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观看作品中后,受到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通过观后感记录下来,优秀的观后感会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618事变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618事变观后感篇1
央视八频道的《西安事变》电视剧看完了。剧中尽量真实地重现了曾经影响中国命运的西安事变事件,也力图能更加细腻的刻画出影响了中国命运的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张学良。
张学良和杨虎城出于爱国救亡的拳拳赤子之心,决然发动了对蒋介石进行武力扣押实施兵谏的西安事变,在中共的帮助下,迫使蒋介石终于停止了内战,从而拉开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国序幕。
然而张杨两位将军的命运去因此事件的发生而遭罹了重大的转折,张学良事后被蒋介石软禁达55年之久,而杨虎城则被暗杀。剧情最后是张学良置杨虎城等将领的极力劝阻于不顾,执意亲自护送蒋回南京。蒋回府后,私宴张学良,宋氏兄妹作陪,饭中,蒋极为大度的许诺张学良很快就可以回去领兵去收复东北,同时故作轻淡的让张学良写份本次事件扣押领袖的请罪书,张学良竟又一次置宋氏兄妹的暗示于不顾,不假思索,慨然挥笔。待送走张学良后,蒋立即摸起电话,命令军事审判委员会马上开庭审判张学良。就此,张学良开始了被软禁55年的漫长囚徒生活,所有的领兵收复东北的梦想都化为了泡影。
其中剧中饶有兴味的是,当对张学良抱有极大同情心的宋氏兄妹质问蒋介石为何不守信诺时,蒋说的话很有意思:我不是没劝他不要来南京,可他非要来,我有什么办法?又说:南京政府不是我一个人的政府,连我都因管教不严而想引咎辞职,只不过他们不允许而已。言下之意,张学良是活该自投罗网。这幕场景既反映了老于政治算谋的蒋介石的`阴险,但更嘲弄性的讽刺了张学良政治上的幼稚和无知。
的确,抛开了正义和自己的实力去妄谈忠义,以书生意气和侠客精神想感动蒋介石,无疑于以肉饲虎、自投囹圄。其一生即有悲剧,其又怪谁?在剧中,就张学良最终的命运而言,真有虎头而蛇尾,令人扼腕惋叹又感到不值也!
里面有周恩来劝说张学良的一句话:政治是无情的。倒是可以警醒人们悲剧之所在。
当然,评论只是对于电视剧中,至于历史原貌究底如何,张将军为什么会最后选取那样的结局,就不得而知了
618事变观后感篇2
1931年9月30日,日本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发起了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战争。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事件,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步伐。日军提出“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鼓吹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全中国,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1931年8月,本庄繁加紧调整兵力部署,并去关东军驻地巡视,观看军事演习。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7名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以爆炸声为信号,早已磨刀霍霍的日军迅速向东北军精锐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了进攻。而此时,北大营中驻守的中国部队正在酣睡,他们以为那只是日军在进行军事演习,然而当炮弹投到军营内他们才醒悟到日军是在进攻北大营。
在九一八事件发生后,北大营的驻守军官曾向上级请示,然而蒋介石以安内攘外政策的电告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于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正是因为这种不抵抗政策,以至于从 9月18日“柳条沟事件”开始到25日一周内,日军占领了中国东北辽宁、吉林两个省的30个城市,并完全或部分控制了12条铁路线。在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东北大部国土相继沦陷敌手。几千万东北同胞由此开始了14年亡国奴生活。如果当时的政府积极抗战,勇于同日军进行较量,那么结果将不会如此,因为当时日军进攻北大营的兵力只有600多人,而北大营驻扎有8000多兵力。当时的东北军是有能力战胜日军的,就以为实际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他们消极抗战,一直损伤惨重。
618事变观后感篇3
师们、同学们:
今天我和大家共同追忆一段沉痛的往事,1931年9月18日深夜,东北军士兵被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
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抗战。这一战,就是14年。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和正义的追求。
每年在9月18日这一天,举国上下,汽车鸣笛,警钟长鸣。共同警醒这段屈辱的历史。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为民族而牺牲的先烈。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英雄。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是让我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要做一名胸怀大志、正直向上、热于求知的少年,为中华民族的未来做出贡献。
作为一名高中生,努力学习,不虚度光阴就是对革命先烈的崇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就是对国家的报效;刻苦勤奋,求知好学,就是对自己的未来应负的责任。同学们,踩着脚下坚实的土地,抬头仰望如洗的天空,走在美丽的一高校园里,难道你不会感激那些革命先烈吗?没有了他们,我们如何得到这样美好的生活?当你想起这些时,你还忍心,不努力学习,虚度光阴吗?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中华民族近百年遭受的苦痛,深深的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在9月18日这一天,在庄严的国旗下缅怀革命先烈,就是为了激发我们的斗志,激励自己的学习热情。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世界,则国雄于世界。”
同学们,让我们牢记昨天的屈辱,传承先辈的勇气,努力学习,立志成长,报效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奋斗!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618事变观后感篇4
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对中国进行侵略,但中国对帝国主义地反抗从七七事变后才开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当时的中国十分弱小,不敢正面和敌人交锋,只是想通过谈判、忍让的方式得到一点和平。想不到日本帝国主义不但没有让步,反而得寸进尺,变本加厉,这便有了后来的七七事变。在日本对卢沟桥一代进行挑衅的时候,中国战士毅然选择了反抗,拿起手中的武器,向小鬼子开火。
第二天晚上,战士们怀着同仇敌忾的心情向敌人发起了猛攻,双方一直激战到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中国人从此知道了一味退让是丝毫没有作用的,这只能让敌人更加的嚣张,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日寇依然不死心,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这个故事都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落后就要挨打。俗话说:“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只要落后,就会被帝国主义所欺凌,只有被宰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作为战胜,参加了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和会,这时候,中国享受的不是胜利者的荣誉,而是莫大的耻辱。国联向作为胜利者的中国提出了21条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了把德国以前在中国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就充分说明了一个国家只要落后,他的权益就无法受到保障,只能任人宰割。但在弱小的国家收到欺凌时,选择逃避,是没有一点作用的,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嚣张,他们永远都不会满足。哪怕国家再弱小,也要和侵略者进行斗争,只有反抗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才能维护自己以及国家的尊严。
这使我想起了发生在明朝那场保卫北京城的故事。当时,明英宗亲征,却在土木堡被瓦剌打败,明朝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阵亡,瓦剌乘虚而入,一举包围了北京城。这时摆在大家面前的只有三条路,投降,逃跑和反抗。当时的兵部侍郎于谦决定要和瓦剌决战与北京城下。在他的带领下,明军最终取得了胜利,把瓦剌赶出了北京城。
如今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的军事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没有那个国家再来侵略我们。虽然是这样,但我们这一代仍然应该好好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让和平之光,永照这块大地!
618事变观后感篇5
“为了胜利,为了胜利……”看了纪录片《为了胜利》之后,在离开影剧院时,我喃喃自语。
影片忠实地记载了这四大抗日重大事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以及1945年日本投降事件。在血与火,泪与情,爱与恨的交织中,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讲述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基本历程,展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抵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历程。
61年前的8月,中国人为胜利狂喜,也为苦难悲泣。是否还记得那场战争?是否还了解那场辛酸的战争?历史过去了,而记忆还在……
安静的剧场里,大家还沉浸在对历史的思考中,空气弥漫着压抑的情感,我心潮澎湃!抗战胜利是我国近代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举,既有些喜悦,又有些悲痛,有些气愤。喜在我国人民经过了十多年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胜利了;悲在为了这个胜利牺牲多少仁人志士,又有多少中华儿女为这一胜利献出了自己的热血与生命。七七事变中,一位位不屈的战士倒在充满血腥的泸沟桥上,石狮子仿佛也在为他们哭泣。南京大屠杀中,日本侵略者竟视中国人的生命为草芥,进行了一次次的杀人比赛,将手中的屠刀向无辜的中国人挥去……。几年之后,当我们举国欢庆,庆祝抗战胜利时,可现在的日本政府高官却供奉着战犯的神位,毫无歉意,可见他们依然猖狂。
往事依稀,现实催人。澎湃的心在激昂中渐渐趋于冷静。而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又有多少呢?“抗日战争”对一些人来说,不过是一个词罢了,他们有没有想过,我们今天和平、安宁的生命是革命先辈抛头洒热血,用他们的生命换来的。也许我们除了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了解这段艰苦的历程之外,更要紧的是要踩稳脚下的土地,以执着的.干劲和高昂的斗志去开创新的胜利!
618事变观后感篇6
读完《七七事变》这篇文章之后,让我感触颇深。
这篇文章反映了七七事变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日军无耻的行为和表现了八路军与新四军不怕为国牺牲的精神。
文中写道:“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边以进攻卢沟桥为目标,举行军事演习。他们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了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县开枪炮。”这段文章反映出日军的无耻和狡诈的行为,为了占领我国领土,利用谎言想进入宛平县,我军不同意他们便开枪开炮,强行进入,表现出了他们丑陋的面孔。而在战争中为战胜敌人,有很多战士光荣的牲在卢沟桥的桥头。其中,二十九军副师长佟麟阁和二十九军师长赵登禹也光荣牺牲,他们这种为国捐躯不怕牺牲的精神真让人敬佩。
历史告诉我们,7月7日不是一个平凡的日子。看,宛平城墙上的弹坑依然有血的痕迹!听,卢沟桥畔的晨风似乎在诉说!血祭卢沟,国人难忘历史,面向未来,我们任重道远!74年前的今天,在战云密布的卢沟桥畔,日军帝国主义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同样在这一天。宁死不屈的中国军民向侵略者射出了抗击的子弹。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华民族同提人抗争,共赴国难,投入正义的抗战中,血雨腥风,艰苦的8年抗战,是100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今天重温历史,既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胜利,同时更是为了珍惜和平,为了开创未来。以史为鉴,才知和平的珍贵。
今日抗战胜利60周年,我有太多的话要说,但更多的是等着我们为国家盛强。为世界和平风险智慧和力量的强大动力!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真正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的人民。百姓得可怜,当时敌人的可恶,当时的战士们的英勇,战士们是用他们的血和身躯为我们现在的生活铺下了一条大道!
618事变观后感篇7
在美好的今天,我仍然不能忘记九一八事变,不能忘记那悲惨的画面。
记得有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我国东北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日军野蛮的侵华行为感到愤怒。九一八,九一八,国耻啊!它使同胞们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让鲜血染红了东北的松花江上,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啊!
目前,世界呼吁和平,地球呼吁和平。那我们就有理由抛开一切历史去维护和平吗?不错,我们不要战争,我们呼吁和平。但我们不可忘记过去,一味而无知的维护和平,我们不能忘记日中战争,不能忘记可恶的日本人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撒过野,不能忘记他们曾在这片属于中国人的土地上随意践踏。邪恶是不能战胜正义的,中华民族站起来了,日本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伟大的中华民族有力的阻挡了他们的计划。但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作为一名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应该牢记“九,一八”事件。
九一八,九一八啊!黑暗。惨烈。激战。痛苦。光明。这一切的一切,总是让我们对日本人不但没有诚实的将历史还原,还施以狡辩,篡改历史。但历史留下的罪恶是难以洗净的,这个罪名,将永远在日本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回顾历史,我为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而骄傲,我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能说一口中国话,写一手方方正正的中国字而感到骄傲!我感受到,在中国母亲的怀抱里是很温暖,很温暖的。
难忘九一八,难忘国耻日,难忘中国的土地曾被践踏过,难忘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618事变观后感篇8
今天我们观看了《七七事变》的爱国电影。我心中的感触很大。
在这部影片中,我知道了日本人曾经侵略过中国。中国的老百姓深受其害,许多人离开妻子、儿女,上阵去抗日,可最总大部分人战死沙场一去不回。
在日本刚开始攻击我中国的百姓,占领我们的土地的时候,当时的领导人蒋介石认为日本是弹丸小国,不足以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坚持不抵抗的政策,而我们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主席认为应该全面反击,导致了东北、华北等地的沦陷,就是因为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让我们富饶的东北地区被占领了,东北人民沦为亡国奴。难道蒋介石口中的造不成任何威胁就是这个意思吗?当看到这里,我心里仿佛生起千丈怒火,多少祖国的花朵在家园被一群外国人践踏、踩踏,当时有一个场景,日本人教育自己的孩子说:"这是中国的馒头,想吃的话就去攻打中国,因为那是我们的土地!"日本人的野心是何其之大?而这时的中国领导人蒋介石还没反应过来,等到八年抗战结束,已经有数不清的战士死在战地,像南京大屠杀中的,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没能幸免,在这段时间里,涌现出很多爱国英雄人物拼命地抵抗,在这屈辱的历史中写下了一卷又一卷不朽的传奇。
现在国家强大了,有了自卫的能力,而那些英雄却没有看到这激动人心的一幕,因为他们已经永远永远地长眠于地下了……
看完了影片,我想起了上个学期学过的一句话,"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以后,我要好好学习,为祖国出力,让这样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
618事变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