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一本让自己爱不释手的书籍,不然就认真写一篇读后感来记录吧,经常写读后感对提升我们的阅读质量有很大帮助,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模板5篇,感谢您的参阅。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篇1
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明明是监狱,主角明明叫安迪·杜方,那为什么不叫《安迪的救赎》?
因为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肖申克监狱中的大部分人和大部分环境:安迪改变了监狱的图书馆,帮助许多囚犯考上了高校;安迪为囚犯播放了德国女高音的天籁之音,令他们感受到片刻的自由与希望;安迪走后,他在监狱中的传奇以及他的逃狱成为了朋友们茶余饭后最喜爱说的奇闻。除此以外,安迪改变最大的是瑞德,瑞德从开始说“希望很危险,许多人会为之疯狂。”到片末“希望真是一件好东西。”安迪,在为自己的自由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瑞德的那颗凋敝的心,所以影片最后,好友俩在湛蓝的大海边相拥,让人感到热泪盈眶,因为比想象中多了一份救赎,因为比完满更完美。在救赎自己的同时,其他人真的没有一点影响吗?安迪和瑞德说:“no!”救赎自己,何尝又不是救赎别人。
希望是指南针,它带安迪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安迪用20年的时间挖出了瑞德所说的“用600年也挖不出的隧道”,爬过了瑞德无法想象的奇臭无比的下水道;希望是船,它带安迪和瑞德两位老友一同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瑞德那颗凋敝的心绽放出了光明与快乐。从一开始,安迪就找到了自己的圣娜达卢,所以他选择骗过所有人,装作喜欢石头和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扔掉挖出的石头;装作与狱警为伍帮忙_,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寻找机会;买手槌为了雕刻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日后的自由。所以,找到了人生的圣娜达卢,下定决心为之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有比在黑暗与孤独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条“60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更可怕的吗?有比在恐惧中爬过一条500码——相当于5个足球场距离的下水道更难忍受的吗?可是只有在经历了黑暗与污秽,你才能到达一个干净、光明的世界。
找的人生的指南针,到达心中的圣娜达卢!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篇2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还有谁会来救你。——题记
我不是一个常看书的人,但为能找到《肖申克的救赎》真正寓意我反复看了多遍,那是这个故事背后精神的洗礼。
故事主人公安迪,是一名银行副总裁,当他发现他的妻子和情人的时候,他非常的痛苦,他的妻子和情夫被枪杀了,他是第一嫌疑人,被判入狱肖申克监狱。入狱后他的气质引起了囚犯里德的注意并逐渐与他结为好朋友。安迪总是以一种沉默冷静的方式全力维护自己作为正常人应该拥有的一切。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以他丰富的金融知识帮助狱警们安全的逃税,帮助典狱长洗黑钱,以此来换取狱警对自己轻微的宽松。他为争取监狱内图书的扩建不厌其烦的给州长写信,并在几年后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从一个新来的年轻囚犯口中得知妻子被杀的真相后便向典狱长申诉,然而典狱长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甚至还杀了那个年轻人,为了留住安迪,满足他对金钱无休止的贪欲。
正义与邪恶之间,让好人不得不屈服于龌龊卑鄙之下。执行法律的人未必是无罪的人,而监狱的犯人却未必是犯人。多么讽刺的真相啊,然而阳光之下并非都是光明,有白天就会有黑夜,黑暗中的龌龊与卑鄙让我们无处逃避。这个世界,并非公平。
故事的结尾最后令人非常震撼,安迪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救的道路——越狱。安迪用了20年的匆匆岁月,在监狱的墙上凿了一个洞,他用着惊人的毅力与耐力,成功的自我救赎。出狱后,他将帮典狱长洗黑钱的钱全部提走,又利用影子人的身份成为银行家,不得不佩服高智商的人是非凡的,一个内心高贵的人,哪怕命运如此不公将他卷入了牢狱,让他与最卑鄙最龌龊的人打交道,他依然能够不屈服于命运,始终保持自己的灵魂的圣洁,命运囚禁了他的肉体,却无法囚禁他的灵魂。
希望只会给予那些心怀希望的人,安迪说过:“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他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无法看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告诉我:人生有两件最重要的事,它们可以在我们最难熬无助时支撑我们坚强地走下去,那就是——希望和信念。
整个故事赤裸裸的袒露了个世界的丑陋与黑暗,然而现实世界不正是如此吗?真实的生活并不是言情小说,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般善良与美好。对于个体的命运,没有一丝温情,更是残酷冷漠无情。然而即使遭遇命运的百般不公,也不要轻言放弃。依然心怀信念,坚强无畏而勇敢。这就是我沉迷此故事的原因,它带给我的,是心灵的震撼和启迪。
人生并非平坦,社会中的不公,出身的不同,环境的差异,纵不能成为放弃希望、放弃信念的借口。起点不同,哪怕再落魄,也要努力去改变它。有些鸟儿注定是不会被关在笼子里的,因为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希望那些感到命运不公的人,看一看《肖申克的救赎》也许故事会给你力量,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无畏,勇敢……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篇3
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冤枉杀了他的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从此他开始了在肖恩克监狱漫长的服役。影片就此开始。在肖申克监狱服刑的犯人,大多被判的是无期徒刑。长达几十年的监狱生活,早已磨灭了囚犯们心中对于自由的渴望。他们习惯了每次上厕所前向监守打报告,习惯了每天繁重的劳动,习惯了失去自由与希望。
影片中有一位管理图书的人——老布,他在监狱里一直待到垂暮之年。最后当他终于获得了假释的机会,他却自杀了。针对这件事,安迪的朋友瑞德对肖有一段经典的解释:这些高墙还真是有点意思。一开始你恨它,然后你对它就习惯了。等相当的时间过去后,你还会依赖它。这个就叫做体制化。
体制化,说白了,就是你对周身环境的习惯性。它是一座监狱,囚禁的是你的心。我们很多人都没有犯过法,没有蹲过监狱,而我们真的就是自由的吗?
当初,我们为了高考,恨不得头悬梁、锥刺股。如果在你还小的时候,有人告诉你,将来有一天你会过上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二点才睡,总有做不完的试卷和背不完的重点的生活,你会不会觉得那根本无法忍受?而当这种日子真正降临的时候,你抓狂过、沮丧过、最后你习惯了它,甚至在升入大学后开始怀念它。高考其实就是我们的肖申克监狱。我们放弃了唱歌跳舞,放弃了小说游戏,放弃了我们的自由。我们背着王朝兴衰、算着立体几何,我至今也不知道它们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我们都知道它们是我们的救赎。犯罪的不是我们,是中国死气沉沉的教育制度,但是坐牢的却是我们。
后来我们上了大学,离开了监狱,重获自由。再也没有高墙限制你的自由,再也没有了老师的耳提面命和试题的百般折磨。恭喜你,你出狱了,可是你为什么不开心呢?你一直以为那个为了一道数学题苦思冥想熬夜的是你,那个坐在一堆参考书中分析英语语法的是你,那个课间挤在一堆学生中问问题的是你,但是当那些日子成为过去,当那样的你只存在于记忆中的时候,你迷失了你自己。曾把自己定位于囚徒的你,刑满释放后,你又是谁呢?从一开始,你就是一个囚徒,或者说你不仅仅是一个囚徒,只是长久的习惯让你忘了。
之后,我们毕业了,开始忙于工作恋爱,忙于买车买房。你终于有钱买了单反,但是却没有为了旅行辞掉工作的勇气;你终于可以不用再攒钱给爸爸妈妈买礼物,但是回家的次数却越来越少;你终于可以买得起那些奢侈品牌,但是却在也没有了当初蹑手蹑脚进店时的那份惊奇与欣喜。你习惯了每天早起去上班,习惯了高跟鞋与西装,习惯了还房贷和逛商场,习惯了对着电脑屏幕打哈欠,习惯了忘记曾有过的梦想。你再一次把自己丢进了另一个肖申克,让习惯垒砌成高高的围墙。你日复一日地重复着那些你“应该”做的事,却从来没有问过你的心,它想做什么。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篇4
“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让你自由。”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一句话,我认为主要的核心是“春天的希望”。
我认为对安迪而言,从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银行家沦落成一个阶下囚,这种转变足以击溃一个人。然而安迪并没有放弃希望。环境的改变不会成为他沉沦的原因,即使这环境充斥着黑暗、腐败、暴力;即使这改变来的那么突然,那么毫无道理。
书中囚犯来到监狱的第一个晚上是最难熬的,安迪以沉默度过。在接下去的一个月,他几乎都是沉默的。也许,正是这种沉默使他与众不同。他不会是那种肤浅的、庸俗、任人摆布的人。长久以来的良好教育与生活环境塑造出他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气质。书中“姐妹花”正是因为他的不可驾驭而不肯放过他吧。
沉默的安迪却不是一只可怜的羔羊。他从不曾在“姐妹花”的威逼下屈服。就算被打得遍体鳞伤,在医院躺了好久也在所不惜。这大概是安迪做人的原则之一,不好此道,就绝不参与。中国古时的圣人孔子认为能在别人都不遵守礼仪的环境下依然正直、守礼是难能可贵的,同样,在权力至上、尊严尽失的监狱里,安迪的不屈服,安迪的勇敢,都该是值得敬佩的。
安迪对肖申克的贡献可以说是历史性的、纪念性的,甚至,他带给囚犯们的财富已经超越了书本、音乐、文凭,成为精神上的富足。这其中,包括了希望,和自由意志。
“这里的人都是无罪的。”略带戏谑的口吻,却仿佛有着所有的悲凉。肖申克监狱里的囚犯们因着这样那样的原因来到这里,离开这里。八面玲珑、善于交际的雷德,在监狱里度过了大半辈子并且依赖监狱了的博斯,在来到的第一天就遭毒打并离世的小胖,因对神的诚实而倒在监狱长烟头旁的年轻的汤米。而以“杀人犯”的身份到来的安迪,其形象在周围不同人物的衬托与对比下显得尤为鲜明与丰满。同时,其他人的个性特征也在与彼此的对比、冲突下丰富、立体了许多。我们不能不提起监狱长,他的自私、贪婪、残忍使安迪真正有了离开的决心。我相信汤米的死,构建“花园式监狱”梦想的破灭都坚定了他的决心。这些事件连在一起,让安迪的人生拥有一个新的起点。
相比于人们遇到的困境,与肖申克监狱里面的肮脏罪恶相比,我个人认为,眼前的迷茫都只是一个暂时的思想问题,想要成功,除了不懈的坚持,正确的方向还需要自己不断争取机会,无法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欲变世界,先变其身,书中不仅告诉了我什么是坚持、耐心,还指给了我一个通向成功的秘诀:永不抱怨。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篇5
如同这本书的封面——冬天里黑暗,凄清的早晨,内容也一样:在黑暗浑浊的氛围中,肖申克监狱里那些或是无辜,或是十恶不赦的人在沉默中消亡着。
时间的力量是强大的,几十年不过转眼一瞬。每天按部就班的生活轻飘飘是,像一粒尘埃。不觉时光的流逝,近万个日夜的堆积,是人生重量的一半,即使雷德这样在监狱里神通广大的人,也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不经意间,那头浓密的青丝熬成了稀疏的白发,才逐渐意识到他一逝去的几十年,仔细想来,好像只是一个昨天。当作者的笔轻飘飘地写下一九五八,我们的视线快速地扫过一九五八,那却是监狱里的人的一九五八。那些时光究竟是如何逝去的?当我们面对不停息的时间时,那些平凡无奇的日子时,会郁闷的无处发泄。安迪墙上的海报有换了几张,摆在窗台上的石头又被磨了几次,更令人心痛的书是,年轻的雷德进入肖申克,却佝偻着背,拖着无力的双腿缓缓走出监狱,走向自由而又陌生的社会继续消亡他的生病,等待死亡的一天到来。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从出生那一刻起,一天一天,我们等待着死亡的渐渐逼近,或许在几十年之后,当我们年老体衰,脸上铺满皱纹,死亡几乎将我们涅没之后,会后悔:人生几十年自己为何如此荒废?时间之长,为何我只有短短的一帧?
在世界几十亿人中,有一个以'你“的思想控制着的躯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活?悲观地说:人生就是一趟通往坟墓的列车,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只是为了看看风景,‘’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这种程度。毕竟,从昔至今,这个一直被思考的问题并没有正解,我们能做的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开心就好。
人生是属于自己的世界。人生之短,贵在抒胸臆。
肖申克的救赎的读后感模板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