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家观看完一部影片后,一定有不少感想,可以完成一篇观后感,在写观后感的时候,要注意做到观感结合,这样才是合格的文章,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地道战观后感600字5篇,供大家参考。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篇1
我看了《地道战》这部影片,影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高家庄的老百姓想了好多办法挖了好多地道,来打败鬼子的故事。第一次,鬼子来扫荡,老百姓只会藏,不会打。第二次,他们挖了许多地道,就以为敌人找不到他们了,敌人又来扫荡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的地道,然后往里面放毒、灌水,传宝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老百姓转移,传宝忽然说:“趁现在鬼子在煮鸡汤,我现在马上上去把他们消灭掉。”后来传宝把敌人消灭了,可是还有很多敌人没有消灭。经过这次的战斗,他们挖了有两个方向的地道,一个地道是一直通向下面,一个是拐左的,他们在拐左的那个通道里装了一扇门,那一扇门一点也不漏风,就可以避开毒气和水,那些毒气就会一直往下排,这样子就不会被毒气熏死在里面,敌人以为一直通下去没有其它的洞口,毒气还是下面那里,它们没有往上升。后来他们把地道一直挖到敌人的炮台下,这次他们和武工队一起合作,他们把敌人全部消灭了,鬼子山田队长也被活捉了。
我在这部电影学到了什么事都要坚持,才是胜利,还有他们挖地道不是乱挖,而是战争用的,因为他们第一次想了办法,还是没有打败敌人,但是他们没有灰心,他们一直在努力,就象传宝说的打一次仗,就会进步一次,他们不断去思考怎么挖,还一直增加他们的武器,所以他们胜利了。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篇2
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日本鬼子从炮楼出来不断袭击邻村老百姓,进村后,他们烧杀抢夺,无恶不作,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高家庄群众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民兵队长高传宝的领导下,随机应变,因地制宜,把土洞、地窖改造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的多口地道,而且一直挖到敌人的炮楼底下。某夜,小鬼子山田队长率日军在天黑之际偷袭高家庄,这事被老钟叔发现了,高老钟意识到鬼子进村将是老百姓的一场灾难。面对凶恶的日本鬼子,他一路小跑,毅然来到村中的老槐树下,解开绳索,拉响了那口报警的大钟,就在钟声回荡在高家庄的上空时,山田的枪声也响了,这位忠诚的老钟叔倒在了山田的枪口下……高家庄人民被激怒了,他们望着老钟叔的遗体,立下了铮铮誓言,他们要为老钟叔报仇!
鬼子一出炮楼就会被藏在地道里的民兵发现,他们连忙告诉村里的老百姓,赶快下地道,敌人进村后,什么也发现不了,可是,民兵连长高传宝和他的所有民兵早已做好战斗准备,一声令下,四面开火,敌明我暗,战术自如,打得鬼子措手不及,乱窜乱跳。敌人在逃往炮楼的途中,被我埋伏在田野外的民兵从地下向神兵一样杀出,打得鬼子溃不成军。最后,活捉了日本鬼子小队长。高传宝揪着小鬼子的衣领说:“你抬起头来看一看,这是什么?这是人民!只有人民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看了这本电影,我有了深切的感受,我知道了以前的人民是怎样打败日本人的,知道了他们的辛苦。六十几年后的今天,回望六十几年前的峥嵘岁月里,高家庄的地道战中的地道是奇迹,而我说冀中平原的劳动人民们才是奇迹!他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地道,战胜了的困难,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家园和祖国!他们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篇3
星期五晚上,我观看了《地道战》这部战争片,当那"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电影里传来坚定并雄壮的旋律在我心中不禁热血沸腾,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
?地道战》这部电影讲述了1942–1944年,在冀中平原上有一支毛主席领导的敌后游击队。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大伙全结一心,同心协力,在敌众我寡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挖通地道,巧妙地利用有限而低劣的战争武器-土枪丶土炮丶铁锹丶锄头,把那些大炮丶机枪武装着的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丶屁滚尿流。你瞧,若是哪个地道被敌人发现了,那它就变成了敌人的坟墓,-进地道,不是掉到深深的水坑里被淹死,就是摔落到插满锋利竹签的土坑里被刺死,或是被埋伏在洞旁的游击队员杀死,那场面真让人开心。
虽然他们没有高科技的武器,可是他们有最聪明的"土"方法-地道,他们有共同的民族魂-爱国情,一个伟大的民族必须会为自我的尊严而不屈奋斗,不管敌人多强大和残忍,只要团结丶坚持就必须能取得胜利!
看完《地道战》后,我想:我们多幸福呀!丰衣足食,还有书读,再想想日本人入侵那会儿,向我们这么大的孩子,忍饥受饿,无家可归,我们还生在福中不知福,真是惭愧!此刻我们要好好学习准备将来报效祖国!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篇4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与战争有关的电影和书籍,可是在我的记忆中,还要数记录片《地道战》给我的印象最深刻。这部影片记录了在1942——1944年间,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之下挖地道,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故事。
那时,冀中军民的实力十分薄弱,许多老百姓都在抗战的时侯英勇牺牲了。党和政府看到敌我双方的实力太悬殊,不能跟敌人硬拼,于是就和日军玩起了“藏猫猫”的游戏。这跟我们一般玩得“藏猫猫”的游戏可大不相同。这个藏猫猫就是冀中的老百姓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挖地道。当敌人来的时侯,我军藏在地道里出其不易的把送上门的敌人杀掉,就这样,我军大胜了好几场,敌军经常是大败而归。日军看到这种局势,心里也急了,心想要是这样下去,迟早有一天会被我军“吃掉”,一定要想办法才行。于是就派了一小队人马“扫荡”起来,并找到了地道位置。虽然日军知道了地道,可是我军在地道内守着,只要敌人一进来,就来个“关门打狗”让他们有来无回。心狠手辣的敌人还是誓不罢休,竟然向地道里的我军放起了毒气来,不过不用怕,我们机智勇敢的冀中父老乡亲们早早就有准备,已经把那条地道报废了,其实里面早已空无一人。在冀中老百姓们的艰苦斗争下,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终于,我们打赢了这一仗!
我十分敬佩冀中父老乡亲们,他们面对着强大的日本法西斯,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运用它们的机智勇敢打败了敌人。而我们呢?在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面对困难呢?
有一次,我与同学们去爬山,我们刚刚爬到了一半,我就累得受不了,和几个同学们下了山;还有一次我做数学家庭作业时有一道题我不会做,就知难而退,把那一道题空了下来,等着老师讲了再做。冀中人民面对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都不怕,而我更何况是一道小小的数学题呢?
通过观看这部影片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知难而退,要像冀中的老百姓们那样,敢于拼搏,敢于奋斗。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篇5
这部电影我已经十几年没再看过了。记得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放这部片子。我是不管看过多少遍,每次看都兴高采烈。每当敌人栽在设计巧妙的地道上,我都欢欣鼓舞,对人民的智慧佩服不已。
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却难以耐住性子看下去。勉强看下去,心里也在不停地吐槽:挖这么长、这么复杂的地道该是多么巨大的工程量啊!纵使你们男女老少齐上阵,也要挖很长时间呐!你们不用从事生产吗?……你们挖出来的土方怎么处理?你们怎么可能不被敌人发觉呢?为什么鬼子会乖乖地等你们挖好地道才来扫荡?……冀中平原土质疏松,要想不塌方就必须把地道挖得很深,但是深了有怎么防止渗地下水呢?敌人用两台抽水机往地道里灌水,这么大的水量能靠一口井——即使勉强承认这口井连着大的暗流——排出去?……敌人为什么这么笨呢?不会坚壁清野,把地上的一切生产资料销毁掉?不会派兵——要不了几个兵就可以——把守在村子里,等地道里的人食量耗尽不得不露头再轻松干掉?
因为以上“槽点”,影片表现的故事特别缺乏可信度,显得虚假、做作,像是编造的,以致于我对抗日历史上地道战是否真的存在都产生了怀疑!
于是我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其中两段摘录如下:
1945年5月,高平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民兵队长刘傻子带领村里七八十个人打退了1000多个日本鬼子,而且还打死了50多个伪军。战斗结束后他去打扫战场,结果被敌人打了回头炮。刘傻子就是《地道战》中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这两个人物的原型。电影中,高老忠最后鸣钟向乡亲们报警的时候,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而在实际中,刘傻子也的确牺牲了。[百度百科:地道战]
1943年春,侵华日军对焦庄户一代进行残酷的扫荡,为抗击日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当地军民不怕牺牲,不畏艰难,根据当地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了地道战斗争。一开始地道只是供一人或几人隐藏的地洞,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户户相联、村村相通、有瞭望孔、射击孔、指挥所,安装有防水、防毒、防毒气翻板的地下战斗堡垒。地道利用地面、屋内的土炕、灶膛,房外的碾盘、牲口槽和水井壁等地方作为出入口和射击孔,使敌人难以察觉。[互动百科:地道战]
看了这些资料,我心里好受了点,其一是因为确认了“地道战”并不是虚构的,电影虽有其夸张失实之处,终究有事实基础;另一方面是对于我最大的疑惑——一众村民如何能在敌人的监视下,隐蔽地快速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有了解答:“一开始地道只是供一人或几人隐藏的地洞,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户户相联、村村相通、有瞭望孔、射击孔、指挥所,安装有防水、防毒、防毒气翻板的地下战斗堡垒。”事实上,影片对于这一点是有所表现的,一开始,地道的作用只是在敌人来扫荡的时候用以藏身,后来大家才转变思想,凭借地道反击敌人。
总体上讲,这部电影有可圈可点之处,也有很严重的问题。
先说好的方面,首先,这部影片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如:为示警而壮烈牺牲的高老忠,对于先进的斗争理念先是不理解、抵触,等到明白之后积极斗争的高传宝,等等;还创造了一些经典情节和台词,如:敌人假扮武工队被识破,“围魏救赵”,“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高,实在是高”,等等。其二,影片的拍摄手法。片中纵横交错的地道的场景,我一开始以为是在一块土地上挖的地道的断面,后来才了解到,考虑这样做成本太高,实际上是在摄影棚内搭景拍摄的,通过镜头和剪辑的巧妙运用,把它拍得像真的地道一样。令人惊叹!我想现在的某些拍“抗日神剧”的人,如果也能在布景、镜头和剪辑上多下点功夫,也许不用靠五毛特效,也能低成本制造出很好的效果。其三,影片的音乐是一个亮点,我相信很多人像我一样,多年之后也许不记得电影情节、人物,也一定记得这深入人心的“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下神兵千百万”的激昂的旋律!最后,这部影片确实实现了它鼓舞民族自信心,宣传人民战争思想的创作目的——特别是在它如此大的观影人次的情况下。
不好的方面在于其表现手法的拙劣。首先是夸张——夸大人民的智慧,夸大地道的作用,把敌人塑造得很愚蠢。事实上,关于“夸张”,我有两个主张:
1、如果什么事物需要通过夸张来表现,那么它实际就没有说的那么厉害;
2、靠得够近,无须夸张,事物自有动人之处。
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地道战肯定有很多更动人的故事,其中不乏令人振奋鼓舞的事迹。把这些事迹找出来,如实表现,肯定要比夸大的故事更有吸引力。
其次是不注意现实,表现手法刻板、脸谱化,譬如:所有的敌人都那么愚蠢可笑,所有的百姓都那么英勇无畏毫不退缩,明明是老百姓一个个说话却都像打官腔,等等。
总而言之,这部影片曾给我带来欢乐和鼓舞,虽然如今我再看它的时候,它显露出很多缺点,我也不再能从中受到鼓舞,但依然感谢曾经带给我欢欣鼓舞的它。
地道战观后感600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