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读后感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写读后感可以加深我们对书本内容的理解, ,优秀的读后感可以使我们的感受更深刻,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封神榜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封神榜读后感5篇

封神榜读后感篇1

?封神演义》是许仲琳、李云翔著于明代之作,以商周易代,武王伐纣为历史背景。本书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历史演义,只能视为一本发扬思想的神怪小说,即为“神魔小说”。其实。这是一本集历史与神话,集涵养与精神并集神佛与妖魔与一体的好书。读完这本书,我仿佛就穿越回了那一段兵荒马乱,金戈铁马的年代。

本书最令我痛恨的人物是商纣王,他是一个贪得无厌,宠幸小人,喜好酒色之人。他不听忠良的谏言,造虿盆灭忠良,首创炮烙之刑。他还搜刮民脂,敛财建鹿台,不理朝政,十分昏庸。本书以纣王的形象警示后人,不得贪心,要接受别人的劝告与教导,为官者,也要与老百姓一视同仁,同甘共苦,更不能在生活本来就不宽裕的老百姓身上搜刮,使他们原本就清苦的生活雪上加霜。当武王与姜子牙率军攻入朝歌,纣王在鹿台投火自焚,真印证了“恶有恶报”这一说。

好书,往往能用寥寥几笔,勾绘出一幅动人的场面。《封神演义》亦是如此。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神战画卷。这一回写得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用无数个动词和比喻、形容,连贯、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场激烈的血战。同时,还排比了多种武器,战斗激烈的程度可见一斑,真可谓“玉虚门下一干如狮子摇头,狻猊舞势,只杀得山崩地塌。”(书中原文)虽说本书是文言文,但就算隔着这一层,我们仍然可以跨越时空,来到临潼关,窥见这一场震天动地,天昏地暗的战斗。

虽然这本书主要赞扬了惩恶扬善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同时也批评了一些不积极的伦理观念。令我唏嘘的是第十四回《哪吒现莲花化身》,文中少年英雄哪吒,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竟追杀其父李靖。这对于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中国来说,实在是不符“百善孝为先”。更令我惊讶而气愤的是最终姜尚封神之时,竟只从天命,将不管正义与否的全部人物,全搬上了封神台,乃至助纣为虐的奸佞小人也在封神榜上有一席之地,又只是一味的赞颂明君。这一点也大大削弱了本书的积极意义。从这两回,我又学到了两个道理:一是孝敬长辈,兄弟和睦;二是不能遵崇命运,更要敢于同命运抗争。

不管是褒是贬,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这本书不仅打动了我,更在民俗、民间信仰中都留下了其影子。这本书的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让我们一起,多读好书,多读经典,品味其中的妙处。这时候,我终于从战火纷飞乱世的年代,穿越回到了今天。

封神榜读后感篇2

今天读完了小说《封神演义》,有很多的感慨。

?封神演义》说的是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纣王,他荒淫无度,残暴凶狠。在狐狸精妲己的挑唆下,日夜歌舞,神魂颠倒,杀害忠良,荒废朝政,内乱四起,民不聊生。姜子牙顺天意在众神的帮助下,辅佐周武王打败纣王,消灭商朝建立西周的故事。

孟子曰:顺天者存,逆天者亡。这个天就是天意,就是民心民意。纣王作恶多端令人发指,他敲骨验髓,剖腹验胎等残暴行径传遍朝歌城内外,官员们心灰意冷,人心离散。纣王失去了民心,百姓们痛恨,举国声讨,盼望着由姜子牙辅佐的周武王的军队早点攻占朝歌,杀掉昏君,解救他们。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昏君纣王在大军压境,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焚于摘星楼,商朝建国相传十世,最终毁灭在纣王的手上。周朝吸取了商朝的教训,顺应了天意,实行礼仪仁政,受到百姓的拥护。

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顺民心顺民意,这是历代朝政得以长久相传的法宝。百姓的呼声,百姓的利益,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利益。纵观历史凡是顺民心顺民意的朝政,往往是政通人和,经济发展,国家兴旺。反之则相反。读史使人明鉴。虽然《封神演义》是一部神话演义小说,但它并没有脱离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人文历史,依然启迪着人们去思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是在不断的发展。两千多年过去了,人类已经从专制残暴的君主时代走到了民主文明的今天。顺民心顺民意,依然是治理国家的宗旨。是制定国家各种法规的依据。治理国家如此,依此类推治理企业、公司、学校更应如此。尊重人权,尊重人格,人性化管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是当前百姓的呼声,也是历史潮流的必然。

封神榜读后感篇3

假期大片《封神榜》想必在大家都看了,百家宗师,人神之祖,神机妙算的姜尚姜子牙正义禀然,英雄大气的武王姬发,贪婪残暴,昏庸无道的殷商纣王都是故事的主角,精彩的电视连续剧既丰富了我玩中学的生活,也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封神榜》又名《武王伐纣外史》《商周外国全传》改编了殷商末代君主纣王无道,武王姬发牧野之战推翻商的故事。作者是明朝的许仲林,他把武王伐纣与一些民间幻想神话联系在一起,到最后姜子牙封神成了一书,神话与现实相结合,使这部周兴周灭的历史背景十分丰富,为人们展现了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故事讲了纣王无道,女娲下凡后思女娲美色,最后费仲引苏妲已入宫,纣王一心只贪图享受,不理朝政,谁知苏妲已被狐狸精护体迷惑了纣王,使纣王做了种种错事,引得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周武王请神人姜子牙下山,周伐商、牧野之战,纣王兵士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

神话传说《封神榜》里纣王是一个神力天生,王气凝集,法力无边,据《史记》说:真的纣王虽无神力,但他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这么一位法力高深厚感情的天神君主帝辛最后却败在凡人姬发手里,这就是演义中阐述的邪不胜正的道理。故事里申公豹有玉虚门、碧游宫法术,却让姜子牙神鞭打死,闻仲闻太师本领出众,法力高强,最终魂归绝龙岭,死于云中子火柱下,抗日时,日本鬼子再聪明、再厉害,也被中国人打败,到今天,再大的贼不也都难逃法网,绳之以法了吗?所以,牙永远不胜正的,我们就要做正义的人,否则,后果就是纣王的悲剧。

纣王无道宠妲已,制造惨剧文武屈,广兴土木苦黎庶,天下荒芜怨声齐。

西方圣明该出世,姜尚垂钓陷潘溪,文王渭水聘吕望,灭纣兴周封神义。

封神榜读后感篇4

看过陈浩民主演的《封神榜》的朋友肯定对一个情节非常熟悉:商朝四大天王李靖在打败鸾凤和鸣两只神鸟后,取得了由轩辕帝留下的“忠、义、孝”三支神箭。这三支神箭分别专门斩杀不忠、不义、不孝之人,而且不会伤及无辜。由于哪吒的离奇身世让李靖一直耿耿于怀,并视哪吒为会对大商不忠的妖孽。在得知哪吒带着雷震子一起回到朝歌并生出事端后,他决定用这两个妖孽的的性命来试这三支神箭的效力。

在他射出第一支“忠”箭时,“忠”箭直接穿过闹市射向哪吒,幸好哪吒有混天绫护体才得以保住一命,紧接着李靖将“忠、孝、义”三支神箭齐发,相信这三支神箭定能取了这两个山精妖怪的性命。结果令人惊奇的是,三支神箭在追踪到哪吒后竟互相打了起来,“忠”“孝”两只神箭与“义”箭展开了搏斗,最终“义”箭取得胜利,其余两只神箭战败而归。然而,这样的剧情设计并非仅是提高戏剧性的噱头,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朴素的法文化观念中“忠、孝、义”这三者之间关系的体现。

由于商纣王荒淫无度,置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而最终哪吒成长为灭商的一员大将。从商朝这个国家角度来看,哪吒推翻商朝的举动实为不忠。哪吒从小因自己被抛弃且父亲一直对他有成见,因而他对父母更多的是一种叛逆以至发展到后续的“削骨还父、削肉还母”。此乃是对《孝经》所倡导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观念的严重挑衅。因而,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哪吒的种种行为都是不孝之至。然而“义”箭为何又要帮助哪吒对抗“忠”、“孝”两只神箭呢?原因就是哪吒助力西伯侯灭掉商朝就是顺应天意,救民于水深火热、义薄云天之举。这一观念最终在西周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中得到印证。西周统治者虽然强调人世间的权力仍然是来自上天,由上天作出选择。但较之于夏商更为进步的一点就是,西周统治者还提出了“天命糜常”、“皇天无亲,唯德是辅”的观念,即人间的君主一旦失去应有的德性,也就会失去上天的保佑和庇护,天命随之消减或转移,新的有德者所领导的新国家、新政权就会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忠、义、孝三箭的较量实则是法文化“忠、义、孝”三者之间的较量。自古也有“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讲的一种情况就是为人臣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报效祖国的工作上。因而,无形中也会削减照顾家人的时间和精力,应尽的孝道无法尽到。然而更有意思的是古时候的“忠”中又有“愚忠”的概念,这体现了古人已经开始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界定是否是“愚忠”的一个最高标准,在我看来,即是当事人所持的观点及做出的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衡量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较为准确的指标就是“正义”。然而何为正义呢?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有较为细化的分解:正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自由平等原则,第二是机会公正和差别原则二者的结合。再回到《封神榜》中,商纣王骄奢淫逸、暴虐无度严重挑衅了正义的观念。所以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忠、孝、义在博弈中,“义”箭占优势成为了必然。这就告诉我们:义作为最能广泛代表民众意愿价值是要高于忠这一仅反映国家利益的价值。只有“忠”于的国家利益真正能够代表广大民众意愿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潮流时,这样的“忠”才值得敬畏、值得遵循。同理,对于家族而言的“孝”也只有在根植于正义观念中才能获得世人敬仰的力量。

忠、孝、义的排序其实反映的就是历史价值的选择和博弈。三者互不相同,又相互影响。有国才有家,然而只有“国”真正能尊重每一个个体并给予其应有的发展空间时才能给百姓一个真正温馨舒适的“家”。尊重源于正义,在浩浩历史长河中,义是忠、孝得以延续的源泉,其代表尊重民意,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力量。

封神榜读后感篇5

?封神演义》是一部著名的民间传说,里面述说很多人物、故事。

整本书主要说了:纣王看见了女娲的美色,找了一个狐狸精做贵妃,还有两个奸臣伴在左右。于是纣王就残害百姓、杀害忠良。于是姜子牙便下山投奔西岐,最后灭了纣王,还立了封神榜。

书中还有我们熟悉的人物,例如杨戬、哪吒、土行孙,一章章故事中包含了瑰丽无比的神奇想象,气势磅礴的人妖鬼神的阵容,奇异古怪、变化无穷的斗法场面——这些精华使我眼前一亮,大肆阅读。

四十一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十章:孔宣兵阻金鸡岭。孔宣是一只修炼千年的九色孔雀,他身后有黄、蓝、黑、红、白五种颜色的光柱,用手一抖,将领或兵器就会被收走,颇像《西游记》中兕怪的金刚琢,可以收走所有武器。最后,西方极乐世界的准提道士来助阵,破了孔宣的妖术。之所以喜欢这一段是因为:这一段的孔宣法力高强,众将敌不过,有一种一波三折的感受。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小人的话听不得,否则会引来杀生之祸;要明白谁对谁错,不要为错的一方效力,还知道了不论多好的人,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磨炼出来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百姓顺和,国家延续,百姓不和,国破家亡。纵观历史,凡是顺民心、顺民意的朝政,都政通人和,经济发展,国家兴旺。读史,使人明鉴。水宜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封神榜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

春节作文读后感5篇

读后感1200字5篇

旗手的读后感5篇

橡树的读后感5篇

曹文轩的读后感读后感5篇

读后感的作文读后感的作文通用5篇

边城读后感参考5篇

秘密花园的读后感读后感5篇

蓝色的海豚岛读后感读后感5篇

城市的读后感5篇

封神榜读后感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6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