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读后感之前,一定要先找到个人感受最深的部分,读后感是最能够体现阅读价值的一个途径,走心的读后感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下面是好文档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金庸传的读后感8篇,感谢您的参阅。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1
临近期末考试,快递员送来了一个包裹。我看了看上面的发货单,是寄给爸爸的。爸爸把包裹打开,是在当当网上购买的一本金庸写的小说《射雕英雄传》,这本书又厚又大。我对爸爸说:“我能不能看呀?”爸爸一边把书放进书柜里,一边说:“当然可以了。不过,等你考试完了暑假时再看。”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我考完最后一科回家时,高兴的问爸爸:“我现在可以看《射雕英雄传》了吧?”爸爸笑着说:“当然可以。”
我小心翼翼的从书柜里拿出了《射雕英雄传》,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这本书讲的是宋朝时的故事。当时金国要攻打大宋。郭靖的爸爸和杨康的爸爸是一对好朋友,两人都会武功。有一天,金兵来到他们村子里。郭靖的爸爸和杨康的爸爸大战金兵,结果郭靖的爸爸不幸死了,郭靖的妈妈当时正怀着孩子,得知丈夫死去,又气又急。后来到了蒙古。
小郭靖是一个勇敢、不肯服输的人,妈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跟他讲宋国的事情,培养了他的爱国意识。郭靖得知爸爸因为反抗金兵而战死时,更是要报效祖国。全真道人丘处机和江南七怪订了约,丘处机教杨康,江南七怪教郭靖。郭靖天资愚笨,开始学武进步慢,但为人忠厚,后来遇到了很多大师传授武艺。杨康已改名完颜康,是大金国的王子,他天资聪明,但放荡不羁,认贼作父。
在书中,我为黄蓉的聪明而感到惊叹,为杨康的做法感到愤怒,为江南七怪中六人不同时间牺牲而悲伤,也曾误认为六怪是黄药师所杀,恨起了黄药师。
这本书虽厚,但很快就被我看完了。之后,我又看了《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鹿鼎记》、《神雕侠侣》、《侠客行》、《碧血剑》、等各种金庸笔下长短篇武侠小说,这些精彩的内容和优美的文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2
张无忌和周芷若拜堂成亲时,赵敏独自一人前来抢亲,我记得范遥曾委婉劝阻,说到:世上不如意事十居八九,既已如此,也是勉强不来了。赵敏回道:我偏要勉强。张无忌曾答应赵敏三件事,这第二件便是不能和周芷若成亲,她勉强了,是以也赢得了自己的爱情。
不是人人都这般幸运,也不是人人都这般选择。勉而不强,当是郭襄。杨过曾送郭襄三枚金针,说道:我见此金针,如见你面。你如不能亲自来会我,托人持针传命,我也必给你办到。郭襄第一个心愿是看杨过的容貌,第二个心愿是生日那天希望杨过到襄阳一见说说话,第三个愿望绝情谷中求杨过不要轻生。郭襄真是让人不得不爱啊。
杨过绝情谷中跳崖时她毫不犹豫跟着跳下,那时她就清清楚楚的明白自己和杨过是永不可能在一起的。只是深情不寿,是以寻寻觅觅,始终落得个冷冷清清。终南山古墓常闭,万花坳花落无声,绝情谷空山寂寂,风陵渡冷月冥冥。终于四十岁那年大彻大悟于峨眉出家为尼,从此青灯古佛相伴一生。
那个明慧潇洒的少女,十六岁时多么耀眼绚烂,十六岁后就多么凄绝冷清。所谓相濡以沫 不如相忘于江湖,一辈子如此深爱一个人也是幸运了。
风陵渡口初相遇,容颜俊秀芳心许,十六岁时的烟花绚烂永恒,以致从此青灯黄卷仍旧念念不忘。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3
看金庸的原著完全是一种独特而令人沉醉的享受——
那些跌宕起伏的大喜大悲,那些错综纠缠的大爱大恨;那些人物本身个性鲜明的棱角,那些人物之间微妙复杂的关系;那些精彩绝伦壮阔宏大的打斗场面,那些言笑靥靥恍若仙子的美丽少女;
那样的细致入微精妙绝伦引人入胜,完全不是电视剧的镜头所能够触及和表达的。那里一切的一切,虽然我们明白并不存在,依然完全沉入其中忘乎所以。笔端的汩汩流淌,掺着那些生生死死喜怒哀乐,让人叹惋,让人陶醉。
在金庸的众多小说中,《天龙八部》算不得悲剧,除了萧峰阿紫之坠崖而亡,让人扼腕喟叹,其余也都算得皆大欢喜。然而我合上了这本整整700页都是密密麻麻小字的书,依然是一声叹息。
这或许就是人的天性吧,当美好的事物摆在面前,我们总是认为那都是理所应当,不加感恩;而当这美好的一切被撕裂在眼前,也就是悲剧发生的时候,我们却从心底生出莫大的悲伤,幻想能够改变一些什么。终究有心无力,便只剩悲情和叹息。
是啊,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比如段誉和语嫣,比如虚竹和西夏公主,我们总是在悉数金庸小说美满夫妻的时候才能够想起。而有些人,他们始终在我们的心中,在我们的潜意识里,铭刻于心,无法磨灭。
这里我重点来说说南海鳄神这个人物。穷凶极恶岳老三算得我心里一个极端鲜明的人物,他的命运从开始到结束就和段誉纠缠在一起,从为段誉出场到为段誉谢幕,从渺小到高大,从可笑到可敬,他的悲情色彩萦绕我心。他想认段誉为徒,却在大理皇宫内被段誉戏弄反而拜了师父。
他既不甘心,又不愿意做“乌龟王八蛋”,因此多次受人摆布,每次只要和段誉同时出场便令人啼笑皆非,可爱可敬。看似没大脑的岳老三,却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到一种正气和守信。直到最后,为了救段誉被恶贯满盈的段延庆一杖戳死,生命至此终结。单纯也好,暴躁也罢,南海鄂神却认定段誉是货真价实的,拼死相救。
他的形象在那一瞬间高大,我想在腥风血雨勾心斗角的武林,这老头也算得是出淤泥而不染吧!鄂神死后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段誉觉到南海鄂神伤口中的热血流在自己脸上、颈中,想起作了他这么多年的师父,从来没给他什么好处,他却数次相救自己,近日更为己丧命,心下甚是伤痛。”是啊,相比起丁春秋那一群只会溜须拍马大唱赞歌,却在星宿老儿有难之时失势之后四散奔逃的宝贝徒弟,岳老三真可谓高大和令人敬佩!
人生渺渺,得徒如此,夫复何求?悲哉,悲哉。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4
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读金庸《天龙八部》随想作为小说,它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描写来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塑造了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小说作者们通过具体感人的典型人物的塑造,描绘所处时代,诠释生活。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媒介。而小说的情节是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节是虚构性的,而情节的构架是在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础上的,是为人物服务的。
?天龙八部》是查先生一部以我国北宋年间,宋、辽、金等国的对抗斗争为背景,塑造了较多艺术形象的鸿篇巨著。作为一个优秀的小说家,查先生所有的情节设置皆服务于所塑造的人物。虽洋洋百万余字,却不是流俗的胡编乱造。
萧峰是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第一好汉。从萧峰的身世来讲,他本是辽人,但却为宋人养育,从其襁褓中的仇杀开始,萧峰已被天命的成为一个宋辽矛盾的解决者。所以,萧峰不可能只代表宋辽一方利益,他的身世必然会被揭开,使其陷入两难的境地,从而完成小说所赋予这个人物的使命。萧峰未知身世时多次袭击辽人,这是与辽人所结的仇怨,又为耶律洪基平乱,这是与辽人的恩义;他受宋人教化习武成为中原豪杰,这是与宋人的恩义,之后为宋人围杀,聚贤庄一役结成与宋人的仇怨。作者总是将萧峰置于复杂的矛盾之中,这是萧峰个人的矛盾,所反映的是宋辽之间的矛盾,矛盾的解决者是作者钦定的萧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者正是以这些情节来塑造萧峰第一好汉形象的。这是大环境,大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样的情节必定蕴出伟大的人物。那么,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萧峰不可能是一个回避者,他不能像《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那样选择归隐山林,《笑傲江湖》通过对岳不群,左冷禅,甚至任我行的阴谋密计的描写刻画出险恶的江湖环境,无论是辟邪剑法,还是葵花宝典,甚至是吸星大法都是极阴邪的武功,这武功的设置也与所描绘的险恶环境相一致,对令狐冲来说,能解脱也就够了。而萧峰呢,他天生是无法逃避的,可是说,萧峰塞外牧马放羊的梦想很快被作者以情节否定了,作者就是要萧峰让入世。并且塞外牧马放羊梦想的破灭也告诉我们萧峰永远无法逃避,因为这里有作者赋予他的使命等待他完成。梦想破灭后,作者很快将萧峰置于为辽国平乱的历史重任之中。萧峰的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塑造这个人物所必须的。我们已经分析了萧峰不可能归隐,那么当这个英雄以大智大勇解决了宋辽矛盾之后,他又该干什么呢?所以他只有死。萧峰的生是一段宋辽矛盾的开始,萧峰的死是一段宋辽矛盾的结束,这是情节的内在绝妙之处。而且萧峰为宋辽人民而死更能表现他的英雄形象。另外,萧峰的死也是解决其感情问题的最好方法。阿珠死后,他与阿紫相依为命,如果他不死而接受阿紫,这是对阿珠感情的背叛;如果不接受阿紫,萧峰又过于残忍了,这都会损害萧峰的完美形象。萧峰的形象是完美的,所以作者在情节设置上,虽然萧峰武功未必天下第一,但从未战败,作者是如此爱惜这个人物,又怎会让他在最后功亏一篑。
对慕容复的描写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思想。慕容复是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人物,所以为他所设置的情节必定是高开低走。高开是因为慕容复的心计与抱负,地走也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人物命运。慕容复名气所大,却多次战败,成功总是在最后时刻消失。收买各洞主岛主是这样,少林寺比武是这样,最后投靠段言庆也是这样。如此看来慕容复的失败也是情节的必然。与慕容复相对的是段誉,段誉是一个善良的人物,好人有好报,所以段誉有很多奇遇,总能化险为夷。在最危机的时刻,作者总设置情节打救段誉。如段誉学武,岳老三本要追杀段誉,但突然间要收他为徒,在常人看来已是天大的好事,但这还不够,段誉还可在无意中学到更上乘的武功。再如,在被所擒慕容复,段言庆的必死时刻,又道出其身世的天大机密,使之得救。与王语焉的爱情故事是段誉与其对立的形象慕容复的直接正面冲突,最后谁拥得美人归是一个必然的结局。慕容复复国失败,段誉却做了皇帝。
另外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是段正淳。查先生的爱情观是一见钟情,从一而终。这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就是塑造了无数对生死相依的恋人:杨过与小龙女,郭靖与黄蓉。这其实都是查先生对其爱情观的诠释,但对多情郎又该如何处理呢?查先生的作品中著名的多情郎有韦小宝和段正淳。韦小宝娶了很多老婆,但韦小宝自己也说他不懂爱情的,这使韦小宝从未涉及到爱情从而保证了爱情的纯洁。但段正淳与韦小宝不同,段正淳是懂得爱情的,他爱他的每一个情人,用现在的话说段正淳是忠于了自己的爱情却没有忠于自己的爱人。段正淳多情的人物形象决定了他应遭受种种折磨,与情人的感情纠葛剪不断理还乱,这是对这类人的惩罚。在小说的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惩罚集中表现在两个故事:一个是马夫人康敏对段正淳的报复,他杀死了自己与段正淳的孩子,设计谋杀段正淳,在马家对段正淳的种种折磨是情节中对段正淳的最直接惩罚。另一个报复来自王妃刁百风,她与段言庆的故事用意就是报复段正淳的多情,段誉是报复的产物,这使段正淳一生无法照顾自己的女儿们,所教养的儿子又非己出。但段正淳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形象没那么简单。段正淳是好人,但他与众多情人必须有一个了结,这个了结只能是死亡。如果段正淳与情人们不死的话,段正淳如何继续处理与情人们的关系呢?情节的发展使段正淳已不能回到以前与情人们的那种状态,但是让一个懂得爱情的人选择不忠是不可取的。所以段正淳与其情人们的死和杀人者慕容复到没有多大干系,而是完成人物塑造的情节需要。而这一情节的设置使段正淳的爱情被人理解了,是对段正淳人物形象塑造的最重要一笔,它使人物生动丰富起来。
其实,读一部小说就是这样,不能只图热闹,我们要对作品有一个思考,我们要知道故事情节设置的原因。我们常为小说中的人物而感动,那些不朽的人物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我们要知道作者是如何以情节的构架完成人物塑造的。查先生是一代宗师,他在小说情节构架与人物塑造上的造诣是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的。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5
?射雕英雄传》是金庸爷爷的扛鼎之作,书中描写了宋朝年间,两个少年郭靖和杨康,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郭靖朴实、善良、武功高强、爱国爱民,领导者一群武林侠士守卫襄阳城,抗击蒙古大军,是一个人人敬仰的大英雄。杨康认贼作父,贪图荣华富贵,屡教不改,最后落得个中毒惨死的下场。
我虽然喜欢可爱的老顽童,侠义的洪七公,神秘的黄药师,善良的段皇爷,还有聪明绝顶的黄蓉。可最最敬佩的是有一点点傻的郭靖,靖哥哥。
郭靖从小在沙漠长大,朴实憨厚。七个师傅教他练功时总是骂他笨。可他没有退缩,坚持不懈地练功,华筝公主叫他去玩,他也不去,只是专心练功。马钰道长叫他爬上雪山学剑,天黑乎乎的,他总是按时爬上山,非常勤奋。洪七公教他“降龙十八掌”时,一个动作都让他做无数遍,他毫无怨言,一边一边直到做好为止。就这样勤奋刻苦,他终于客服了自己不聪明的弱点,成为一个武功高强的大英雄。
我们在学习中常常认为自己很聪明,就不用功不刻苦,背资料不认真,做习题偷工减料,遇到难题总想着去问家长或老师,早就忘了“勤能补拙”这句话了。
看看郭靖我们应该学会勤奋,认认真真地听课,仔仔细细地做作业,踏踏实实地学习,坚信勤能补拙,就一定会学到知识,创造自己的最好成绩。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6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射雕英雄传】。它是我国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写的。我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我对那本书的喜爱。尽管那本书已经很破旧了。
主人公郭靖的父亲郭啸天被一个名叫段天德的坏人害死了。郭靖的母亲带着他四处奔波,被成吉思汗收留。郭靖开始学武的时候,他的师父是被称为江南七怪的七个英雄好汉。但郭靖资质太差,练武功总是练不会。后来丐帮帮主洪七公教他闻名天下的掌法降龙十八掌,自此武功大增。又学会了周伯通可以双手互搏的左右互搏术,年纪轻轻就成了武林高手。郭靖也为成吉思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蒙古人成为金刀驸马。可是他并不喜欢成吉思汗的女儿华筝,心里只有黄蓉一个人,最后终于和黄蓉在一起。
郭靖为人很具有正义感,喜欢帮助别人。这一方面我一定要向他学习,乐于助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话说的一点也不错。郭靖父亲郭啸天结拜兄弟杨铁心的儿子杨康,因为他母亲无以为杨铁心死了。被金国王子完颜洪烈所收留,并且做了王妃。杨康也顺理成章的做了小王爷。最后知道真相并没有改过,所以最后不行惨死。
勤能补拙。郭靖虽然资质很差,但是他练武勤奋,有着比别人多付出的精神。所以最终武功很高,成为了金刀驸马。
郭靖的妻子黄蓉很聪明,总是在郭靖危难时想出法子帮助他。可以说黄蓉是郭靖心爱的人,更是他的军师。我们也要向黄蓉一样,要多动一动自己的脑子。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7
武侠小说虽说是通俗作品,以大众化、娱乐性强为重点,但对广大读者终究是会发生影响的。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国家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地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湎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而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象自己是个好人,要努力做各种各样的好事,想象自己要爱国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由于做了好事、作出积极贡献,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金庸一支笔写武侠,一支笔纵论时局,享誉香江;少年游侠,中年游艺,老年游仙;为文可以风行一世,为商可以富比陶朱,为政可以参国论要。金庸一生的传奇,可谓多姿多彩之至。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处处可见金庸中庸平和的风格。佛学对金庸的影响很大。
金庸博学多才。就武侠小说方面,金庸阅历丰富,知识渊博,文思敏捷,眼光独到。他继承古典武侠小说之精华,开创了形式独特、情节曲折、描写细腻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侠义的新派武侠小说先河。凡历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电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书画、诗词典章、天文历算、阴阳五行、奇门遁甲、儒道佛学均有涉猎。被誉为“综艺侠情派”。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可概括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越女剑》。
金庸传的读后感篇8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极其出色的一部,着于1963年,前后三版,尤其在20xx年,金老先生以80多岁的高龄又对其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反响。抛开修改的效果不说,金庸先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很多人都疑惑这本小说为什么叫做《天龙八部》,和书中前言提到的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又有什么关系?看过各种说法,我觉得最合理的应当是想用这八种神灵来对应书中人物经受着的佛家八苦,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求不得。个人感觉其中对求不得的体现尤为突出:萧峰想要做汉人而求不得,虚竹想当和尚而求不得,段誉迷恋神仙姐姐而求不得,段延庆要做皇帝而求不得,慕容博要复国而求不得,萧远山要复仇而求不得……其实,现实中我们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想获得某一件东西,经济实力达不到;想谋求某一个位置,客观因素达不到……这些都是求不得的苦。然而话说回来,即使达到了自己的愿望又如何呢?山谷易满,人欲难平。第一个愿望实现了,第二个愿望便很快地生了出来,所以求不得的苦是我们无法避免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我们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从容地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得意。人生不能没有追求,但也不能被暂时的得不到而影响自己的幸福生活。人们面对求不得时,往往产生很多不适,比如为何别人得到的,我却得不到?于是嫉妒、仇恨、失落、怨尤……种种情绪纷纷而来,对别人、对自己都是极大的伤害。何不放下执着,笑看人生?徐志摩说:“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对于难以得到的东西不刻意地去追求和奢求,反而有时能活出另一种精彩。试想一下,倘若萧峰苦苦追查带头大哥未果,索性带着阿朱到雁门关外打猎放牧,又怎会有“塞外牛羊空许约”的爱情悲剧呢?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你一样东西,就会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他让你失去一样东西,也会给你另外一样东西,甚至是几样东西。从书中还可以看到,萧峰虽然没有成为汉人,却最终得到了汉人的尊重,成为了民族英雄;虚竹没有如愿成为和尚,却习得绝世武功,并获得了名望、地位;段誉无法找到心中的神仙姐姐,但也收获到了自己的爱情;慕容博和萧远山没能复国和复仇,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大彻大悟……虽然他们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追求的东西,但是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同时也得到了另一种实现。
正确地面对自己的追求吧,学会给自己的心灵松绑,充实的人生应该在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不必太在意结果。在这些看似没有结果或者没有结局的过程中,我们已经收获良多。
金庸传的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