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一篇读后感可以强化同学们对名著片段的分析,大家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将书中内容记录下来,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1
我们的童年科技发达,有手机、电脑、ipad、微信,还有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你可以在家里了解此刻世界上正发生事情,你也可以足不出户品尝着各地的美食,随时随地与朋友面对面交谈……既管如此,我却觉得,这远不如爸爸的童年好玩有趣。
爸爸童年干过很多有趣的事,比如:自制弹弓、捉蜻蜓、捕鸟、捉鱼虾……但令他最印象深刻的事是钓鱼那一次。
那一次爷爷奶奶到地里干农活去了,爸爸和他的小伙伴们玩腻了。于是爸爸提议到河边去钓鱼,因为他们不敢捉蚯蚓,思来想去最后把主意打在了早上家里刚买的那块肉上面了。爸爸把整块肉切成蚯蚓形状的小肉条,带上钓鱼工具,还有信心满满地出发。
他们来到小河边,把一切准备好,开始耐心地等待鱼儿上钩。好一会儿,鱼终于上钩了,爸爸兴奋从石头上跳了起来,手中紧紧地握住鱼杆,生怕鱼儿连着鱼杆一起挣扎着游回水中深处。爸爸使劲地把它往回拽,可这只鱼儿力气实在太大了,爸爸差点一起掉入水中。其它的小伙伴看见了都飞奔过来帮忙,他们一起使劲,鱼终于“举白旗”了,正当他们欢呼雀跃时,不知谁把放在桶里的肉打翻了,肉全到掉到了河里。爸爸心急如焚伸手想去抓住肉,这时鱼儿好像算好这一切突然也开始挣扎起来,从鱼钩挣脱开来,另一边肉也全部掉进河里面。爸爸垂头丧气的回到家中,可想而知,爷爷奶奶请他吃了一顿“竹笋炒肉丝”。
还有一次过新年,爸爸因为贪玩拿着压岁钱买了鞭炮玩。他把鞭炮插在了“新鲜出炉”的牛粪上,用香点燃了鞭炮,结果他躲闪不及,牛粪就如同石子投入水中溅出的水花,溅得爸爸一身上下的新衣服都是。结果由于这件事不敢回家,最后免不了一顿毒打。
爸爸的童年虽然艰苦,但是快乐不减、笑声不断。睡梦中的我好像也来到爸爸的年代一般,经历了这些事。虽然现在的我们能从农贸市场,从超市轻而易举地获得各种美味的食物、新式的玩具,但是那份自己“动手”而来的“野趣”却是我们所无法获得的。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2
这几天谢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本书——《童年》,《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三部曲之一,同时,也是他最伟大的一部作品。
他4岁丧父,跟随着慈祥的外祖母一起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去生活。
外祖父家里十分不和谐,每天,每时每刻两个舅舅都要吵架,不得安宁,天天都在为争母亲的嫁妆闹得不可开交。阿穆沙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不禁让人们为他的痛苦遭遇感到十分心酸。
再看看我们的童年,再看看阿穆沙的童年,他是因为经历了很多,受到了很多磨难,还很快的适应环境,这些磨难影响了他的后半人生,使他成为了苏联著名的作家。而像我们现在,小孩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根本不需要操心生活的一点事儿,可以说没有几个孩子能独立……
并且在他们那个时候,战争吗?那可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阿穆莎小时候上学的孩子很少。可还是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
而再看看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在阿穆沙那个年代,生活在硝烟战争中,孩子们上学时还都十分认真用心。而现在呢,一流的教具,一流的老师,就连黑板都是最先进的科技设备,而在这么先进的,舒适的教室里,还有的同学上课开小差,甚至睡觉。在按了摄像头的教室里,这些所作所为情何以堪?
同学们,阿穆沙的童年如此悲惨,他照样成才,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下学习,不更应该好好学习吗?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3
我看过许多的书,有:三国演义、简爱、捣蛋鬼日记,九十九个成功育心的故事等等。如果你想听听我和书的故事,就“王母娘娘开蟠桃宴—聚精会神吧!
周末,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想找本书来解解闷。于是,我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高尔基的《童年》来看。以往我看书都是囫囵吞枣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书。可是刚看到几页,就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几页。看着看着,我有点同情小时候的高尔基。他才那么小,就承受那么大的压力:被家里人欺负、被家里人打,想看书的时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没有人的情景下看,如果看见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话在那个年代,肯定也会像高尔基那样被大人们虐待,可是幸好我生活在21世纪,哈哈!我暗暗庆幸自我生活在21世纪。看看我们,丰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时犯错了,向爸爸妈妈发发嗲,就蒙骗过关了。生活得像个小皇帝、小公主一样。上一次,我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考上北大的大学生,20几岁了,什么事情都要依靠父母,连日常的事情都不会做,早上吃饭的时候,鸡蛋都是妈妈在剥,记者问他:“你为什么不自我剥鸡蛋呢?”而他却很淡定地说:“我不会剥鸡蛋。”听到那里,我不仅仅大吃一惊,这么大的人了,连鸡蛋都不会剥,那他考上北大清华又有什么意思呢!看到了高尔基的童年,和想起了电视的报道,突然明白了什么,我们应当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
干干家里活,让他们不要那么累,在有生存本事的情景下也要好好学习。在高尔基的那种艰难困苦下,还是那么好学,成了大文豪,所以,我们应当向他学习!
?童年》这本书个我很大的启发,我提议大家也能够看看,里面的资料可真是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4
?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写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童年和少年时代的生活,于是列宁告诉高尔基应该把自己的经历写成一本书,高尔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在不久高尔基以书中形象描绘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最痛他,外祖父不喜欢他,舅舅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那个年代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现在孩子的童年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现在的孩子多幸福啊!被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读书,放学有家人来接,回家有吃不完的零食,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会有人欺负,而高尔基那个年代呢?他很少有安宁的日子,几乎每天都有人伤害他,辱骂他,欺负他,而他每天的乐趣却只有打开书那一会,他会把所受到的这些全忘记,其实有时我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些人喜欢干这种损人又不利已的事呢?这种毫无意义的事值得在一个小孩身上去做吗?
所以不管是小孩、大人都就该珍惜现在美满,幸福的生活,孩子们更应该在童年时代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一定要好好珍惜。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篇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些只属于自己,而又独一无二的回忆。但是每个人的童年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都与众不同。很多人的童年都是幸福美好、无忧无虑的,但是他,高尔基的童年,在我眼中却是意外的凄惨悲凉。那些回忆像一道道烙印留在他身上,让他永生都难以忘怀。
这就是高尔基的《童年》,就在这个高尔基的书中。在这个假期的某一天,我翻开了它,情绪渐渐随着书页忽起忽落
他幼年丧父,年幼的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父亲已经离他远去。于是他和母亲搬到了生性暴躁的外祖父家里,耳闻目睹了当时社会的丑恶和苦难。他时常因犯错而遭到痛打,他的两个舅舅也时常因分家产而争吵、甚至大打出手。而小小的它,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渐渐长大的。
故事中自私的外祖父,贪财的舅舅,冷酷的母亲,善良的外祖母……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而在我心中象征着坚强、乐观而正义的无疑是外祖母,她的精神代表着那时社会的希望。
就算如此,我的童年和他的童年简直有着天壤之别。在读过《童年》之后,我越发觉得应该珍惜现在的生活。至少从现在起,我应该满足自己现在的生活那么幸福。这些也算是为了以后,更是为了将来,为了直到我去到那个“人间”的那一天。
?童年》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让我体会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童年。我想,它是在告诉我:只有坚信善良,追求希望,珍惜现在,当一个乐观的人,光明才会来到。
高尔基的《童年》读后感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