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后感400字8篇

时间:
Youaremine
分享
下载本文

观后感也是有自己的写作格式的,逻辑清楚中心明确是非常有必要的,写观后感的目的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的收获与感悟的,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观后感400字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观后感400字8篇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1

昨天,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20__年颁奖晚会》的现场直播,我们深受感动。其中,有几位人士的事迹让我十分难忘。

一位富有爱心的高淑珍奶奶在家办起了炕头课堂,一办就是十四年,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儿童,却从未收过一分钱,而她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每天挨家挨户的上门推销批发来的日用品。这种付出而不求回报的精神能不让我们感动吗?

一位有责任心的28岁女教师张丽莉在一次车祸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几个学生的生命,而她自己的双腿却被截肢,而她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孩子们还好吗?她被称为最美女教师。

在观看过程中,我几次眼眶湿润。虽然,这只是一次评选,但却激发了我们的感动,虽然,这只是十个普通的人物,但却唤醒了我们心中的良知和激情。记得我们班也曾经发生过一件感人的事,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那是二年级的时候,邱老师告诉我们曾姝妍同学不幸患上了眼肌无力的重病,所以不能再承受太大的学习压力,只能转别班就读。邱老师含着泪对我们说:曾姝妍的不幸大家都知道了,我真诚的希望我们大家能为她献出一份爱心。第二天,当老师一进教室,同学们便蜂拥而上,举着钱争先恐后地捐款,你100元,我200元不一会儿,捐款箱里就堆满了。老师们也纷纷捐了款,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曾姝妍同学能够早日战胜病魔,回到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来。那一幕是多么的感人啊!至今回想起来,我还会忍不住掉眼泪呢!

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就会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2

今天,我们看了感动中国。

我们知道人造卫星,可是人造卫星是谁设计的呢?是孙家栋。孙家栋是导弹设计师,后来成为总设计师。当一颗嫦娥九号发射时,大家都在互相握手拥抱,可孙家栋却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眼泪。航天的路非常陡,而且都是上坡,所以特别难。

王峰,凌晨一点多,一楼客厅中着了火,王峰一家就住在一楼,所以他们是第一个被惊醒的。王峰带着女儿跑了出来,随后又把妻子和儿子救了出来。他知道二楼还有人,就跑进火海中把二楼的人救出来。因为还有很多人在楼上,他就上楼挨家挨户敲门救人,最后,整栋楼其他的人都得救了,只有王峰,却被烧焦了。王峰的事传出去后,有很多人捐款,可他最后还是走了。

支月英,她是一个县城的人,可她去山里教课,到了山里,她发现那个小学什么学习的东西都没有。她用自己的钱买学习用具,给同学们上课。因为过度劳累,她的一个眼睛看不见了,但她还是继续教课。她每天带她的学生,却对她的女儿没有一丝照顾。她的女儿对她说:“妈妈,你是一个好老师,但你不是一个好妈妈。”可她还是一直在山里教学。

感动中国,有爱才感动。

感动中国,感动所有人。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人,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人,真是了不起!当每个人为国家、为他人贡献一份力量时,总有一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们。那双眼睛能看到一切感动人们的事迹,默默付出,总会获得回报。每个人的眼泪,每个人的付出,每个人的微笑,每个人的努力。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3

告别了青春激昂的季节,告别了放飞梦想的日子,我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踏上了工作岗位。曾经憧憬的画面马上就要在赤裸的生活中构图和绘画,激起了对于工作和梦想的信心,然而在躁动的憧憬背后却是充满无限疑惑和迷茫的眼眸。但是在培训过程中,观看的两段《感动中国》先进人物事迹视频,使我的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霎时,眼前一片光明。是他们的气节和精神融化了我,感动了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该具有他们那样的品质,始终把学生当做自己人生的第一位,把关爱当做教育的第一步,用心去传授知识,用爱去感化心灵。

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海拔两千多米的高山上教书18年,培养了一百多位彝族孩子,帮助他们学习文化,摆脱愚昧,走出大山,走向文明。李桂林第一次攀上中断了十几年读书声的高山学校,感受到了山民们的纯朴热情和心底呼唤,他们夫妻用十八年的坚守做了回答:把青春献给孩子。同时十八年的耐心关爱,十八年的执着坚守,换来了感动中国的盛情礼赞。生命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翱翔于天空,有的呼啸于大地,有的驰骋于沙漠。无需褒贬哪那一种形式,价值才是最重要的,本质才是最感人的。李桂林夫妇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部动人的育人赞歌,彰显了生命的价值、本质和辉煌。他们感动的不仅是正在贫瘠的土壤中寻求知识的幼苗,而且感动了我们这些在教育的路途中充满迷惑的教师。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4

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一统,汉两段,三国鼎立分了汉。

西晋醒,东晋安,南北两朝划两端。

隋朝起,唐朝灭,五代十国建基业。

王朝更迭到了宋,不敌大元献了皇。

抗元有个小明王,明皇和尚朱元璋。

怒为红颜吴三桂,迎清入关把明亡。

自此清朝十二帝,中华民国废帝皇。

是为学者不可不通史,以史为镜亦可知兴替。

基于此,读罢一本中国通史。

远古文明以及三皇五帝,未曾细看,考古学家一杆子支到200万年前,听着多少有点瘆得慌,传说那时期的人物都是神级别的,然而上百万年过去了连个最基本的卫生纸都没发明出来,这智商有待商榷啊!

中国通史乃至世界通史确切的说就是各个民族的民族史,自夏朝以来有了有据可考的汉族发家史,那时候还是奴隶制,以家族势力存在,谁牛谁称王,就是今天俗称的扛把子。夏商皆因末代君主荒淫、残暴灭国,周朝则因将家族分封为各地诸侯,最后造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局面一发不可收拾。

这期间出现了两个败家的老娘们,一个妲己,一个褒姒,真真儿的红颜祸水,女人败家只是一方面,如果商纣和周幽王严于律己以国为重,也不至于最后死于非命,正所谓人各有各的追求,可能人家就好那一口也没招。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处于分裂状态,诸侯割据各自称王,地盘都不大,就跟现在世界上那些什么朝鲜啊韩国啊日本啊之类的,但这一时期出现的名人非常多,比如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鬼谷子,孙膑,庞涓,张仪,乐毅,扁鹊,屈原,荆轲等等,留下的经典著作也很多。

这个时期中国的老子和古尼泊尔的释伽牟尼都各自创办了道家和佛教,老子大释伽牟尼4岁,如果两人见面,释伽牟尼应该尊称老子一句大哥。而这时以色列的耶稣还未出生,大约又过了500多年,耶稣才出生而后创办了__,这辈分就没法论了,当时在人间,三人肯定是无法碰面了。这三教历经2000多年而不衰,不可不称为一种奇迹。

春秋时期人们是很讲究礼仪的,就连打仗的时候都是,明明两人都急于弄死对方,却还要在打之前互相抱个拳行个礼,寒暄两句:“你来啦?”对方:“啊,来了,你叫我来干仗能不来吗?”“好样的,讲信用,有胆量,既然都来了,咱开始干吧?”对方:“好,容我准备一下。”

最有名的当属宋襄公,楚成王约宋襄公到河南雎县相会,约定各自只坐国君座驾不带护卫前往,宋襄公决定乘车前往,公子目夷劝他说楚成王诡计多端,楚国兵力强盛还是带卫兵去比较靠谱,宋襄公不听,觉着已经和人家约定好了,再更改有失君子身份,于是孤身前去,结果真中了楚国埋伏,被抓获成了人质。宋襄公大骂楚成王不讲信用,气的要死。

后来在鲁僖公调停下,才被放回国,为了挽回自己被俘的尊严,他自知非楚国对手,便决定兴师征伐楚国的盟国郑国以显君威。

郑国求助楚国,于是楚国和宋国准备交战,楚军需要渡河才能攻打宋国,就在楚军渡河之时,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兵贵神速,趁楚军渡河时袭击他们,必能克敌制胜。宋襄公怒曰:“人家渡河呢,咱去打人家,也忒损了点,等他们上岸我再揍他!”

很快楚军渡河完毕,公子目夷进谏:“主公,他们已渡河完毕,趁他们还未码齐阵脚,我们杀过去还能胜他们,若等他们列队整齐,我们等死就行了!”

宋襄公道:“古人云,不鼓不成列。人家没摆好阵,你就去打人家,还有没有道德了,万万不可!”

结果楚军列阵完毕,乱箭齐发,宋襄公被一箭射在腿上,因伤势过重一年后挂了,由此人们开始崇尚兵不厌诈,三十六计盛行,战国时期已礼崩乐坏。

到了秦始皇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实行帝王制。很多秦代建筑水利工程被称为天下奇观,如万里长城,广西灵渠,都江堰,郑国渠,阿房宫等。始皇晚年暴政,病亡沙丘。一心寻长生不老药,又大力为自己兴建墓地,建的很宏伟壮丽,然而再恢宏也没什么卵用,倒引了贼来掘墓,人家掘墓三尺,他被掘墓三丈。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5

讲的比较浅,也比较官方。

我国土地上有几种势力,农民,地主,士族,皇族,军队。

没有考证,信口一说。经过两汉发展,地主群体发展壮大,出现了一批受良好教育的士族。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朝廷无力镇压,允许地方州郡招兵买马,一个个割据势力形成。而割据势力又需要扩充人马,士族大量被任用。也许当时讲的乱世枭雄们讲的仁义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拉拢士族支持。

割据集团和依附他的士族集团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当时还没有科举,由士族提供人才,统治者则反馈优厚的社会资源。随着国家的统一,依附的士族集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形成了门阀。门阀把持朝政,左右决策,和皇权产生矛盾。又由于门阀需要千方百计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得不打击进步改革,不断压榨百姓。加上门阀的后代生活条件优越,上进的动力不足,门阀势力很快会陷入奢侈享乐,门阀势力为国家提供的人才质量也就大不如前。这导致国家开始走下坡路。

不同的是,西晋的八王之乱内耗国力,外引胡兵。导致北方大地剧烈动荡,从这开始到宋朝,可以说是“武人之乱”,只要武将手里有兵,就能砍了上司做领导,然后被下属砍了,轮回不止。在这动荡的时期有许多人试图结束乱世,恢复平静,比如南梁萧衍推在全国范围佛推孝收拢民心,使国家在精神领域达成共识,可终究是昙花一现,断送于武将叛变。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大的门阀被打散了,门阀又变成士族集团。隋唐两朝,我认为是特例,在“武人之乱”没解决的时候,竟然出现了大治的局面。情况是这样的:开国皇帝武将出身,可以控制将领,打下江山,然后励精图治实现大治。后世的继任者们如果可以维持盛世,则天下太平。如果不行,则很快有武将叛乱,叛乱成功的武将如果不能实现天下大治,就会被新兵变的武将斩杀。兵变之风愈演愈烈,简直一锅粥。

由于隋唐的科举制度,寒门子弟有机会实现阶层跃迁,士族由以前的地主属性转向读书人属性过度。战争由阶级战争例如农民阶级向地主阶级冲击,过度到势力间内部战争,势力间的内部战争损耗了整体的国力,导致外敌入侵。又引入了民族矛盾。

虽然有隋唐的强盛,但是由于几位统治者翻了车,“武人之乱”带来的兵变继续上演。持续到五代十国,直到宋太祖杯酒释兵权,重文轻武。“武人之乱”的祸根才算差不多的解决了。纵观历史,其实由百姓发起且主导的,反压迫反剥削的正义战争还是比较少的。更多的是上层阶级争权夺势内耗战,引来外族,所以说兴亡百姓苦。

宋朝虽然比较有效的处理了“武人之乱”,却带来了“文人之祸”,废了武人虽然阻止了兵变的发生,却给已经染指中原的外族提供了绝佳的征服机会。至此,大厦倾。

历史车轮滚滚,同样的问题来到了明朝,我们看明朝如何解决文武的问题。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6

“感动你我,感动中国,这世界有爱才转动……”今天,我在学校看了《感动中国》。

今年的《感动中国》主要讲了陈俊贵,段爱平等人获奖者的动人事迹。其中,我最感动的人是格桑德吉和刘佩兰。

格桑德吉是一名教师,她在乡村长大是村上唯一的大学生,她本可以在县城教书,但她却选择了在乡村教书。并且他十分关爱学生,几乎每天都送他们回家,另外对于贫穷辍学的孩子,都几乎让他们免费上学……而胡佩兰,她是一名医生,今年已九十八岁了,但她任然走着她的行医之路。她不注重医生可以赚钱,他注重的是医德,遇上穷苦人家来看病,有时付不起钱,她就拿自己的钱垫上;遇上富一点的,她就只收别人20—40元钱,其余的自己垫上……在她那个医院里,每一个病人痛苦得来,都能高兴地走。并且她不顾自己九十几岁高龄,总为病人亲自治疗……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在我们的生活从不缺乏感动,只是我们整天在繁忙中生活,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动的眼睛。我们心中要装满爱,并常怀感恩的心,以道德为模范,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在一言一行中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美德的光照亮我们的路,用美德的热来温暖我们的心。

爱,需要传承。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7

3月8日,央视9套纪录片频道播完《航拍中国》(第一季)最后一集。节目播完,但观众的热度仍然未减退――近日,超过3500名网友在豆瓣上给它的第一季打出9.4的高分。

这部被海外华人盛赞为“每一帧都美到想唱国歌”的纪录片,是中国有史以来航拍规模最大、单集投资金额最高的大型航拍纪录片。在第一季里,海南、陕西、新疆、黑龙江、江西、上海六地,成为纪录片拍摄对象。其中,“新疆篇”于第三集呈现。“新疆篇美哭了,是真哭了。”网友这样评价。

实际上,在20xx年春节期间,《航拍中国》就已经播出了前4集。3月下旬,这部激起观众强烈反响的纪录片,一气将6集全部播出,最终,难以置信的航拍场面、美轮美奂的中国大地,令所有观众折服,并给出口碑一致的高评价。

要知道,第一季的6集内容,虽然每集只有50分钟,但整整一年的拍摄过程中,摄制组共动用了16架载人直升机、57架无人机,总行程近15万公里,相当于环绕赤道4圈。

“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整个团队都很欣慰。其实,我们的初心,就是将创作模式和最终呈现出来的状态,让更多的大众能够无差别地介入到这个片子里来。这一点,我们做到了。”日前,《航拍中国》总导演余乐在微信中这样回复。

“我觉得新疆的美,只释放了一半,我还想再拍一次新疆。”新疆篇总导演、央视合作单位锐智九洲公司总经理王连明如是说。

中国观后感400字篇8

今天,我观看了期待以久的年度人物颁奖活动,共有11人获奖,其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中年人,我怀惴激动的心情打开了电视。

第一位获奖者叫黄旭华,三十多年来,黄旭华没回过几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因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来,人们亲切的称他为“核潜艇之父”。他那时心里肯定很纠结也很无奈。

最让我感动的是91岁的老人刘盛兰,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一刻开始,73岁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资捐了出去,有时候,他竟然同时损助了50多名学生。每天清早,他简单的吃了点东西就出去捡废品。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个蓝布袋,里面装满了给学生的汇款单和学生的回信……老人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即使住进了医院,还不忘给同学们汇款,怕他们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还有一对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一开始,乡亲们都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对于这些嘲笑,沈克泉并没有气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了吃油难的问题。后来,沈克泉叫来了儿子沈昌建带着买车钱与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种。沈克泉去世前说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经过父子俩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种都获得了认可。父子俩的心灵就像油菜花一样美丽。

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好人我没发现,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中国观后感400字8篇相关文章:

骆驼读后感400字8篇

读后感初二400字8篇

读后感匆匆400字作文8篇

莺读后感400字模板8篇

亲子读后感400字8篇

读后感《雨来》400字8篇

续读后感400字8篇

乡土中国的读后感500字7篇

续读后感400字优秀8篇

中国故事读后感100字6篇

中国观后感4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