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6篇

时间:
dopmitopy
分享
下载本文

写观后感能够帮助我们培养语言表达的精准度和感染力,通过观后感,我们可以分享对影片的思考和见解,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6篇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1

说实话,打开电视搜寻这档节目,是因为老师的要求,本没有太大的期待,可当那清亮的声音,传进我的耳朵时,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澈嘹亮的歌声伴着吉他声缓缓入耳,在西安四十度高温的午后,因燥热而躁动的心,一下子宁静了。只留下美丽的音符与诗词的古韵在客厅里微微荡漾,漾进我的耳中,漾入我的心灵。

当梁俊老师走上《经典咏流传》舞台的时候,他的光芒便被亿万观众所知。梁俊老师,这个普通的山村教师,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知识与快乐,他想将诗融入歌曲,将经典与流行融为一体。但是他不会谱曲,他只能将心中的音符哼唱在一起,配上自己的木吉他,作出一首又一首美妙的诗词歌曲。曲谱很简单,却又那么震撼人心!

听者他们的演唱,我仿佛看到,无数个黄昏,梁老师抱着一把木吉他,坐在破旧的教室里,他的周围坐着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他们一起在唱诗词。孩子们的神情是那么专注,那么神往,仿佛这诗词里孕育了无数的力量……

朴实的孩子,普通的梁老师,他们不就像这苔一样吗?苔本平凡中的平凡,却生命极强。很多好看的花草,需要阳光给到环境和营养,才能绽放出美丽,而苔花总是生长在无人知晓的角落,没有阳光的照耀,没有充足的营养,那么渺小,那么不引人注目,无人鼓励,更无人喝彩。但它仍努力地,默默地,不屈不挠地生长着,以自信的姿态,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这绿色的苔,代表的就是生命的颜色,代表的就是青春的颜色!

300年前的诗,穿越而来谱成歌。袁枚歌的是苔的勇气,梁俊老师和孩子们唱得是生命的勇气。是啊,每一个生命如同花朵一样,不分高低贵贱,都一样有绽放的权利,只要花开,都一样美好。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相信,在今后的成长岁月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像苔花一样,不惧平凡,追求卓越,在自己的世界里绽放。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2

5月1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5期,节目包含了三段:第一段是霍尊传唱《山居秋暝》,写意国画的舞台背景与无伴奏多声部合唱演绎了山林的自然之美;第二段是关喆传唱《望月怀远》,利比亚撤侨故事打动了所有人,“祖国万岁”成为共同心声;第三段是黄绮珊传唱《陋室铭》,文化的力量穿越古今,艺术的力量穿透荧屏,爱的力量横贯人生。每一段都是经典,咏叹声一片。

唐代的刘禹锡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以居处的“陋”写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首诗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湮灭,正是文化穿越古今的力量。

黄绮珊在传唱的《陋室铭》时,用她略显沙哑又高亢纯净的嗓音演绎了《陋室铭》,尤其是音乐刚起就以高音为整首曲子奠定了“陋室不陋”的基调,音乐烘托了诗人的高尚气节,正是艺术穿透荧屏的力量。

嘉宾白茹云把诗当作与病魔作斗争的利器,以一个普通农民女性爱诗、爱家、爱生命的情怀打动了鉴赏者,也打动了电视观众,文化和艺术都融进了对生命的热爱和歌颂,正是爱滋润生命、孕育人类的力量。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3

我一直关注的“经典咏流传”又有新的一期了!听到这个消息后我非常期待,早早地打开电视,准备看这个节目。

听过《芒种》吗?了解“音阙诗听”组合吗?这期第一位“经典传唱人”就是我的最爱,古风诗词歌曲创作组合---音阙诗听!知道“音阙诗听”的含义吗?就是英文“interesting”(有趣的)的意思。他们演唱了由歌曲《芒种》旋律改编而成的《四季》。古筝与小提琴两种乐器配合演绎,两种旋律交织交流,悦耳动听。优美的诗词与美妙的音乐互相点缀,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我个人则特别喜爱用这种方式来熟悉背诵古诗,同学们你们也可以试试呦。

这期“经典永流传”的舞台上,传唱了“诗仙”李白的作品。“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直帅狂放;“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壮怀豪情。康震老师引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林庚老先生的话:“李白具有少年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少年的精神,而是一种永恒的精神状态,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从李白的少年、中年、老年创作的诗词中能一直感受到的乐观、豁达、自由、奔放的精神力量!听后,我深表认同。虽然我的诗词素养还很浅薄,但我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日益浓厚,因为我能从古诗词里面感悟到这种文化力量并希望为之传承传颂。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4

今天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经典咏流传》第四期节目,节目的形式新颖别致,内容丰富多彩。看后让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曹轩宾的《别君叹》令我眼前一亮。“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将送别友人的心境描写的淋漓尽致,好友即将西去,前路漫漫,不知何年何日再相逢,读来不禁使人潸然泪下。“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充满了肝肠寸断的离别情。优美的词,动人的旋律,听着听着就潸然泪下。

在语文课上,老师曾讲过,离别诗是古人诗作的一大,而《送元二使安西》更堪称送别诗的“压轴之作”,原先我的认识是肤浅的,经过这样的演绎,我重新认识王维《阳关曲》的重要意义,使我再次强烈感受到:作为一位诗人,只有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紧紧地血脉相连,才能够创造出属于那个时代的伟大作品。诗人王维清楚地了解战争的无情,也深知友人的远征可谓九死一生,更明白此次分离或许就意味着永别。但他依然为友人祝福,期待着友人能平安归来,盼望着国家从此走向和平昌盛——即便自己可能已等不到那一天的到来……“劝君更尽一杯酒”,这酒中不仅浸透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片深挚情谊,更饱含着他对国家和平安宁的美好祝愿!——这正是“阳关曲”千百年来久唱不衰的魅力之所在!

但在曹轩宾陕西方言的演唱中更让我体会到了离别之苦。作为一个陕西人,我第一次感觉到陕西方言的大气磅礴,感悟到诗人的愁肠百结。我仿佛看到了诗人送别的场景,不舍、无奈、祝愿,如此哀伤,如此动人,这种凄苦的感觉在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赵家珍老师用南宋古琴的演绎下更让人愁肠百结,以歌和诗,给观众们带来极具画面感的想象和无限回味的余地。

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感受到经典的魅力!立足当下,再造流行,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5

自《诗经》开始,诗一直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从不曾间断过和离开过,只是人们是否去感知、去享受诗所带来的那份精神上的滋养。《经典咏流传》一书是央视推出的一档将诗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年轻一代走向经典的一种引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汉代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朝庙乐章及民歌三百一十一首,分为风、小雅、大雅、颂四体。《诗经》的句子不长,但情景交融。如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的是征人悲喜交集的复杂心情;又如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属于汉乐府“相和歌辞”,是一首一人唱、多人和的歌,描绘了江南荷花的丰茂盛美,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也暗示了采莲人的欢乐,充满了江南风情。由此可知,诗是咏出来的。

自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为人们熟知又多能吟诵出来的诗句很多很多。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中“曲颈向天歌”,贺知章的《咏柳》中“二月春风似剪刀”,孟浩然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的《鸟鸣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多的文字却将自然的事物或情景生动地描绘出来,读着又朗朗上口,很难会记不住的。又如: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张志和的“斜风细雨不须归”,韦应物的“野渡无人舟自横”,都好似是意境幽远的山水画。再如:描写人与人之间情谊的诗,最为人们熟知的当属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和李白的“不及汪伦赠我情”。这些诗句是作者内心的一种折射,读者在不同的.心境下也会有不同的体会,这便是诗句的妙处,也因此一直流传至今,在不同时代滋养着人们的精神、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能够与诗相伴,与经典同行实乃一件幸事。

?经典咏流传》一经推出就得到官方媒体的好评。《人民日报》评论到:立足于“再造当下的流行和未来的经典”的定位,意识到将文化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和美学引领的深度。使得每首诗词与歌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迅速流传开来。《光明日报》评论称: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在满屏喧嚣浮躁的泛娱乐化包围中脱颖而出,坚守自己的艺术品质和文化立场,将经典诗词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

经典的魅力就在于它不因时代变迁而过时,会一直流传下去。这本由节目而成的书籍,也必将成为读者朋友们读之咏之爱之的经典读物。相信读者朋友们会时时与诗相约,以诗相谈,与经典同行。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篇6

看完《经典咏流传》给我留下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孙杨传唱的经典诗词《亭亭山上松》。 我不禁想到一句话:做人当如松!

东汉刘桢的《赠从弟》这首诗,我初一就背过了,如今听着二十七岁的孙杨引吭高歌,才觉得品出了诗的滋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距离今天已经一千八百多年,他的“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经典之作。节目把这首诗选出来传唱,尤其是让孙杨来唱,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策划。因为,这首诗,似乎就是孙杨的写照啊!

仍记得2016年8月14日,里约奥运会游泳比赛进入到最后一天。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名将孙杨的.佳音,然而,就在200米自由泳夺得冠军后,孙杨突发感冒,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在预赛中被淘汰。这样,孙杨也失去了卫冕的机会,他以1金1银的成绩结束了里约奥的运会之旅。我想那时候的孙杨,已经够难过了,可媒体不放过他,铺天盖地的评论向这个大小孩砸过来。 他如果没有松柏一样的毅力,如何挺得过来。作为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世界游泳健将。哪怕身上一直都有伤痛折磨,但他依旧坚持训练,尽职尽责地履行他对祖国的承诺,不言放弃!

唱这首歌的孙杨,在经历了人生的无数风雨后,看起来更成熟了,他以一个体育人的身份,唱出了生命的自强不息,其实,这种松柏精神,应该是中国人一脉传承的文化基因,因为做人当如松的信念和追求,我们的历史才得以传承。所以我希望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让古代先贤的情怀、智慧能在时代语境里观照当下,并能扎根、发芽、开花、结果,赋予今人以积极的思考和无穷的正能量!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6篇相关文章:

《经典诵读》读后感6篇

经典童话书读后感6篇

经典名著的读后感推荐6篇

经典阅读后感6篇

经典阅读后感精选6篇

经典阅读后感优秀6篇

国学经典读后感6篇

文学经典读后感6篇

《经典诵读》读后感优秀6篇

经典名著图读后感6篇

经典咏流传草观后感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9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