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晏观后感推荐6篇

时间:
lcbkmm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在写观后感的时候,需要联系我们的生活实例,只有在分析了活动情况后,我们才能够动笔写观后感,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晏观后感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晏观后感推荐6篇

中国晏观后感篇1

每年的春节过后,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都会牵绕着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让我感动好久,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那思绪牵绕着我又回到了今年的颁奖台上……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是啊,多好的颁奖词,张玉滚,我永远记住这个名字,你是我们河南人的骄傲,你虽普通但最伟大,你展现人性最高尚的精神境界,你的精神会一直鼓舞着我们每一个国人,激励着我,努力,追梦!

中国晏观后感篇2

100多年前人类史上遇到了最大的海难,1912年泰坦尼克号遭遇海难而沉没,海难造成了2224名船员及乘客中,1517人丧生,其中只有极少数具遇难者遗体被寻回,而说起电影《泰坦尼克号》,人们往往想起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那句“you jump, i jump”的爱情誓言,然而甜蜜美好的爱情故事里面隐藏了不为所知的历史真相,近期的一部电影更是把沉溺在泰坦尼克号里面爱情故事中的人们拉回了现实,得知当年所隐藏真相的人们在网上引起了热潮,人们困惑当年发生了什么,真相又会是什么,或许即将播出的纪录片会将当年的史实公布于众。该影片就是4月16即将播出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纪录片。

纪录片由罗飞执导、好莱坞殿堂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担任监制,在影片中的预告片中我们能够了解到在100多年前泰坦尼克号海难中所有幸存者都被送去纽约港口,人们用英雄般的礼遇迎接他们,而六位中国幸存者在被救上之后销声匿迹,六位幸存者的求生经历也被刻意抹去,或许《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纪录片会将这段消失的历史全盘托出,让更多观众知道这段真实的故事,沉睡了一百多年的真相终究会公布于众。

100多年前,六位幸存者在当年海难中发生了什么,身上又经历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他们身上那种顽强的生命力,强大的求生欲精神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电影《泰坦尼克号》有着浪漫深情的爱情故事,或许今后再想起泰坦尼克号,我们不再只记得那浪漫的爱情故事,更多记得的是在那甜美的爱情故事背后中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晏观后感篇3

在观看2016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中国女排颁奖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以3:1击败塞尔维亚队,又一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赢过我们的荷兰、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升起的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的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2016感动中国给予女排的颁奖词:“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在中国女排再夺奥运冠军后,一段话在网络中盛行:“有人曾经问,女排精神是什么?”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

中国女排承载着国人太多的荣耀记忆,郎平说:“中国女排的精神一直都在,并不会因为输赢而改变,这就是女排精神的传承。”的确,在奥运赛场,让一个运动员变得伟大,让一支球队成为传奇,让一场比赛荡气回肠、成为人们日后津津乐道的经典回忆的,确实往往是某种超乎竞技的精神。女排姑娘拼命苦战为国争光的背后,是平时的艰苦奋斗,是赛场上永不磨灭的斗志,是多年来凝聚成的“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在里约奥运上又一次被女排姑娘出色的表现诠释出来,这就是永不过时并赋予时代内涵的“女排精神”。

我相信,熠熠生辉的女排精神将激励中国运动员在竞技体育上不断创出佳绩,更将激励中国人上下同心共铸中国梦。向中国女排致敬,让顽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女排精神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提高自己,成长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中国晏观后感篇4

落叶飞扬的乐章,是树木对大地的滋养的感恩,丝缕飘荡的晴空,是白云对蓝天哺育的感恩。

感恩之心,既能幸福他人,也会快乐自己。学会感恩,是为了回报他人而付出的点滴行动,学会感恩,是为了道德的甘露滋润心灵。

生活在幸福的日子里,我的思绪是飞得很远,如果我是花朵,我会感谢绿叶无怨无悔的奉献,我还要感谢它甘为陪衬的胸襟和气度,如果我是蜜蜂,我会感谢花朵慷慨无私的馈赠,我还要感谢它的宽容与仁慈;如果我是大树,我将感谢太阳赋予我生命的力量,感谢大地给我坚定的支撑,如果我是小河,我要感谢上苍,因为你赐给了我响亮的歌喉和永不疲倦地身躯。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对责任的承担,对道义的坚守。心中充满感恩之情,才会想到回报,才会想到奉献,感恩父母,你就会承欢膝上,让他们安度晚年,感恩伴侣,你才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感恩朋友,你才会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感恩生活,你才会热爱生活,回报社会。

亲爱的同学,当你吃着可口的饭菜的时候,你会感激父母的无私关爱吗?当你坐在舒适的教室里的时候,你会感激老师的辛勤栽培吗?当你在舞台上取得成功时,你会感激你的朋友门的支持吗?请不要吝啬自己的感恩之情,当你得到亲人或朋友的关爱的时候,你至少可以忠诚地说一声:“谢谢。”报之以诚挚的笑脸;当别人需要帮助与支持的时候,你同样可以用宽容的心态伸出自己热情的双手,因为心存感恩,才会珍惜拥有,珍惜幸福。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矾,能让所有的渣滓慢慢沉淀,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那些浮躁不安的思绪也一定会慢慢消失。

中国晏观后感篇5

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上,苏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中国人、亚洲人。这种突破创造了历史,这种突破振奋人心,而苏炳添的那种坚持“进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半决赛中,苏炳添在第三小组第四道。发枪前,他揪了揪紧身衣,双手合十,大拇指与食指摆出一个“一厘米”的手势。赛后记者跟他求证手势的意思,他说这是提醒自己“进步一点点就好”。

苏炳添的“进步一点点”是中国人的一大步,也是亚洲人的一大步。但是这“一点点”是突破极限的挑战,是要建立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与自我突破上。苏炳添说,自己从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时间。此后,他又为自己制定接下来的0.01秒的目标,“听起来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尝试。”

为此,他保持严格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坚持训练,让自己的身体机能在32岁还保持在巅峰状态。就是为了能不断实现“进步一点点”。

在知乎上回答“长时间坚持做一件事是种怎样的体验时”,苏炳添也说训练很累,“很枯燥,有时候确实练着练着就会想,太累了,明天还要练啊太累了,还要练那么多年,怎么坚持啊……”但他也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一个再次挖掘自己潜力的过程。”

苏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成功闯入奥运会决赛,成为中国奥运历史第一人,刷新了亚洲纪录。这背后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始终如一的坚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记录可喜,但这些站上世界顶尖赛场的运动员身上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更可宝贵。“进步一点点就好”不仅是苏炳添的追求,更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座右铭。

我们常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立长志者,不期速成,从“进步一点点”开始,坚持“进步”,必将会离目标越来越近。龟兔赛跑的故事,“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语,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坚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例子:有人说要减肥,然后呢,就一顿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饿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这种状态明显不可持续,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减肥”仅仅成了一句天天挂在嘴边的口号;有人说要阅读,让自己变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看了两页之后觉得“太有深度”,弃之……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曾经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同样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图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学会循序渐进、持续发展。“进步一点点就好”,就是这样。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我们也应该提醒自己,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好”,即使只有“一点点”,但只要能坚持下去,数年如一日,十数年如一日地“进步”,就算我们破不了中国纪录、亚洲纪录,但终归能挖掘出自己潜力,实现更好的自己。

中国晏观后感篇6

今天,老师带我们了解认识了一位英雄——第一任核潜艇的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革命英烈彭湃之子。

彭士禄爷爷为了从事的核潜艇事业数十年来一直隐姓埋名,国家对他的身份一直隐藏着,所以有很多人不认识他。

彭士禄的母亲在他3岁时被国民党抓去了,不久后便英勇牺牲,而彭士禄的父亲在他4岁时也壮烈牺牲了,从此,彭士禄便成了孤儿。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奶奶抱着彭士禄住进了一家老百姓家里,前前后后住过20多户人家。不久后,彭士禄被国民党捕去,而他的两个妈妈也先后被捕去,两个妈妈也献身了,那年彭士禄10岁,在奶奶的打听下和狱友的帮助下,他逃了出来,但很快又被抓了回去,直到15岁,周恩来才找到他。

之后,他凭借优异的成绩争取到了留学的名额,回国之后,他负责起了核潜艇的设计工作,并隐姓埋名多年。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诞生了,并取名为“长征一号”。1974年,核潜艇正式加入了我国海军。

今年,彭士禄出现在医院,他坐着轮椅,鼻子里塞着鼻饲管,手里抱着一个维你小熊,因此被护士们亲切地称之为“维尼爷爷”。

中国晏观后感推荐6篇相关文章:

说中国赞中国演讲稿推荐7篇

中国时刻观后感6篇

中国911观后感参考6篇

汉字中国观后感6篇

2024年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6篇

《感动中国》的观后感模板6篇

感动中国观后感优质6篇

2024中国人物观后感模板6篇

中国诗词大会观后感最新6篇

中国晏观后感推荐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36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