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篇

时间:
Animai
分享
下载本文

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加深小伙伴们对书上所写的认识,大家能够在读完一本书后拿笔完成一篇读后感,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篇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1

”百善孝为先“,《弟子规入则孝》细致而全面的阐述了孝道的各个方面,以今天的视角来看,仍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它告诉我们要有孝心、懂孝仪、守孝道。

对于父母,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情感,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将我们养育成人,寸草心难报三春晖啊!我们该做什么来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在我内心,我很想孝敬父母,让他们得到安慰。但总做不好,忍不住要和父母吵架,时常给父母脸色,干活回来还得为我们烧饭……他们是我最亲近的人啊,为什么要这样?我不禁自问。在今天的社会,诸此种种,或许习以为常,但这不应得到发扬。与古人相比,今日的孝道确实大为衰弱,还有人叫嚣着人人平等、全盘西化,殊不知东西方文化有别,西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的阴谋。

学习了《入则孝》,孝的观念更深入我心。”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如今,求学于外,不能常陪伴在父母左右,内心多有不忍,但这非我所能改变,我最应该也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自己照顾好,以免父母担忧,记得多和家人联系,体谅父母。

对于孝的行为,应由内及外,真正从心里感恩父母,并将行动落实到点滴之中,如和父母说话柔和一点,父母的愿望多满足一点,对自己的身体多爱护一点……如此才能避免出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

参加了读书会,感觉蛮好的。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2

所谓德,即:道德。道是自然规律,德是力行。所以只有在生活中实践,真干,处处力行弟子规,才是真正的学习,因为学而不习,等于无学。“不力行但学问,长浮华成何人”。

力行也一定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身教胜于言教。所以末学要感恩我们的孩子们,他们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帮助老师们成长,这就是“教学相长”的最好体现。末学更要知难而进,好好学习和领悟教育的真谛。让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能为每位孩子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末学现在最大的目标和志向。

教育无小事,他不光只是在课堂上,更多的是将其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心为孩子着想,用一双敏锐智慧的双眼观察孩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先知其心,然后才能救其失也。用真诚的心唤醒孩子本善的心,让他们顺着天性幸福成长。

但,苟不教,性乃迁,顺“天性”而非“个性”,这两个词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无私利他,一个自私自利。所以,要从小给孩子灌输正知正念,培养浩然正气,为自己培福积福,再造福,那么,他的晚年必定是幸福圆满的。人生最难得的莫过于此。

让末学跟孩子一起努力,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向幸福出发!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3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以后,我就爱上了它。因为它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孟母断机教子”这个故事里的孟母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随意逃学就像剪断一块布一样前功尽弃。“惜时”故事里的董遇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时间就像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要抓紧一切的时间努力学习,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要在读书的年龄努力读书,发愤图强。“信守诺言”里的赵柔告诉我们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就抛弃信用。

孝顺、诚实守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父母生我养我,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心血,因此我们长大后也要孝顺他们。“你培我长大,我伴你变老”爱是永恒不变的。父母年老时,我要多多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有幸福的晚年生活。

有一次我借了同学的一本书回家看,并约定好星期日归还。周日到了,但是那天却下大雨,雨不停地下,我心里可着急了,生怕还不了书给同学。妈妈看见我坐立不安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我把借书的事情告诉了妈妈,妈妈说:“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尽力去完成。”听了妈妈的话,我拿起书和雨伞往同学家跑去,最后书按时还给了同学。回到家妈妈虽然看见我衣服裤子湿了,但是却表扬了我,我心里很开心。

这本书还有很多有意的内容吸引我不停地阅读和反思。里面的许多故事都让我记忆深刻。以后我要以这本书作为我做人做事的准则,不断地鞭策自己,努力成为长大后对国家和社会有奉献的人。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4

最近,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弟子规》,接过书,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

书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凡出言,信为先”。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马上要去杀猪。他的妻子说:“我不过是开玩笑罢了,你居然信以为真了。”曾子说:“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的教导。现在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曾子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让孩子懂得诚信的道理,可见诚信是多么重要。

所以,我们应该讲信用,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宋庆龄小的时候,折纸折得十分好看,栩栩如生。有一天,她又在折纸了,她的同学小珍看见了,羡慕地说:“你折纸折得真好看,明天我到你家去,你教我折纸,好吗?”“没问题”宋庆龄一口答应下来。第二天,宋庆龄一家本来要去一位老奶奶家的,但宋庆龄想到了昨天答应小珍的事情,便没有去老奶奶家,一个人在家里准备了许多纸等小珍来,然而,小珍却没有来,她失信了。但宋庆龄一点儿也不后悔,她说:“小珍虽没有来,但我做到了一个讲信用的人!”从小就有着优秀品质的宋庆龄,长大后成为了一代伟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让我们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5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特别是当今社会风气不好,我们更应该以书中的思想光辉作为我们前进路上的明灯。以下是我阅读书后的深刻体会。

首先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里主要是教诲我们读书要专注,集中注意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注意力是心灵的窗子,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不进来。”就拿我们学生说吧,要想学习好,上课就要认真听讲,老师的一举一动都要仔细观察。为什么在讲这个问题时老师声音那么大;为什么讲那个问题时,老师特意打了个手势。如果听课时东瞅瞅西望望,不能全神贯注,是听不好课,掌握不好所学内容的。

其次是“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告诉我们把握光阴及时努力,如果经常熬夜玩电脑游戏睡懒觉会影响身体,人也会很快衰老的。

另外,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受益匪浅,也是感触最深的。因为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我写作业时,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后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深入思考或查阅资料,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含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经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通常不高,甚至常被父母批评,也让老师跟着操心。我周围还有些同学,经常抱怨自己脑子笨基础差,自甘落后。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对自己没信心,因此就不能像学习好的同学那样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创造性地去学习。

读着这本书就像在读一片天空,深邃悠远。我要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从小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品行,为以后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6

谈到珍爱生命的时候,我们总不会忘记强调,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可贵的生命。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总是忘了赋予我们生命,无私哺育我们成长的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爱与关心,是因为他们的悉心照顾,我们才能够在一个优异的环境下茁壮长大。

这些天不知怎么的我把书房里的《弟子规》拿来翻了翻。当我看到“入则孝”的时候,我心里涌起了阵阵好奇与疑惑。“入则孝”说的是回到家就要孝顺父母吗?我好奇地查了查资料,果然就是这个意思。在孔夫子那个年代就开始讲究孝道,对于受到父母的爱越来越浓的我们怎么能够不去做一些孝顺父母的事了。

生命诚可贵,而这可贵的生命是谁给与我们的呢?这一切都是父母给与我们的。他们不但给了我们生命,还把我们养育成人。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父母呢?是的。一个声音肯定的回答说。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父母呢?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吧。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意思就是冬天要让父母亲穿的暖和,夏天要让父母凉爽。早上要问安,晚上要向父母亲请安。出门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事业不随便改变。同学们你做到了吗?

?弟子规》使我懂得了要在日常生活中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做一个有孝心的孩子。其次,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要文明,不乱骂人,做事要讲信用,说到做到。和别人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这些事都是每日不可不做的。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篇7

我读了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和出则弟,我知道了: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的读后感400字7篇

弟子阅读心得体会7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优质7篇

《弟子规》心得体会最新7篇

读弟子规的感悟心得7篇

学生弟子规心得体会7篇

弟子规个人心得体会7篇

弟子规的演讲稿7篇

弟子信的读后感5篇

看弟子规读后感8篇

弟子规入则孝读后感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