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西游记》读后感通用6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读好书就像和高尚的人在交流,同时读后感也要写好才行哦,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强我们对名著人物的体会,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读《西游记》读后感通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读《西游记》读后感通用6篇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1

终于把西游记融会贯通。这是一部融合了多条线索的修行之作,把佛教修行道教炼丹儒家治国,以及市井气息、人情世故融为一体。可见作者是个通达的人。

许多人在争论是扬佛贬道,还是明扬佛暗扬道,我看都不是。作者真正讽刺的正是那些“一边倒”的线性思维者,而崇尚的是“净心修行、追求大道”的精神。这个大道,无论是佛、道,还是儒,最后都是合一的。

也有人说天神是“道派”,其实我看玉帝一派,更像是儒家,有朝廷有官职,天神里有的可以娶妻生子,玉帝既敬老君,也敬佛家,又要掌管三届,更是儒家的思想。

至于吴闲云之流的阴谋论,看看即可。世间万物,原本就是阴阳两面,取乎一心,如果从阴谋去看,那么一切事,连亲情爱情也都可以解说成丑恶市侩。

西游记要从目录看起:

从第一回到第七回,五行山下定心猿,有人说是“放心”,即是放纵心猿。我看更是“发心”,孙悟空本就有慧根,看到小猴病死,知道自己虽得生命,却要受生老病死之苦厄,所以希望追求一个“大道”,然而他并不知道那个大道是什么。他去山中学艺,上天任职,想推翻玉帝,偷吃仙丹,然而他并不是恶魔,他喜欢交朋友,不欺凌弱小,这就是天生慧根。最后被五行山压住,五行是什么?是贪嗔痴慢疑,心头五毒。

第八回到第十三回,引出了唐僧。依然是发心。唐僧也是求道者,他自幼受佛家影响,或者从十世前就是取经者。他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去。在两界山,前有毒蛇后有猛虎,腹内饥饿,这正是佛经里描述的世人的处境。他看到刘伯钦,恋恋不舍,正是一个人刚刚有点进步,自知不够,又不敢离开舒适区的表现。

第十四到第二十二章收伏沙僧,是聚心。讲组建团队的过程。沙僧正是前九世阻挡唐僧的凶手,从炼丹上看,沙僧属土,唐僧属火。没有金,水,木,是练不成丹的。

从第二十三回,从四圣试禅心开始,到第三十五回,平顶山金银大王结束,是试心,是对西邮团队的考验。他们发生了激烈冲突,五行相克。而又自己救赎,可谓五行相生。连白龙马在内,团队共五人,对应五行,也对应五毒。孙悟空属金,也代表嗔念。唐僧属火,代表“疑”,唐僧一路上都是多疑的。八戒属木,对应贪。沙僧属土,对应痴。白龙马属水,对应慢。在白骨精、五庄观,五毒暴露得十分清楚。直到平顶山,可能是西游团队最完美的一次凭自己的力量战胜了妖魔,这妖魔正是菩萨借来考试他们的,他们也完美通过了考验。

从此回到第四十九,是“正心”。从“心猿正处开始”,主旨正是心猿正处,降服外道,劈破旁门,所以用这个名字。这是组成团队进入成长期的第一阶段。假国王,车迟国三个道士,红孩儿,黑水河,通天河,都是外道。前几个都打着“保你国泰”的旗号,到了气候就要谋害皇帝,邪教本色。从红孩儿开始,都是要吃唐僧,阻挡取经,心猿从正处,到显圣护法,是一个成长过程。

女儿国,唐僧是不坚定的。面对女王,他是沉默不语、问徒弟,怪徒弟,而孙悟空是不断的暗示点化。女王引出了蝎子精,正是在说,女色能要人命。

从第五十回到第六十一回,是定心。从此回开始到火焰山,讲的是定心的过程。在兕大王,孙悟空画了圈子,唐僧的疑、八戒的贪、沙僧的愚又开始作乱,让他们走出圈,贪图小便宜,最后进了圈套。圈套,就是人的心毒怪圈,破不了心头魔,就会水火千般无计。最后借助外力勉强走过,“二心”就在此已开始萌生。直到过火焰山,心才定下。火焰山是什么?是心头火。假孙悟空是个画影,牛魔王是实体。孙悟空和牛魔王的决斗,正是二郎神和孙悟空的决斗。孙悟空打败的是自己的“做个逍遥大王”之心。

一虚一实,一正一反,这样的处理在全书中不要太多。刘伯钦是虚,引出的是孙悟空。女王是虚,引出的是蝎子精的实。假孙悟空是虚,引出火焰山的实。红孩儿是正,引出黑水河的反。荆棘岭的虚,引出小西天的反。越看越觉得被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从六十二到七十一,是洗心的过程。定了心,就是立了志,追求大乘。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容易被一些诱惑迷惑,所以仍然要“但使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扫塔开始,制药结束。经荆棘岭,小西天,都是修大道时常遇到的歧路。

所以从七十二到八十一,是“灭心”。都在围绕“欲望”二字,蜘蛛精代表七情六欲,阴阳二气瓶是孙悟空遇到的最凶险的一次,也代表降服情欲是修炼中最难过的关。大鹏是如来的娘舅,佛讲解这层亲戚关系,寓意佛法将出生处认为是污秽之事。小子城即是国王为情欲而要吃满城小儿心肝。老鼠精求偶,是写烂的套路,但这次唐僧已经不像女儿国和蝎子精时那么斗嘴聊骚,而是心定如铁。

从第八十二到第九十六,讲“施心”,也就是布施之心。前十回讲的正是出离烟花苦套,从此次之后,师徒就已经是团结一心。无论是过灭法国,还是玉华城,风仙郡,都是集体行动,再无猜疑。直到第96回,更像是师徒在向世间愚人传法,以及揭露一些欺骗无知世人或者象南山之豹这样的闭门当大王的妄徒。

最后三回,就是涅磐为佛了。在传经时,他们舍弃了最后的一个财产:紫金钵盂。寓意连吃饭的家伙都不要了。而且两次提到:猪八戒也不多吃了。然而回过通天河,老龟怪唐僧没有帮他问何时修成人行,似乎是唐僧的疏忽,然而作者其实已经给出了答案:晒经时无数鬼魂精灵来抢夺。可见大乘佛经正是老龟想要的答案,唐僧已经带回来了。可老龟不关心经,只求人身。

整部书,讲炼丹过程是很多人都看出来的,也是在讲一个人的成长成熟。然而也许很多人没有看出,也暗合了金刚经:无我,无相,布施,不以色声相见佛,乃至“法尚应舍”,而着重的是自性本体。自性本体,正是我们所说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然而一些人只看法宝、看法力,还有一些看阴谋,还有看佛道之争。作者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要表达的本质,却写在各个奇妙的神怪故事中。

以上便是西游记的主线,在这个主线下,还贯穿了很多小的寓言和谚语,反应是人间百态,待我们以后细说。[偷笑]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2

我读的书不计其数,但是,有一本书令我记忆犹深,它的阅读魅力很高,而且还是四大名著之一,这本书就是《西游记》。

文中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如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子里。不明是非的,但又十分仁慈的唐僧;机智勇敢富于反叛精神的孙悟空;总是弄巧成拙,胆小好色的猪八戒;憨厚老实的沙和尚,都像烙印一样印在我的脑子里。还有他们四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一段故事我的印象最深了。第一次,白骨精变成了一个花容月貌的女子,来给唐僧送菜。这一招骗过了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最厉害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棒打下去,白骨精落荒而逃。可是糊涂的师傅唐僧却认为徒儿打死了无辜的女子,气呼呼地要把徒儿赶走,猪八戒却在旁边暗自高兴,后来还是沙和尚在求情,唐僧才没把孙悟空给赶走了。这不是体现出了唐僧的不明是非,和猪八戒的贪心,孙悟空性情憨厚,沙和尚任劳任怨,正直无私。第二次也是如此。可第三次谁都没有办法了,让一个不明是非的唐僧把一个能明辨是非的徒儿给赶走了,正所谓:“师父让徒弟走,徒弟不得不走”。孙悟空只好怀着一肚子的怨气又担心师傅被抓而回花果山去了。

在《西游记》更多的故事中,处处都可以看到了师徒四人的合作精神。无论情况多么危急,它们都会镇定自若,想尽一切办法解决,真是“三人行,必有我是焉”我一定能从他们身上学到有用的东西。这就是《西游记》的阅读魅力。

评语:小作者通过自己的阅读,把感受、收获真实地表达出来。让自己对阅读的喜爱与大家一同分享。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3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传奇曲折的故事,让你回味无穷,里面提心吊胆的情节,让你心潮澎湃。

?西游记》主要讲了金蝉子转世的唐僧——师傅,齐天大圣孙悟空——大师兄,天蓬元帅猪八戒——二师兄,卷帘大将沙僧——三师兄,四人结伴而行去西天雷音寺取经的故事。

让我颇有感触的是孙悟空因为唐僧的同情心和猪八戒的胡言乱语,从而误解他杀死了由白骨精三次分别变成的姑娘、老奶奶、老爷爷,便不要孙悟空做他的徒弟,而孙悟空也因赌气不随唐僧去西天取经了。可是当唐僧一行人遇到妖怪,猪八戒去请已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孙悟空还是答应了去救唐僧,可见,孙悟空心里还是担心着师傅的。

唐僧的善良慈悲,孙悟空的机智勇敢,猪八戒的憨厚直率,沙和尚的兢兢业业,都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在取经过程中,遇到困难,他们不怕;遇到妖魔鬼怪,他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使出全身的解数,去和妖魔鬼怪战斗。我们生活学习不也是这样吗?遇到挫折,应该鼓起勇气去正视和面对;遇到成长道路的“妖魔鬼怪”,应该拿起手中的武器,去和他们战斗。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他们能够随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虽然唐僧不是他们的父亲,而且是一点儿血缘关系都没有的人,但他们能像孝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孝敬唐僧,可以看出他们是真心要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了雷音寺,取得了真经。大家坚持不懈,齐心协力,团结合作,互补互助才能完成一件事。

战胜困难的过程,就孕育着成功。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4

暑假里读了《西游记》,我被这本神话书深深吸引。

书中讲述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他们每一次的历险都是那么的扣人心弦,看到紧张处,我连大气都不敢出,直到最后降伏妖怪,我才松了一口气。

师徒四人中,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本领高强,有正义感,遇到妖怪总是毫不畏惧,碰到困难也从不放弃,保护师傅取到真经,他的功劳。猪八戒虽然有些小缺点:贪吃,还有点懒惰,但是他任劳任怨,常常会被孙悟空派去做一些苦差事。猪八戒经常会闹出一些可笑的事情来,每次看到这些地方,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沙和尚和白龙马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个挑担,一个驮师傅。师傅唐僧只会念经,不会降魔,可是他却有坚定地信念:不取到真经,就绝不回去。他常常分不清谁是妖怪,每次看到他把妖怪当好人,还常常冤枉孙悟空,我就很着急。好在最后师徒同心合力,终于克服所有的困难,取回了真经。

这本书讲的故事虽然是神话,但在现实中却很有意义。它告诉我,要想做成一件事,首先必须不怕艰苦,要付出努力,才能成功。其次,还要和同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才能发挥最 大的优势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5

?西游记》这一本书大家一定都听说过,也一定都看过《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我认为它是四大名著中最好看的一本了。

?西游记》中这一本书讲述了唐僧,沙僧,猪八戒和孙悟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他们在取经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事,可是他们人不退缩,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这本书里面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胆小如鼠的猪八戒,忠心耿耿的沙僧,还有软弱无能的唐僧。

我们在生活中,做不同的事时,就会变成他们师徒四人中不同的一个人。他们在取经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但是他们仍然坚持不懈,最后取得了真经,这就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如果你想考出好成绩,你可以每天记录一个好句,学习一道数学题,认识一个字,那么日积月累,在考试的时候就一定可以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如果有的人嘴上说我期末要考好成绩,但是在现实中他却每天游手好闲,不努力,别人在学习的时候他在玩,别人上课在好好的听讲,而他却摇头晃脑每天的混日子,那么他就一定不会成功。虽然我们在成功的过程中非常的艰难,可是如果你每天努力,每天的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成功。就跟,我的妈妈每天跟我说的先苦后甜是一个道理。

?西游记》这本书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我们一定要像《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一样坚持不懈。

读《西游记》读后感篇6

上周,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西游记》。

?西游记》是一部神奇的小说,它讲述了一行四人——师父唐僧、曾经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卷帘大将沙僧和齐天大圣孙悟空,经历三打白骨精、智斗青牛怪、三探无底洞等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来到了西方佛国,向如来佛求得真经,回到自己的国家普度众生。

在《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不是敢做敢当的孙悟空,也不是别的什么法力无边的人物,而是比起孙悟空等人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唐僧。虽然他有时不辨是非,甚至有些迂腐,但他脚踏实地,可以说,假如没有唐僧此人,任凭孙悟空法力再怎么高强,也取不到真经。朱自清曾经说过:“从此我不再仰脸看青天,不在低头看清水,只谨慎着我双双的脚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或许唐僧就是这样,在漫长的取经路上,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他没有想着要孙悟空带他一个筋斗来到如来面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或许你们认为他傻,为什么有捷径不走非要绕路?可是,在这漫长的路上,他学会了许多平常学不到的,最终正是这些经历使他脱去凡胎转身为佛。

所以,让我们去了解唐僧这个人物,就像书中所说:“要问路在哪里,路就在脚下!”

读《西游记》读后感通用6篇相关文章:

读西游记读后感200字参考6篇

西游记读300字读后感推荐6篇

读《西游记》的读后感300字优质6篇

读《西游记》心得体会最新6篇

读《西游记》心得体会模板6篇

中学生读西游记心得体会6篇

西游记读西游记读后感500字5篇

西游记读西游记读后感500字最新7篇

西游记读西游记读后感500字精选7篇

西游记读西游记读后感500字模板8篇

读《西游记》读后感通用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