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写一篇出色的作文,肯定离不开大家平时的文字积累,作文反映出的是作者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鲍叔与管仲作文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1
?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
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叫《上下齐心,群策群力,成就大国梦想》。在齐国如何成就霸业的这个故事中,我对桓公、管仲、鲍牙三人的印象同样深刻。
三生万物。三是好个数字,既是实指,也是虚指,象征着无数。一个国家要想强盛,就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所谓上下齐心,其利断金,众人拾柴火焰高!
管仲本是桓公的死敌,但桓公仍能听取鲍叔之言,尽弃前嫌,用管仲之能。这等襟怀,就算再过二千年,也依然令人感慨万端,钦佩不已。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头羊的气魄和格局,对一个国家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事实上,历朝历代,那些中兴之主,无不具有齐桓公这样的优秀品质。
管仲虽才华横溢,但他也有缺点。脾气不好,情商太低,动不动就给齐桓公提意见,动不动还与鲍牙吵架。更让人叫绝的是,当年管仲被捉,从鲁国押往齐国,路上又饥又渴,便向边疆官史乞食。官史道:“假如您回去没被砍头,而是重用了,你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我除了重用齐国的贤人、能人和有功之臣外,还能怎么报答你呢?”把给他饭吃的官吏气得够呛。有个性吧?
我要说什么呢?我要说的是,人才遍地都是。但细察之,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荐人荐人之长,用人用人之能!若天天盯着人家的缺点看,那四海九州,就没有可用之人!
现在,我要说说鲍叔这个人。齐国称霸,“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这是非常有道理的。鲍叔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既象征一个国家的管理干部,自己平庸一点没关系,但却能大公无私、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寻找人才,推荐人才,任用人才,管理人才,包容人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叔的作用的确大于管仲。因为鲍叔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好的制度。一个好的制度,简言之,就是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齐、管、鲍君臣三人的故事,既是经验,又是教训,若全国人们上下都能从中吸取经验,接纳教训,那我们离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则又近了一步。
时间关系,我就说到这里,说得不对的地方,请同学们大拍板砖,但请轻点,温柔一点。所谓“言者无罪,闻者足诫”是也!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2
管仲的一生,不仅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还给后世留下了一部以他名字命名的巨著——《管子》。书中记录了他的治国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管仲是位思想家,他主张法治。全国上下贵贱都要守法,赏罚功过都要以法办事。他认为国家治理的好与坏,根本在于能否以法治国。管仲非常重视发展经济,他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国家的安定与不安定,人民的守法与不守法,与经济发展关系十分密切。管仲思想中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如他主张尊重民意,他说”顺民心为本”,”政之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的思想对后代影响很大。当然,管仲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人物,所以他也有历史局限。如为齐桓公创立霸业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在改革中主要是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等。
另外,管仲还有一个特点是,善于因势利导,”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比如齐桓公因蔡姬改嫁而攻打蔡国本是无理,但管仲就顺便去征讨楚国,谴责它不向周朝进贡,这次征伐在当时好像又有了正义的旗帜(或者叫幌子?),等等,好几个例子。这很有意思,齐桓公与管仲的君臣关系,管仲经常在顺从齐桓公的指令的同时还在为他的过失补台。更有意思的是管仲与鲍叔牙的朋友关系,鲍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刚开始管仲为公子纠做事,鲍叔牙跟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公子纠死后,管仲被囚禁,鲍叔牙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从此管仲被任用,襄助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业。管仲非常感念鲍叔牙的情谊,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段话很有说服力,哪里去找鲍叔这么善解人意的好朋友啊?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3
春秋时期,鲍叔牙和管仲二人是好朋友,彼此相知很深。
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过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
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是,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这些不是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
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且三次逃跑。人们讥笑地说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个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引弓射箭,正中小白的腰带,小白弯腰装死,骗过管仲,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称为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登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记前嫌,用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作者:彭子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交流读书经验。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孟子曾说过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宽容,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有齐桓公一笑泯恩仇,任用管仲为相,终成齐国霸业;蔺相如不计前嫌,与廉颇共同辅佐赵王,成就将相和的美谈;张英不计小过,让壁三尺,使六尺巷流芳千古。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宽容都是极其重要的品质。
人与人之间需要宽容。对陌生人的宽容,是一种修养。满分作文网生活中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你是否曾因他人的一次失误而大发雷霆,又或是因为一次意外的伤害而耿耿于怀?当然,你选择不予宽容,追究到底。这样不过是逞一时之气罢了。反之,你也可以选择宽恕,或许别人感激的笑容会比那些无意义的争吵更让人快乐。因为在你原谅他人的时候,不仅给了他人一次机会,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宽容——你原谅了那个心胸狭隘的自己。李白曾说人非尧舜,谁能尽善,但若能包容这些不能尽善之者,却也不失为一种圣人之举。
对敌人的宽容,是一种气度。冯梦龙曾说过,能容小人,方成君子。诸葛亮七擒孟获,用他的智慧与宽容,使孟获死心塌地的归顺蜀汉,赢得了一方长治久安;齐桓公不计管仲刺杀之仇,任用管仲为相,成就千秋霸业。君子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便在于他们不仅能够包容朋友亲人,还能对敌人抱有一颗宽容的心。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宽容不是吃亏,更不是低人一等,原谅敌人,远远比打败敌人,更需要勇气。宽容是一种豁达,是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博大的胸襟,是宽广与宽厚的叠加,延续和升华。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更需要宽容博大的胸怀。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对中国实行外交封锁,处于敌对状态。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世界和平趋势的驱使下,中国又重新与美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有了毛泽东与尼克松跨大洋的握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中国却不计前嫌,建国之后,同日本友好往来。这并不代表中国忘却国耻,没有骨气;相反,中国时刻铭记振兴中华的任务。这是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大国的包容,彰显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华民族从不懦弱,只是在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包容这世界上的各个国家,融汇着世界上的各个文明。
宽容是一种风度,一种洒脱,一种成熟。大山不语,是因为他的宽容,才有和谐动人的自然风景;大海蔚蓝,是因为他的宽容,才有深邃博大的底蕴;谷穗低头,是因为他的宽容,奉献给人们沉甸甸的果实。万事万物,都是以他的宽容在为世界创造奇迹,给生命赋予新的活力。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日的蛙声,我们应以宽容心待他人、待世界。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4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当仁不让,敢担重任》。
齐桓公、管仲、鲍叔的故事中,管仲、鲍叔虽辅助不同的君主,管仲也曾为了小白给过齐桓公一箭。但最后鲍叔仍在齐桓公即位后举荐管仲,且齐桓公也能不计前嫌,重用管仲。故事中,齐桓公不计前嫌,知人善用,鲍叔知人善举,主动让贤,管仲当仁不让,敢担重任。司马迁却说:“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人之人也。”在我看来,齐桓公称霸却少不了管仲,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有当仁不让,敢担重任的精神。
鲍叔举荐入官后,管仲知其任就其职,毅然决然承担起辅佐齐桓公的责任,在助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管仲建议攻谭、会盟,步步紧逼成功,助成功齐桓公称霸。他能专心于自身所在的位置,担当起其应有的责任,这也正是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无数逆行者面对病毒的危险当仁不让承担起前往武汉的援鄂社会责任;面对骨髓灰质炎的危险,顾方舟舍己为人,当仁不让,毅然承担起疫苗研发的责任,为无数中国孩子保驾护航;面对森林火灾,无数消防队员们不畏生死,当仁不让承担起保卫绿色森林的责任。.。.。
无论是齐桓公称霸,还是抗击疫情所取得的成功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这都少不了像管仲这样就是当仁不让,敢担重任精神的人,许多人都认为其齐桓公能成功,是因为鲍叔的让贤,可若管仲没有当仁不让,敢于承担的精神,即使有本领,他无心辅佐,不尽全力,有再大的能力,也无法发挥出来。在我看来,有能力很重要,但有当仁不让,敢于承担的精神更重要,正因如此,我认为齐桓公称霸少不了管仲之敢担重任精神。
当仁不让,敢于担当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中国精神。历史上像这样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的人物也有不少,如诸葛亮在刘备逝世后,刘禅成为了扶不起的阿斗,他毅然承担起辅佐刘禅的责任;林则徐在列强横行时,万里硝烟,毅然承担起“开眼看世界”的责任;伟大科学家钱学森,年轻时留学美国,学有成就后,不顾美国政府的反对毅然回国效力,承担起中国导弹事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担当就是勇于承担自己的力量,在其位任其职,为国家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在担当中让命的脉搏与祖国的血脉一起跳动。
面对现在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的精神必不可少,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承担责任的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进一份力。这份担当可以是像管仲那般承担着自身所处位置的责任,也可以是自己心中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更可以是自己对自己的小小期望。这份担当无论大小,只要是有,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升华。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5
同学们:
文言经典中,经常提到的“长者”,是指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每每看到这个词语,我总觉得心生谦和。在齐桓公与管鲍的这个故事中,不同于齐桓公的雄才大略,管仲的栋梁之才,鲍叔身上颇有一种长者之风,令人追慕,让人感动。
管鲍之交能成佳话,关键在于鲍叔的宽厚惜才。起初,管仲和鲍叔合伙做买卖。管仲和鲍叔一起经商,分钱的时候总是自己多拿,鲍叔不认为他贪,知道他贫穷;帮鲍叔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多次做官,每次都被罢免,鲍叔不认为他没有才能,而是时运不到;管仲带兵打仗,逃跑最快,鲍叔不认为他胆怯怕死,是知道管仲家里有老母亲要侍奉。公子纠失败,他没有像召忽那样殉死,鲍叔不认为他无耻,知管仲“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管仲这样的表现如果遇到《世说新语》里管宁,早就被“割席断交”无数次了。难怪最后管仲慨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样的鲍叔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也许正是他的包容与激励,导引管仲向上向善,成就自己,也成就了齐国。
能有这份涵养和雅量的自是德高之人,然而鲍叔又不同于一般的好好先生,他有立场有决断有韬略。他选择辅佐公子小白,并劝齐国大臣接纳小白做齐桓公,他做对了。他派人抢回管仲,犯险为之直言力荐,请求齐桓公以礼相待,一句“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何啻千金,他又做对了。他自知才能不如管仲,甘居其下,君臣同心,朋友合力,他还是做对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两件多么难的事,但鲍叔都做到了,他无疑是个非常明智之人。
情感和理性常常是矛盾的,太理性太明智就容易薄情,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太重感情看重道德又影响杀伐决断,难成大业,比如关羽,比如陈宫。同时欲求和才能也常常不匹配的,才能高欲求小,平庸一生,而才能不足以撑起野心的,也多以悲剧收场。难能可贵的是,在鲍叔的身上,理性和情感、才能和欲求完美平衡,让他有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这样一种清明而平衡的智慧,一种赏识朋友,心底无私的胸怀是一种卓越的人格,它不仅促成了明君贤相的垂拱而治,也使管鲍之交善始善终。
历史的车轮滚过,千载之下,春秋时代已成遥响,齐国国富兵强的事功早已无迹可寻,但是鲍叔的形象和管鲍之交的佳话依然流传。我借范仲淹称赞严光的句子,来表达对鲍叔的称许:“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谢谢大家。
鲍叔与管仲作文篇6
?识人之能,难能可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时期,名臣良将们尽忠竭力至死方休的故事感人至深,丹青留名。其中,管鲍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事迹又一度传为千古美谈,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知人善任;管仲的当仁不让,敢担重责,无疑都值得大书特书。但,我今天想和同学们谈谈的是鲍叔牙的识才之能。
管仲有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在管仲早年困顿之际,鲍叔牙从不独善其身,不计较让自己更穷困的至交,不嫌弃多次见逐于君的好友,逆境之中,鲍叔善遇管仲,这不仅是二人交谊所至,更重要的是鲍叔认为管仲有胜己之处,有过群之才,久后能成大业。这是鲍叔的过人之处,有识才知能,不拘小节,不计小利。
当年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辅佐公子小白,两人各为其主,战场厮杀,而当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幽囚之际,鲍叔牙却能向齐桓公大力举荐管仲,并且将百官之上,人臣之尊极的相位,毫不犹豫地让给管仲,可谓“识人”。同学们,我们可以设想,假若没有鲍叔牙的识人之能,管仲只会在大牢中无人问津地死去,因郁郁不得志含恨而亡,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宏图霸业也不会有实现的一天,中国的历史上更会少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鲍叔凭借自己的过人的智慧,容人的雅量,识人的眼光,留住了一位政治英才,这与当时当时统治阶级争利于市的所为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他难能可贵之处。不难看出,没有鲍叔,难得管仲。如古人所说:“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伯乐有之,良马必出,欧冶有之,利剑必出,鲍叔牙正是这样的一位善于识人的“伯乐”与“欧冶”。
“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中国古代从来不缺乏这样的智慧,高祖刘邦能取天下,是其善用运筹策帷决胜于千里的子房;是其善用战必胜,攻必取的韩信,周文王于渭水边寻访姜太公,刘皇叔三顾茅庐求见诸葛亮,这些都是有识人之能、独具慧眼的人,而这些人,无一例外地成就了丰功伟业。
古人治国用人的聪明智慧,足以让后人从中受到“知兴替”的有益启发。同学们,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拥有识人之能呢?我认为,拥有识人之能首先要向鲍叔牙一样不拘小节,具备容人之量,凡属真正的人才,凡是怀珠抱玉者,都希望用人者是识才者,能够慧眼识珠,拔识自己于未显之时。我们要做珠玉,但我们也做识珠玉之人,“万物生长,各自高贵”;其次,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的名利,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鲍叔与管仲作文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