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知道读完一本书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写读后感,完成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同学们对名著故事的了解,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参考7篇,感谢您的参阅。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1
那一年,一位老先生踏入了我的生活中。我深深地被他对儿子的而不失严厉的伟大的父爱所触动。而他对儿子说的那句话,让我念念不忘……
他,是一位和蔼可亲却又严格的父亲;他亦是一名成功的教育家;他,便是傅雷老先生。《傅雷家书》的书中是父亲对儿子关于教育的点点滴滴。而书中的内容也在渗透在我心里,滋润那一方土地。
初春好,乍暖还寒。点点光亮透过窗户落在阳台上,一个身影蜷缩在角落,是不是发出愉悦的笑声“哈哈……”,熟不知,自己将面临理性的大事。
来,丫头,吃饭了!”笑声停歇了一会,“好,妈,来了!”女孩并没有在餐桌上放下手机,而是一边滑着短视频,一边吃饭,她又开始了,“孩子,手机是不是用来收钱的那只啊?”母亲的眼睛圆了一圈,嘴巴紧抿着,“嗯,是。”我的手指在屏幕上点来点去,终于,火山爆发了,父亲手中的筷子哆嗦了下,“吃饭!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多大了,还不懂事?万一有人假发怎么办?”我抬头,望见的父亲圆润的脸,眼睛里似有烈火,瞪得似铜铃般。我停下了玩心,鼻尖酸酸的,他以前不是这般的。眼泪在眼珠里打转,我低下了头“是,我不懂事,怎么了?”接着,一声“砰”,将父母俩隔绝。
我抬头望向天空,早已黯然失色,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落下,似过了筛似的,这是闹翻的我们吧。脑海里也浮现出了:家里以卖粗粮为生,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人大多都用手机支付;当然,也有一些精明的人会打小算盘:装付。我似乎在给他们机会。似石子落入我心,漾起涟漪,怪硌人的……
我忆起与父亲平时一起打闹嬉笑,我的父亲不是那么严肃,我很庆幸。同时,我也任性了,因为一件小事与父亲翻脸。我很后悔,但后悔药是没有的。我的眼里流露出了一丝自责与心酸,眉毛紧皱着。我开始想办法和好,一遍一个方法从我脑中略过,而老先生的话也从书本上飞进了我的脑海里,“一个人往往对有在手头的东西(或是环境,任何可贵的东西)不知珍惜,直到了失去才后悔!这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因为人之常情而宽恕我们的这种愚蠢,不想法去改正。”它在我心里晕染开来,久久不得平静,还留有余味。我仿佛看见了那位和蔼可亲的教育家的脸庞,他貌似在鼓励我,脸上挂着微笑。我也不知所措了,我的任性……
我推开了房门,吸了吸空气,决定放下我所谓的面子,探头,一眼望到了沙发上的父亲,我小心翼翼的走过去,调小了音量:“爸爸,是我不懂事,我错了……”我的手揪着裤脚,冒了冒冷汗。父亲的眼睛又圆了,但又渐消,余光里剩下的全是笑意……生活中,也许我们都是将脾气留给父母的孩子,伤害了三人。若你试着改变自己,理解他们,或许这世界上的父母会轻松一点,多了一点舒心,欣慰。
天空高了又高,光亮冲破云层,落在了窗台上。我在傅雷老先生的引领下,迈向了成熟的跨越点。微风拂过我们的脸颊,雨过,空气里充斥着青草的香味,这,是春天的征兆,也似庆祝我与父亲的和好了。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2
父爱如山,这个比喻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父爱厚重而强硬。而在许多人的际遇中,也确乎辉映了这种感受。
而好的教育者,从不被这类印象束缚。刚柔并济才是好的教育,也才是好的爱。母爱如此,父爱依然。我想《傅雷家书》之所以被推崇,便是因为当代许多教育者意识到了这点吧。傅雷对傅聪的教育,确乎出众,值得让每一个人都去细品其中的滋味。
傅雷动笔写下一封封家书时,大约并不会认为日后他们会汇集成册,对外发售。自然,许多温情而恳切的部分便可略去不细看。
《傅雷家书》中有三条贯穿全书的线:艺术、道德、情感。傅雷与许多知识分子不同之处,便是将情感放在了末一位。
有些人认为人的根本是情感,而后才能有才艺。这当然是对的,但这里讲的只是亲情中最浅而挚的部分,因而这反驳不成立。或说,艺术与道德的输入,其根基均为情感,那两者倒也可共存。
一份好的父爱,须凝聚教导、严正、体谅、温柔这类情感,而不是人们所以为的强悍而淡薄。真正厉害的人是刚柔并济深挚的,教育也是如此。
傅雷在信中一直是以探讨的语气同傅聪讲话,而几乎没以父亲的身份来压人一头。这至少可明确得知,这对父子的尊重是相互的,而不只是儿子对父亲单方面怀有敬畏。
傅聪学琴的路途波澜跌宕,而其父的态度却从未改变:支持、参谋、安抚、纠正。他相信儿子,是因敬重儿子;敬重,又是因其可见的道德与才华。想必在其心中,这德与才并不全是其成为教育的功劳吧。
当然,这份尊重中便包含了教导与纠正。每当傅聪气馁或抑郁时,父亲都会以自己的智慧来联络儿子的智慧,从而解决问题;每当儿子获得些成就、自诩快乐时,他也总是能及时予以肯定,对自满予以警戒。
许多人认为,傅家这对父子的情谊,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无法做到的。事实也确乎如此,我们确乎无那样的智慧,也无那样的文艺。
傅雷多次在信中与傅聪探讨生的意义、个人的伟大与渺小。因这是家信,不必严正过头,因而其思想得以明净地表露,而引起许多读者极大的共鸣不知还有几人同我一般想?,我们可明确,思想同我们一般,甚而更深邃的大有人在。这是勿要妄自尊大,而这同者与甚者,相对过者还是很少。这是我要妄自菲薄的。
同样令人产生共鸣的还有傅雷关于物质上对傅聪的教导。在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纪里,出生读书人家、志存高远、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们,总是不屑于物质,一心认为其太过俗气、太过表面。但他们明知精神也是寄托在物质上的啊!战胜它,控制它,这是真实而恳切之极了的,精神并不高贵,物质也并不低俗。
傅雷的教育确乎成功了,却难以模仿。
傅爱如山,是一座由艺术、道德、情感垒成的高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3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而这些坎坷正能磨炼我们的意志,使我们的生活不会像死水一般平平淡淡,波澜不惊,这种生活是无味的,也毫无意义可言。要保持极高的修养,平静、坦然地面对,保持一颗达观、向上的心。”
这是《傅雷家书》中的一段话,一封封书信,漂洋过海,传达出难以割舍的父子之情。傅雷在信中这样写道:“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关于青年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做个警钟,做面‘忠诚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位值得钦佩的父亲,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热爱祖国的人,甚至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但他并不是古板地教育儿子,而是以身作则,循循善诱,在傅聪遇到挫折时,他通过鼓励让傅聪爬起来,勇敢地向前。在傅聪犯错误时,他并没有发怒或者包容,而是告诉傅聪,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而当傅聪取得成就时,他会送上祝贺和赞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对傅聪音乐的教育上,他有时以父亲的身份给他指导,比如先强调注重技巧,而后反复要他真正领悟音乐本身,有时他又以朋友的身份跟他交流。我觉得他的教育方式是优秀的、是成功的。相反,中国的一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于迫切,却又未采取恰当的方式,他们有的盲目崇尚“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做法,有的采取“打压式”教育方式,还有的盲目跟风……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孩子饱尝辱骂、拳头的滋味,在恐惧的压力下成长,我想这些人真应好好地读一读《傅雷家书》。
此外我也从这本书中学到许多人生道理,比如“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心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是的,跌倒也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要有爬起来的勇气。
这朴实的家书,却有着深邃的父爱,深远的教育意义,实在让人感叹!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4
空闲时无意中找到了这本书,细看之下却发现《傅雷家书》告诉我们的,不只是他跟他儿子的生活琐事,那一字一句,都是在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我们每个人都有疼爱自己的父母,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关怀和爱护,但是,读《傅雷家书》时,我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番的感情,没有责骂,没有抱怨,有的只是对一个儿子真真切切的敦敦教诲,充满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护和深深地爱。看着那一封封家书,就像是自己的父亲在跟自己谈话一样,仿佛经历了一次次交心的促膝长谈,使我与作者的距离也一步步的拉近,那一字一句,教会我如何做事和做人。
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它各方面。”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面对一个远在他乡的儿子,一个父亲用他自己的经历和人生阅历,不断地给在异乡漂泊的儿子鼓励和信心,时时给他指导前进的方向,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傅聪会成为一个如此出色的人地重要原因,因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总是在默默地给他支持下去的力量,以至于他能在异乡站稳脚跟,并且勇敢的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地取得进步和成功。
在傅雷的家书中,有谈修养的,谈艺术的,谈人生的,谈生活的。其中他对傅聪在音乐方面的教导更是让我深有感触。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在傅聪在音乐会上的成功演出后,傅雷在家书中毫不掩饰地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和自豪感:“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傅雷和傅聪对艺术的喜爱,都已经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命当中,甚至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一场国外的成功演出,竟然也能够心系祖国,把它称为一种祖国的光荣。另外,傅雷对儿子艺术成就的这种喜悦,也让我想起我的父亲。当我兴高采烈的把我刚刚学会的还略显生疏幼稚的小曲子弹给父亲听时,他眼中的那种赞赏和喜悦是深深触动着我的内心的,我想,这就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吧。
?傅雷家书》不仅是一部最好的艺术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一本适合父母和子女一起观看的读物。《傅雷家书》,一封封内心独白的不平凡的信件,彰显着一个爱儿子的优秀父亲,更加孕育出了一个爱国家的出色儿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5
上午看完《傅雷家书》,受益匪浅,觉得这是一本必读的书而且值得反复翻阅。随着年龄增长,体会也会不同,或许有些移步换景之感。好书也似一壶好酒,历久弥香,值得细细品尝。
没有刻意去记录书中的内容,但用笔把书从头到尾划了一遍,所以依稀也有些印象。觉得傅雷挺严肃却也挺有趣,孤高却也真性情。对治学或者应该准确说是对工作,态度极其诚恳、严肃、认真。六年翻译了一百多万字的巴尔扎克,我觉得简直是神乎其技,心里却也浮现不一样的念头,我能做的到吗?一百多万字,真的想想就觉得不可能呀,而且还是由外文翻译为中文,每日千余字,坚持六年,反复咀嚼,反复校验。傅雷次次写信督促傅聪要有安排,金钱的安排、时间的安排,要劳逸结合,不可过分投入伤了身体,也不可过分懒散迷了心志。把每天安排的井井有条是为了多腾出时间做自己爱做,想做,要做的事情。我读完也会有人生如白驹过隙之感,傅雷先生花了六年时间,只为了翻译巴尔扎克三部曲。那一百年呢?一辈子够翻译多少书呢?我一辈子有值得些什么呢?不过碌碌而为,虚度光阴罢了,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日日得过且过,天呐,这就是我的人生吗?青年当立高志,有志者事竟成!提起志向,却又感触颇多,一是想起司徒雷登,学生们在学校这样好的环境、气氛里待久了,待习惯了,才会对现实有所不满,才会有想要改变这个世界的冲动和欲望。二是想起亮剑里的赵刚,田雨有一次对李云龙讲理想,"老李,你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而赵刚呢,是理想因为自己的奋斗而得以实现"前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后者改变的确是整个国家和名族的命运。人最绝望的,莫过于心死,莫过于一辈子的奋斗成了泡影,敲开天堂的门却发现自己走进了地狱,而且还是带着那些信任自己的人一同踏入。刹那间,整个人都分成小小的碎块,如同细微的碎纸片飘荡在空中,纸片越分越小,透明,消失。与之一同消散的还有模糊的信仰。
艺术也是门哲学,虽不懂钢琴,不懂音乐,却也感受到了其间的那份平和。五天来,每日阅读二三十页《傅雷家书》,睡眠不知为何很踏实,每日早早便睡,睡的也踏实,没有了之前那种骨子里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就是每天都睡得太多,中午睡,下午也要睡,而且次次都有梦,不同的梦,梦见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许久没有过这样舒服的觉,可能高二高三有过吧。对未来没有那么害怕了,对将来要有路线,还要走下去。定下心,张开腿!山高水长。又写了一个多小时,快一点了,这习惯貌似得改,不过白天不知道心情能不能平静下来。
刚看了一遍,忘了讲傅雷先生有趣在哪了。一次,傅聪转道香港演出,给家里打了电话。傅雷先生在信里写到"美中不足的是五月四日、六月五日早上两次电话中你没有叫我,大概你太紧张,当然不是争规矩,而是少听见一声"爸爸"好像大有损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6
随手翻开《傅雷家书》,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一封封深情的家书里蕴藏着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感恩之情,这一切不知不觉流入我的心间。
书中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谨慎,礼仪要得体;遇到困难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跟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的、人格杰出的人。同时对儿子生活,傅雷也进行有利引导,对日常生活如何劳逸结合,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像良师益友提出见解倡导。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在儿子精神意志消沉的时候,傅雷张开怀抱,安慰傅聪:“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倾诉向谁诉说呢?”傅雷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鼓励儿子勇敢面对挫折,学会坚强,“战胜苦难才是生活的强者”。在儿子在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时候,身为父亲的傅雷感到骄傲自豪,喜悦之情流露信中:“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傅雷也不忘提醒儿子保持谦卑,勇于攀登艺术顶峰。傅雷在书信中给儿子的每一段话,我仿佛看见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教诲,字字句句都透露出强烈的父爱。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不禁想到了父母,他们虽然默默无闻,很平凡,但他们给我的爱却无私深沉,事事为我着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我,自己舍不得,什么都先仅我;他们虽然讲不出深奥的道理,但平时小事中的教诲何尝不做人的准则呢?当我不小心弄坏他人物品时,母亲鼓励我要勇于承担责任;当我因朋友无意把墨水洒在我身上而气愤时,母亲开导我要懂得宽容大量;当我练习骑车想放弃时,父亲教导我要明白凡事坚持不懈才能成功;当我因心情糟糕而撒气在奶奶身上时,父亲教育我要尊老······父爱似山高海深,母爱如细水绵长,给予我力量,激励我前行。
合书,闭目,脑海中浮现出那个严厉慈祥的傅雷——他带着一副眼镜坐在身前的桌子上奋笔疾书,桌上摞着一叠叠整齐的文稿与傅聪的回信,也许他正在写着家书,也许正书写着稿子,也许······岁月和苦难在傅雷身上留下痕迹,却依旧阻当不了傅雷对儿子深切的爱。
一封封家书,一份份情,传递着傅雷对儿子的鼓励、期望与那苦心孤诣的爱;一件件小事,一个个道理,传递着父母对我的教诲和那深藏不露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篇7
那一时期,傅聪在国外苦修音乐,傅雷在国内被划成右派,从此,他们相距天涯,难以相见。如果只能这样爱你,为你而写的一封封家书,便寄托了时间最珍贵的情感,将父子的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家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承载了无尽的想念与深厚的爱意。
傅雷确是翻译界、文艺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翻译界备受推崇的文章,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无疑,他才高八斗。可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却满含着冤屈自杀离世,年仅58岁,想想,便令人扼腕叹息。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远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遮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的鼓励,字里行间闪耀着他人格的高贵,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抹不去的生命的意念,他也对傅聪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再一次,我们瞧见了他人格的夺目光辉。
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狠心”的父亲,傅聪小时不爱吃菜,只爱吃肉,并且把父亲的警告当耳旁风,于是父亲便罚儿子不许吃菜,只能吃白饭。这样的父爱藏的太深了,只有到傅聪为人父母时才会懂,但它一直在那、始终在那,纵使岁月悠悠、大海茫茫,它一直为他留着、守着……
我们的父母呢?是,他们也许没有傅雷先生这么“高大上”,也许不能教给我们高雅的艺术,甚至……也许他们是贫穷的,是普通的,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温室的花朵脆弱易折,峭壁的青松迎风挺立!我们忘不了平凡琐碎,低到尘埃的温暖,书桌上一杯热牛奶,回到家饭菜的香味,上学前的殷切叮嘱,考砸时的爱心鼓励……一桩桩、一件件,虽小,却满含着爱,虽平庸也伟大。
是的,如果只能这样爱你,那我便为你写信,倾尽自己的所有情感,全部才华,一笔笔写下对你的思念与爱;如果只能这样爱你,那我便做你最坚强的后盾,在你灰心、难过、沮丧时,为你撑一把大伞,亮一盏明灯;如果只能这样爱你,那我甘愿为你的影子,陪你尝人生百味,在你的每一次回眸之时,都能映出我的身影……
后记:看到书的末尾,楼适夷的《读家书?想傅雷》时才知道,傅聪是在父亲葬礼之时赶到的。我仪表堂堂地归来时,你已去了天堂,黑白的相片中凝固的笑颜,是曾经你的笑颜。因为时差,计划中的正午到来已推迟到黄昏时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一遍遍温习你亲笔为我写下的信,妄想从墨香殆尽的纸张中找到你的气息……我终究是,慢了一步。愿你,一切安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参考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