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比较忌讳的一点就是直接阐述书籍的原文,其实优秀的读后感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去阅读原著的,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经典读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1
暑假里,我有幸品读了着名的红色经典小说--《红岩》。那一个个革命英雄人物仍回旋在我的眼前: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成瑶在共产党的熏陶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事……
其中,最令我难忘、令我钦佩的是江姐,她的钢铁形象深深地树立在了我的心中。当江姐得知丈夫牺牲了,她面对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变得不堪一击,她擦干了泪水,重新站起来了!因为她知道,共产党托付给她的命令还没完成!要舍小家为大家!而在渣滓洞监狱的生活过程中,江姐咬紧牙关,始终以微笑面对着大家,洁白的蓝色旗袍上不沾一点浮沉,似乎在告诉大家:咬紧牙关,千万不要泄露秘密,相信党总是会胜利的!当敌人拷问她时,她从不透露党的任何秘密。当敌人用竹签钉她的手指,她总是毅然地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做的!"
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坚强的革命精神!然而,在这些革命英雄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在现实生活中,我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弃,跟这些英雄比起来,真是差远了!读了《红岩》,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这些革命英雄的壮烈事迹,我们应该铭记在心,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没有他们挥洒热血,哪有我们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没有他们咬紧牙关,哪有我们的高楼大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啊!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2
假期里,我读了红色革命书籍——《两个小八路》,这本书是当代军旅作家李心田写的。书中主要讲述了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年仅十三岁的孙大兴因失去父亲万分悲痛,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于是,他和好友武建华一起加入八路军,成为小八路。在危机重重和白色恐怖的环境中,他们大义凛然,与敌人斗智斗勇,经过战争烽火的洗礼而迅速成长,最终成为英勇的革命战士。
读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大兴的英雄事迹。一次,他和刘庆林去执行任务,但阵地上追来密密麻麻的鬼子和伪军却怎么也甩不掉。危急时刻,刘庆林为了保护孙大兴受了伤,眼看敌人冲上来了,大兴掩护刘庆林成功突围,而自己却被俘虏了。敌人威逼利诱,大兴镇定自若,他机智地将鬼子引到八路军的伏击圈,八路军战士英勇战斗,杀得鬼子魂飞魄散,然而孙大兴却英勇牺牲了。孙大兴不怕苦,不畏死,坚决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使我十分感动,也让我想到了我们今日安逸和稳定的生活是由共产党正确的领导、英勇的战斗和团结一心换来的。
当然,这种英雄事迹并不是只有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后,各种好人好事也是屡见不鲜,经常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日复一日地为人间献上温暖。消防员就是其中的典范。发生火灾,我们都会立刻拨打“119”电话,消防员叔叔会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救火。他们戴着红彤彤的帽子,拿着水枪全力以赴冲向前。他们不顾滚滚浓烟,不顾熊熊烈火,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冲进危险区,抢救人们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平常看见的那尽职尽责的消防员叔叔。
记得我在电视上看见过这样一个报道:一栋大数发生火灾,顷刻间火舌四窜,浓烟滚滚。消防员叔叔迅速赶到现场,捧起水枪消失在火海中……大火直到第二天凌晨两点才全部扑灭。但其中有一名消防员叔叔为了救更多的伤员,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冲进浓烟弥漫,烈焰蒸腾的火海。为了救被困人员,他毫不犹豫地摘下了自己的呼吸器给被困人员带上。最后大家都得救了,可他因为吸入过量毒气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已经不听使唤,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地往下落。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大英雄。
今天,我们生活的这个和平时代,都是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也是由那些不怕危险,不畏困难的英雄们维护而来的。我们一定要牢记前辈的革命精神,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即使我们生活在科技不断发达的时代,我们也应该多读一些红色革命书籍,多学习英雄模范,时刻铭记:正是有了英雄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有我们今天的生活。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3
?林海雪原》
故事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表现出一种智慧,一股勇气,融合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时代的英雄,化为今后无数有志青年竞相学习的榜样。茫茫林海,皑皑雪原,英雄的事迹在今天得以广泛传诵。我们敬佩的,不只是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如何勇敢、如何机智,还有这种精神:在当时千钧一发的环境中仍然能够镇定自若,为了党,为了人民,为了抗战的胜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何等的荣耀啊!
我读《红岩》,敬佩于文中视死如归的英雄们。国民党只能给他们的肉体上造成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对于共产党的忠贞。酷刑、威逼、恐吓、利诱,他们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奇迹般的挺过一轮又一轮的严刑拷打,那是精神的支撑吧!
那是用热血与生命锤炼的崇高革命精神,是不屈不挠,对党忠诚的革命信仰,是直到今天仍旧需要我们发挥广大的“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 气贯长虹的《义勇军进行曲》,一直飘扬在祖国的上空。
每天的升旗仪式上,它伴着五星红旗缓缓升上高空;自然灾害发生的灾区,她奏响在灾区人民的心里,为他们送去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大型体育比赛的赛场上,她流动在每个运动员的热血里,为了祖国的红旗能够升上最高处而拼出惊人的成绩;国庆阅兵式上,她跟随着气势铿锵的人民军队,告诉每个人民都要为了祖国的富强而继续奋斗!
她承载了中国人民的奋战史,承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62年的奋斗史;她记录了每个为抗战的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个劳动人民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撒过的汗水、付出的辛苦。 时至今日,乌云褪去,白鸽衔着幸运草亲吻着世界各国的上空。出国留学网
平静稳定的时态下,中国依旧在默默的“战斗”:当海盗在索马里猖獗,中国舰队在海湾履行了大国应该承担的责任,赢得各国人民热烈的赞颂;我国边防的哨所,静静的伫立着大片白桦林,那里的哨兵们时时刻刻的紧握钢枪守卫前方,因为他们的默默付出,千万人的幸福得以延续;当自然灾害在世界各地猖獗,冒死活跃在危险地带的,是我们可爱的人民解放军,他们扒开坠落的瓦块、背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手在流血、心在落泪、精力也随时间的流逝,慢慢耗尽。他们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阳。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撒入人们的视野,全国各个城市开始苏醒。川流不息的人群,热闹繁忙的街道,每个人都在急急的行走,为了工作,为了学习,为了更好的生活。
英雄当是我们生命中永远追寻的楷模,教诲我们在各自普通却不寻常的人生轨迹上谱画勇敢与青春的乐章。新生活很美好,那些用生命铸写的红色经典也不应从此褪去她闪闪的光芒。
因为,只有牢牢铭记过去的民族,才会愈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才会有动力去创造经济更发达、政治更廉明、文化更繁荣、社会更稳定的桃花源。 挑一个阳光悠然的午后,捧一本暖暖的红色经典,回到过去,那时候,一切都不再只是听说。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4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并没有留意它。可是当我转过身,拿起它时,我却被它深深的吸引了,它就是《红色经典》。我读了这本书,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读了这本书,我为自己生在五星红旗下而自豪,为自己生在这个时代而庆幸。
红军啊,你是多么的伟大!我要以你们作为榜样,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你们一往无前的革命情怀,学习你们忠贞不渝的理想信念,学习你们历尽艰险的吃苦精神,更要学习你们无坚不摧的乐观主义。
我们是学生,是不可能亲自去体验红军的生活,然而当我们遇到生活上或学习上的困难时,可以在心中为自己打气: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再坚持一下吧,就再坚持一下!在伤心时,如果我们就这样哭了,那多惭愧呀:红军遇到的伤心事比我们现在遇到的要难上几千倍,我们不能哭。
我要感悟生命的真谛,磨练钢铁的意志。一旦遇到了挫折,就用“永不放弃”这个词激励自己,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失败了,可以再爬起来,希望仍在。成功最重要的就是要靠坚韧不拔的意志、无限的动力、大无畏的精神和顽强的拼搏。让我们向红军学习,靠自己的意志,最终走向胜利的彼岸。
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以后我要在生活中磨练自己,使自己成为一朵傲雪的鲜花。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5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红色经典》读后感。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而进,读后感《红色经典》读后感》。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6
怀着—股澎湃的屏蔽资料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方,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解放军战士,为着自我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屏蔽资料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雪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解放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我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应对自我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我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我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邓小平也说过:“必须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我的前途自我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平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我的领土……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中国的2008申奥,世界梦想和平,祈求人性的完美,“众里寻她千百度”,圆了与未圆,又有什么区别,总有下一代继续追寻。
读《林海雪原》经常会感觉到一个词的含义,那便是“群众”。文中的人物,如少剑波杨子荣等,张口闭口不离群众,可谓已经深入骨髓,同自我的生命融为—体了,风里来,雪里去,是记忆拼搏下的一点一滴。“群众”这个词,更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的意境已将不可计数的心融为一体,有着强烈的群众思维的人,头可断,血可留,此志不可改,永远把群众利益摆在第—位,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特性。
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群众而死,必是重于泰山,小高波正是为着这座泰山而永生。生与死,千百年来有人歌颂有人笑,更有人长叹一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其实生与死只是一线之差,便是有气与无气。有人死得气壮山河,那种人,以着另外一种方式存活,可得其所:有人死了,遭千古唾骂,万人践踏,那种人,为求一丝生机拼命乞怜,却终为土灰。不必太看重生死,该来的时候会来,该去的时候会去,无愧于自我的生命,更无愧于自我在世界上存活,又何必执着于一个想法或一个将来的结果。关天培身上的刀疤,黄继光胸膛的枪洞,都一次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林海雪原》中,讲述的不仅仅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一分人性的美,融合为人类近乎完美的形象,成为一个世界的缩影,化为一片蓝天。尽管有时,乌云阻挡了阳光,但在一阵甘霖的挥洒后,清流依旧,白鸽挂着风铃远翔,叶更绿,天更蓝,阳光在露珠上闪烁。世界的循环不停,美不停。依稀间,昨日也是这天的导航。
红色经典读后感篇7
?闪闪的红星》
依照老师的要求,妈妈带我到图书馆,为我挑选了《闪闪的红星》红色经典图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开始快速阅读了。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感受颇深。其中的一些精彩部分令我难以忘怀。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首歌相信大家都听过吧。《闪闪的红星》是红色大作家——李心田爷爷的一部作品,也是有名的少年红色经典文学作品。现在应该知道这首歌的由来了吧。
?闪闪的红星》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个红军战士的孩子潘冬子,在红军北上抗日的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与游击队联手对抗土豪恶霸的精彩故事。故事以一九三七年红军长征作故事背景。江西柳溪村内,一名天真活泼的小孩潘冬子,本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岁月,但成长到十岁后,便经历了人生的悲欢离合。
潘冬子的爸爸是红军团长随红军北上抗日,临走时给冬子一颗红五星。冬子很想念爸爸,一次,妈妈告诉冬子说:“等山上的映山红开了,红军就回来了,你爸爸也就回来了。”一天晚上他梦见了满山的映山红开了,自己穿着军装,戴着上面有闪闪红五星的军帽,走在红军队伍的最前面,特神气。
冬子的妈妈是地下党,为掩护同志壮烈牺牲了,冬子伤心极了,发誓要给妈妈报仇。他还潜伏到地主恶霸胡汉三家的米店做杂工,他巧妙应付胡汉三,运走了米店里的粮食,最后还在米店你放了一把火。机智、勇敢、善良使他最终战胜了恶霸,逐渐由一个儿童团员成长为一个真正的革命战士。
潘冬子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在失败及挫折中成长,变成了一个坚强的男子汉。最后,他凭着机智勇敢和镇定的信念终于打败了汉奸胡汉三。在山上开满映山红的时候,红军长征回来,冬子也和爸爸团聚了,爸爸并亲手将那闪闪的红星安在他的帽子上。
读了这本书,我不由陷入沉思,冬子真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好榜样。我们中国共产党真的太伟大,带领着成千上万像潘冬子这样的革命先辈洒血洒泪,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看着潘冬子,对比起我们,革命胜利了,条件不一样了,但我们还要学习和发扬潘冬子的精神,面对危险时,都要镇定,用自己的智慧来彻底解决困难。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效祖国。
红色经典读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