终才是评委喜欢的电影。

真正的艺术家,不为别人而创作。他的创作,是内心的需要,是艺术的呼唤。好片不怕被泼脏水,好导演根本就不在乎无道德的诋毁。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2

当我一口气看完这部电影时,我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虽然只是为了争夺弹丸之地,美军与我军对垒却是用鲜血和生命铺满了整个山峦!美军一次又一次猛烈的集团冲锋要夺下上甘岭,可是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用钢枪和保家卫国的强大信念挡了下来,美国人的炮火把狭小的上甘岭翻了又翻,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硬是咬了咬牙守住了阵地——上甘岭高地,让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向北推进的战略计划落了空。上甘岭战役成为了整个朝鲜战场的形势向着有利于中朝部队的方向开始的起点。

战斗是残酷的,可是战友之间的友情却是温暖感人的,在一次前线指挥中失去了视力孟指导员,明白战士们都在坑道里,外面都是敌人,从总部带来的水快喝完了,战士们也渴得耐不住了,卫生员小王为伤员留了几壶水,可他一滴水也不喝,每次都说:不要再在我们身上浪费水了,把这水留给那些还能够战斗的同志们吧!,还有一次美军将六连的坑道炸开了一个大洞,边往里面释放毒气,边带上防毒面罩,想冲进坑道,连长不顾四周的毒气,拿起冲锋枪,就向敌人扫射,小王见了,不顾生命危险,脱下自我的口罩,捂住连长的口鼻。

看了影片当中战争场面的描述,看了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坚不可摧的战斗意志,让我更加深刻的领会了我们的国歌中所唱到的用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多么豪迈,多么真切,虽然上甘岭高地位于朝鲜境内,离我们的国土还很遥远,可是,如果没有我们的志愿军战士的抗美援朝,把战争阻挡于国门之外,我们就不会有今日的好日子。

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应当永远的记住,有几十万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我们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将尸体永远的留在了朝鲜的国土上,我们应当感恩我们的战士,我们应当珍惜用先烈的生命换来的安定幸福的生活。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3

“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我承认我不是真正的勇士,甚至不是勇士。看完《金陵十三钗》,我的心情低沉到了极点,痛苦而压抑,也许这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恢复,我能够体会张纯如在写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时的痛苦和矛盾的心情。虽然我屡屡下定决心,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以后绝不观看,但我没有办法控制,一个众所周知的秘密却又似藏着无数人类未知的秘密,我竭力通过下一部电影探寻那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我已经看过好几部,大多是以纪录片或是旁观者、幸存者的采访或是历史遗留的资料片的形式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这些影片大都十分沉重,震撼人心,从影片一开始就犹如一把尖刀刺入你的心脏,剜出一块块血肉,令你窒息。有些是以南京大屠杀为线索,讲述一个故事,或刻画一些人物形象,表达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电影《金陵十三钗》我感觉特别震撼人心,其震撼的地方在于真实的还原了南京城惨遭蹂躏的真实场景,真实的再现了中国军人武器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命相搏的勇敢和惨烈,真实的再现了南京人老老少少面对禽兽般狰狞的日本鬼子时的绝望和无助和令人窒息的恐惧。但是,电影的主体并不是单纯的回顾那一段痛苦的历史,而是刻画了12名秦淮河的风尘女子(本来是14名,被日军杀害2名)为了12个教堂女学生(本来是13人,一人因反抗日军暴行从楼上摔下死亡)免遭侵华日军残杀挺身而出的感人事。

当然,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导演和编剧对于风尘女子的描写进行了装饰和美化,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故事,我记得看过一个纪录片:剧情大概是外国传教士领着一群中国人逃难,其中有男女老少,女学生,也有妓女。但在路中遭到日军的堵截,他们强行要扣留下一部分女性,当然,禽兽的日军跟想要留下女学生,在外国传教士严正交涉下,日本兵同意只留下人群中的性工作者(妓女),在此万分紧急的关头,人群中的十几名妓女为了保全大家,最中还是从中站了起来。

影片中,导演采用了极度浪漫主义的手法来演绎,使得如此沉重题材的电影给人们在苦涩和沉痛之余带了稍许的调味。比如,一名风尘女子为了给即将死去的伤兵(她觉得他长得像她的弟弟)谈一首完整的曲子,竟和一名为了拿丢失了耳坠的女子一起冒着生命危险重新跑回青楼去拿琴弦,结果,琴弦拿到了,却不可避免的碰到了日本兵,其后果之惨烈我不愿再回忆。但实际上,这只是浪漫主义的故事情节,事实中,那时人们躲命都来不及,又怎么会去演绎这个电视和电影中常常见到的感人情节呢,这就是电影的艺术性所在吧。

还有,在12名风尘女子为了代替12名女学生参加日本人的庆功宴时,12名妓女换穿女学生的校服时,却出现令人哭笑不得的情节,由于女学生的校服太小,而妓女的胸又太大,因此大家的校服都拼了命的往里拉也扣不上扣子,于是,妓女头牌玉墨下令大家,撕窗帘,缠胸部,改衣服,这一戏剧性的情节不仅使得妓女们放声大笑,相互开起玩笑,也令现场的观众忍俊不禁。这表现了妓女们乐观的精神和善于打情骂俏的本性,在我看来也是浪漫主义手法的体现,马上就要奔赴刑场了,战战兢兢是肯定的。但若真是这样,电影就不是电影了,也就没有观赏性了。

电影的男主角约翰和玉墨的邂逅也颇让人值得玩味。约翰不是传教士却最终扮演了神父的角色。他出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外国流氓、混世魔王加情场老手。然而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本来的恻隐之心却让他的人生角色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弯,最终成了保护女学生的神父。他和玉墨的邂逅、调情到后来的爱慕也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约翰和玉墨的调情,对话颇具韵味,既有美国式的幽默,又有法国的浪漫,有点给人以美国好莱坞大片的感觉,然而我不得不佩服老谋子导演水平的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9篇《金陵十三钗电影观后感1500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一秘。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4

看完《金陵十三钗》,我很难不被这十三钗触动,我甚至会忘记了她们的职业——妓女。她们第一次来到教堂的时候,眉目艳丽,穿着旗袍披着貂皮,嬉笑怒骂,走起路来腰肢一扭一扭,满是风尘女子的味道。一来就占领了地下室,在里面肆无忌惮地打牌,换衣服,衣衫不整地和外国人调情。

“她们把秦淮河的脂粉味带进了教堂。”

一群让人生厌的女人。

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会为了一根琴弦而用生命犯险,没人会想到,就是这样一群女人,愿意用命去护着一群抗拒她们的孩子。人性——这是我在她们身上最为触动的一点,也是贯穿了整部电影的一点。我不想谈诸如大背景下小人物的纠结这种宏大的主题,我只想说一说电影里的这群人体现出来的人性和感情。

张艺谋在电影里,用了很多反转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将这份人性和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得那么动人。

电影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活生生的人,她们不是完美无缺的,她们都有缺点。那个来教堂收殓教父的外国人约翰,贪财,好色,怕事儿,应对男孩的免费修车请求不为所动。这样的一个人,在日军闯进教堂时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躲起来,把那群无力的女学生丢在外面。但就是这样一个贪生怕死的人,用还在颤抖的手撑起了教堂的红十字旗,大声控诉日军的罪过和教堂的不可侵犯,将那群女学生护在身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同伴告知自我仅有唯一一个机会离开南京时说“我不能抛下那群学生”。当然还有那群女人,我还记得她们因为怕死把全身是伤的军人赶出教堂时的气愤,所以我能更清楚得感受到看到她们代替女学生赴死时的难过。

这样先抑后扬的手法,让这份人性更加动人。电影中的每一个正面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这个特征,都有着一份生命的鲜活。

?金陵十三钗》的故事发生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电影背景便免不了战争的血腥和惨痛。电影的开场就是女学生在战争的狼藉中逃命,身后是狰狞的日军。导演在电影开头就不遗余力地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残忍。其中中国军人排成队,用身体挡住坦克,让爆破手尽力接近坦克的画面狠狠地刺痛了我。落后的祖国啊,付出那么多条生命才炸掉了一辆坦克,而敌人后面还有很多辆坦克。张艺谋是细节处理的高手,他让紧接补上的那辆坦克只在镜头里出现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刺痛人心。

那十几个女人的出现让我们短暂地忘了这份残酷,将欢笑和生机带进了教堂。敌人是野蛮的,军人是冷酷的,女学生是惊恐而苍白的,仅有这十几个女人是鲜活的,笑嘻嘻的。她们来的时候是笑的,包括最终决定代替女学生赴死的时候也是笑嘻嘻的,爽朗甚至有点泼辣地叫喊要改一改自古以来“婊子无情”“商女不知亡国恨”的骂名。她们在笑,约翰教父在强装地笑,女学生因为逃过一劫在笑,她们都在笑,笑得让我们差一点就相信了这次赴宴不是必死,那些女人还有机会回来,直到小蚊子上车前突然爆发的哭喊,我们才突然醒悟。

导演一向没把主角刻画成完美无缺的英雄,人性的第一个字是人。他用小蚊子的哭告诉观众,这些女人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会怕死,但即使这样她们仍然选择赴死。最终她们离开教堂时,镜头从空中往下俯拍——十三钗们穿过地上大大的红十字架一个个走出去,红十字架是救赎、生命的体现,这样的镜头让这一次离别充满杯具和讽刺色彩。

电影结束了,人们的思考却没有结束。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5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将艰辛与困难化为志气,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奋斗中实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

伟大的.事业孕育着伟大的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我们当代学生更应该在学习上发挥这种精神,遇到困难不逃避,不退缩,迎难而上,一往无前,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6

北京时间2024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着陆成功。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最长纪录。在最长的一次太空飞行中,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经历了第一次在太空跨年过春节。

在太空授课以及开画展等一多个第一次。据新闻报道,根据此次神舟十三号返回任务特点,搜救回收分队在着陆场东西区共设置了11个搜救分队,投入了近百辆车辆、五架直升机、一架固定翼飞机,并在着陆场周围协调了相应的民间搜救力量,共同守护航天员平安归航。至此,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取得圆满成功!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7

揽月巡天摘灿星,中华儿女梦圆成。英雄更在讲台上,育树培苗当力行。“上可摘星揽月,下可五洋捉鳖”,在前人眼里看似梦幻的目标,在一代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一步一步实现。今天,观三位航天员胜利返回,我深感祖国科技强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为国出力,为国育才,我们当勇担责任!

观看完杨利伟对航天员培训的讲解,感觉既新奇又敬佩!理解到了培养一个优秀的航天员又多么的不容易,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日以继夜的极限训练,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坚韧的精神根本就做不了宇航员。

以前我们辛苦周旋只得到美国赠予的1克月球土,还要分成两份,一份作为研究,一份放在博物馆里展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的清楚,现在我们自己的载人航天飞机也能上天了,这样的月球土,我们想要多少都有,真的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骄傲!

中国航天事业所创造的这些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是我们这个民族不竭的物质和精神宝藏。

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爱国、奉献、成才,勤奋、求实、严谨,学习载入航天精神,把航天精神转化为推动我们学习的动力,转化为师生员工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自觉实践。追寻英雄的足迹,感受榜样的力量,牢记英雄的精神!

“人间观之,只见是星,其中自有宫室居处,群仙皆游观焉”,彼时,天星遥不可及、天宫仅容神仙;今日,“神舟”升天、“天宫”在建,我们也有了自己长居的“星星”。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要挑战6个月长期在轨飞行,这将创下中国航天员最长太空驻留纪录。

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从“举杯邀明月”到“把酒问青天”,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由来已久。几十年前,毛泽东还曾经感慨:“我们甚至无法把一颗土豆送上太空”;而如今,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嫦娥一号到天问一号,从无人飞行到空间站建设……依托的是伟大的航天精神。

航天精神是知难而进。为了适应太空环境、进行太空作业,在上天之前,航天员往往要进行一系列高负荷高风险的地面训练;在高速旋转的离心机中,航天员不仅要忍受肌肉扭曲变形、脑部缺血、呼吸困难等反应,还要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技术操作。

航天精神是永不言败。为了保障受训航天人员的人身安全,在他们的手边就有一个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然而,自中国航天员大队1998年成立以来,20多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航天员按下过这个按钮。

航天精神是默默奉献。有一些“备份航天员”,始终默默奉献,无缘飞天。他们是航天事业幕后的护航者,是中国航天越飞越高的保障。

对比这些航天工作者,我们学习上的困难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了。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我们难道不应该接过他们手中的接力棒,以这航天精神为依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吗?

这条飞天之路,功在千千万万航天人。千万航天人,铸就伟大航天精神。

狗十三的观后感篇8

最初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吸引到我是因为它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曹雪芹先生笔下的“金陵十二钗”,十二个鲜活的如花女子。而相隔数百年之后,同在金陵,这个六朝古都,又孕育出十三位可歌可泣的人物——金陵十三钗。

?金陵十三钗》主要讲述的是1937年南京沦陷以后,日军进行血腥屠城,所到之处血流成河,哀鸿遍野。此时南京的一个教堂临时成为了避难之所,一个美国殓葬师、一群教会女学生、几个军人和伤兵还有14个沦落风尘的秦淮女子都来到了那里,共同应对一场生死浩劫。最终日军还是闯入了那里,发现了女学生,中国军人殊死抵抗,以生命的代价救下了这些女学生。然而日军再一次要求强征女学生前往庆功会表演节目。女大学生们不堪受日军凌辱,决定团体自杀。却被以玉墨为首的妓女们和假扮神父的约翰救下。这12个平风尘女子,身披唱诗袍,怀揣利剪,代替教堂里的女学生,去赴一场悲壮的生死之约。

想想国军战士们如何用身体来抵挡坦克,我就心惊肉跳。想想豆蔻死的惨景,真的很揪心。那种惨,好像不是能够想象的,不敢想象那些画面,那种仇日情绪一下子就在我心里翻腾。很多读者看到那里,大声嘲笑她们的傻,竟然会为了琵琶弦、耳环和猫而跑出去冒险,而对于没有多少寄托的秦淮妓女而言,即便是琵琶弦、耳环和猫,都值得她们冒死追寻。这就是她们的精神寄托,无关世间安稳和动乱,毕竟她们是遭人嘲笑戏弄的边缘人啊。和平年代,她们也是边缘人,战争年代,同样没有逃脱边缘。从良家女子变为妓女起,她们就学会了在自我的世界里求生存。

同是13岁的豆蔻年华,教堂里的女学生们依然过着天真浪漫的生活,而玉墨就被迫从一个好女孩变成一个“坏女人”,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在春天到来之前就遭受了残忍的摧残,她本该天真无邪的生活彻底被那些逼良为娼的人们所改变了。在这些岁月里,她们的天真浪漫早已消耗殆尽,受过摧残的她们更懂得保护年幼的女孩,所以她们挺身而出了。恰恰是这样一些边缘女性,她们在关键时刻,用生命包容了这个世界的丑陋。她们的英勇可歌可泣、可叹可悲。她们的伟大更显得日军的卑鄙,对她们的敬佩更激发我们队日军的憎恨。

那曲《秦淮景》,她们是第一次穿着学生服唱的,而在书娟的回忆里,却是穿着艳丽旗袍的十三钗。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秦淮河岸,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地窖里留下了她们最终的光彩,很凄美,很苍凉。吴语总柔软,却唱了一曲的刚烈。

在古诗《泊秦淮》里有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其实不然,商女亦知亡国恨!

狗十三的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8篇

爆炸观后感8篇

信条观后感8篇

英雄5观后感8篇

观后某电视的观后感模板8篇

荒野观后感8篇

电影《后天》观后感8篇

活着观后感8篇

看约定观后感8篇

榜样观后感8篇

狗十三的观后感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