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阅读书籍后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一篇读后感能够强化我们对名著故事的认识,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检验自己对于原作的理解,以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好文档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二读后感范文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1
今天,我读了一本高尔基的名着--童年。我明白了人世间的悲剧和与阿廖沙相比我们是多么的幸福。
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了我,故事是这样的,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生活,却经常挨暴力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他还是会尽力去保护阿廖沙。不久之后,阿廖沙的母亲去世了,从此他便走向了人间。
阿廖沙的童年是个悲剧:外祖父和舅舅的吝啬、贪婪、残忍、愚昧;亲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故事,也慢慢地教他做一个正直、坚强、勇敢、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很多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的确,我们不用像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人间独自闯荡。但自从我读过《童年》之[)后,真后悔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不应该再浪费,我应该学会珍惜。
就从现在做起,我们不再奢侈,不再浪费;我们要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向阿廖沙一样,做一个正直、坚强、善良的人。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2
平凡的世界,在我的观念里,就是一生无忧无虑过着,没有繁琐的世俗之事。平凡世界里,有不平凡的人事物,也是这样让这个世界有了悲欢离合。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开始真的很是看不下去了,觉得太老掉牙了,没意思,可是又因为这是作业,必须要看的,就强迫着自己看下去,慢慢的,看到孙少平上了高中,看到他是那么喜欢好学的一个人,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学习,想到自己,每次都是给自己找借口,总觉得还有时间,明天再看吧,一晃眼到了二十岁,没学历没资本,这让自己有了莫名的危机感来。之后告诉自己一定要看完,自己因被他吸引住了,特别想要知道他高中上完,是不是就要上大学,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是不是会有一个好的前途呢,心里很好奇,这促使着我看了下去,可是现实却是依然那么残酷,并没有给他物质上的改善,但是他还是每天的学习。
在这本书中,有时候看到了自己的家庭,在农村里,看到那些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感到愤怒,他们压迫着农民,还振振有词,让我也为之留下泪水,为什么会这样?在家里,我讨厌别人的同情,讨厌他们用异样的眼神看着,再苦再累,也要用自己的双手换来幸福。书中的孙少安就是用自己的双手换来幸福的,尽管自己学习再好还是放弃上学,从十三岁就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跟父亲一起出山劳动,供养着弟弟妹妹上学,让我为之敬佩,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很多不如意的事,这些事出现了我们还是要勇敢的面对,不管有多困难,也要咬牙过去,最起码在现在我们有吃有住,所以就更有理由去奋斗了。
活到老学到老,何时何地都会有很多的知识等着你去学习,不补充知识,只会让社会淘汰,最终而遗憾终生,这个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在这个大千世界里,太多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对于他们应该感谢,因他们的辛苦劳动,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所以珍惜当下,好好学习,给自己多充点电,也让自己的平凡世界里,有些不平凡的事情。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3
这个假期里,我有幸读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水浒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宋江因为被朝廷压迫而登上了梁山,众好汉推选他为梁山泊的老大,他们便到处起义,抗击朝廷。后来梁山泊的好汉受了朝廷的招安,又奉宋徽宗赵佶之命去镇压方腊的起义军,虽然方腊的起义军被镇压了,但是梁山泊好汉们却是“鸟飞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好汉们走的走,死的死,没有太好下场的。
许多人都认为宋江是一个英雄汉,但是宋江这个人物形象在我的心目中并不怎么样。
宋江是一个做作的伪君子,当他“请”卢俊义上梁山时,宋江甚至还演戏,假装让卢俊义当老大。这和刘备当年摔阿斗一样,无非是收买人心,提高自己的拥护度罢了。要不然,以卢俊义的名声、人缘还有实力,早就当上老大了。
宋江还是一个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草包。他能当上老大,纯是靠他的假仁假义。宋江其实并没有什么真本事,出谋划策是吴用,率兵打仗是卢俊义,那宋江呢?只不过是坐在太师椅上听着报告罢了!
宋江是一个特别自私的小人,当他喝了高俅的毒酒后,还拉上李逵一起喝,使得李逵成了宋江的陪葬品。而这原因却是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会联合好汉们再次造反,这样会“玷污”自己的名誉。他自私到竟然把和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给毒死了。
宋江是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正是因为他禁不住诱惑,才当上了朝廷的走狗去镇压方腊。呜呼!除了宋江以外的可怜的一百零七位好汉,在宋江这个伪君子、草包、小人的带领下,成了封建朝廷消除异己的刽子手!哀哉!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4
星期六,我读了一篇有趣的课外书,书名叫《小猫钓鱼》。这本书内容丰富,也很有意思。
故事开始讲的是,一天猫妈妈带着小猫来到河边钓鱼。小猫钓着钓着就觉得闷,看到一只漂亮的蝴蝶飞过来,就放下鱼竿去捉蝴蝶。小猫蹦着跳着,怎么也抓不到蝴蝶,只能回来坐着钓鱼。过来一会儿,又飞来一只蜻蜓,小猫又兴高采烈去捉蜻蜓,结果还是一样,没错!还是捉不到。但此时,猫妈妈已经钓到了许多鱼了,小猫看到自己的空荡荡的鱼桶,伤心极了。猫妈妈看见了,对小猫说:“你这样三心两意,怎么能钓到鱼呢。”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想起我到朋友家玩的时候,发现她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做,有作文、有口算、还有字帖。她想先写作文,觉得作文最难,就开始写作文。写了一会,刚写好开头,她又觉得,还是先写口算好,口算简单。但刚摊开口算作业,她又觉得字帖更容易,就换写字帖。就这样不知不觉间,时间就到了十点多,但她一样作业都没有做好。
我知道许多同学都有小猫这样的坏习惯吧,比如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情或搞小动作。做作业的时候边看电视边写作业,其实这些都是像小猫一样三心两意的表现。课堂上只有专心听讲,才能听懂课。做作业只有专心一致做,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学习,只有一心一意,才能真正学好。
看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要认真去做,不要三心二意,只有专心致志去做每一件事情,才能获得成功。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5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6
合上书,我长舒一口气,心中的欢喜难以言表,长达两个月,我终于将《西游记》收入囊中。
两个月前,我还殊不知自己将会和这位新朋友见面,直到谢老师提醒我们挖掘这份宝藏,才拿起了原版,开始读了起来。
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这本书写的.简洁明了,而且生动有趣,没有过多的修饰词,反而让人读着有种轻松舒适的感觉。而这本书身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独具一格的地方自然有。最大的特色,就是文中夹杂的小诗了。
小诗每一回都有,并且有长有短,大多描写的是人物、景物。有的虽描写一个人物,用到了很多篇,最显著的就是徒弟三人的自我介绍了。每每与妖怪争斗,开始时,三人总要先自夸一番,本是几句简单的话语,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就变成了“家居花果山,祖贯水帘洞”“睁着一双不白不黑的金眼睛,天惨淡,月朦胧;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文中刻画的人物都细腻生动,聪明却暴躁的孙悟空,四海之内无人不晓;猪悟能则是最爱吃的了,不管那次斋饭,作者都不会忘了他,总是把他的吃相描写的淋淋尽致;老实又尽心尽力的沙悟净,虽不如孙悟空与猪悟能出彩,但性格则比两人强上几分;一心向善,只为取经的唐僧,意志极为坚定,任凭谁怎么勾引或阻拦,只有一个念头,取经。
最后,四人也是历经十三四年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得经归乡,但他们还会与其它的读者,走一走这取经之路。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7
华灯初上,临窗的小桌,一点孤光微微的颤动着,笔墨在纸上浅浅晕开,纸笔的中年人一笔一画,落笔时分外认真:“亲爱的聪……”萦绕在坚毅的眉眼间,是淡薄而不失厚重的温情……
风翻过一页纸张,才把我从近百年前的幻影中拉了回来,摩挲着手中仍留有余温的《傅雷家书》,幻影中那中年人的低喃仿佛又落在耳边:“亲爱的聪,近来……”无尽思念。
初识傅雷,是在其友人寥寥的言语间,杨绛说他“对别人都温和有礼,唯独对自己的儿子十分严厉”。楼适夷叹他“对傅聪过度严厉”,于是脑海里便树立了一个传统大家长式父亲,怎么会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呢?直到接触了《傅雷家书》,那些滚烫真挚的言语间,哪见得一点冷酷的影子!再往里探,那父子交心的情景更让人心生艳羡。抛开一切,傅雷不过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只不过不同的父亲表达爱的方式不同罢了!
开篇便是沉重的忏悔,一个“聪”更是将其互相间的距离拉得很近。有人说过,没有人是生来会当父母的,他们也是通过一步步的学习和摸索走来的,其中很大的影响来自父母,傅雷的身后有个严厉的母亲,这对他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傅雷又将这段童年“阴影”经历传给了傅聪。傅雷教子,兼有言传和身教,傅聪、傅敏兄弟在童年时是一对“小顽童”。傅雷脾气暴躁,也曾因为孩子调皮而动手,但在这封家信中,他却向傅聪表达出自己的心迹:“跟着……与热爱呢?”多么动听的内心剖白!
傅雷对傅聪的爱表露在一封封的书信中,那一句句深沉的笔墨间,全是拳拳爱子之情,对傅聪生活上的一点一滴的叮嘱细致无比,比如在一次书信中他提到了傅聪在仪容上的坏习惯,含蓄地表达了不赞同,令人动容的是,他没有命令服从,而是在建议。这平等的语气,也透露出父子之间感情如此深厚。
看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他是一个对我和妹妹要求十分严格的人,特别是在青春期,我们之间的关系十分僵化,有时我和他吵了架,又不好意思说抱歉,便选择了用信纸记录,有些话我觉得放在纸上比说来更好,父亲看到后也会默契的回信给我。内容肯定没有傅雷先生的家书内涵之深,也没有出彩的文墨,可我觉得这一张笔墨中,一纸情是相同的,都是独属于父亲深沉而又朴素的爱。
近百年前的灯下,中年人落下最后一个字,封好信,目光里是无尽的思念与爱,灯光摇曳间,晃花了那一抹凝望窗外的影子。近百年后的灯下,我又重翻开厚重的家书,细细品读,这一张笔墨一纸情……
初二读后感范文篇8
作为一个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子,我特别向往田园牧歌般的乡村生活。最近拜读了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大师笔下那个小小的边城水乡让我迷恋不已。
?边城》讲述了湘西小镇上一对相依为命的祖孙平凡宁静的人生,以及这份平凡宁静中难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凉。小说的`主人公翠翠有一段朦胧但没有结局的爱情,可是爱情不是这本小说的全部。大师用他清淡的笔调娓娓讲述了湘西小镇上纯朴的风土人情,原始单纯的生活,以及那如诗如画的景致。
湘西的生活是清苦而艰辛的。大师却让我明白,一个人对一片土地的热爱,是懂得它的残酷以后去心疼那背后醉人的风光。读完全文,我就开始向往那个远在湘西边境的小镇。木制的吊脚楼,摇曳的红灯笼,潮湿的青石板,窄窄的渡船,亭亭的白塔,还有那升起在旧村庄上的青炊烟。这一切,构成一幅年代久远的画,在我的想象里千遍万遍地被描摹。在那片游离世外的土地上,时间仿佛是静止的。女主人公翠翠像湘水一样温婉清澈,歌声悠扬清亮,老爷爷慈祥又宽厚,船夫们浪漫又豪爽,就连生活的无奈,在这个地方,都带着诗意的色彩,美好地令人不忍亵渎。大师用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湘西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和忧伤,却也让我们产生对生命的悲悯,对美好人性的信仰。
我最向往《边城》里那些淳朴善良的乡亲们。翠翠和祖父去看龙舟比赛,当地的龙头大哥顺顺送他们很多吃的。有人家娶新娘,翠翠的祖父送他们过河不收渡船钱。翠翠的祖父去世,周围的乡亲都来帮忙。他们虽然生活很清苦,却能够互相帮助,像一家人一样生活在那个偏僻的小镇。
相比之下,我们每天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人与人之间人情淡漠,有时候,甚至邻居之间都互不相识。这不得不让人遗憾。我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的城市也能变得温暖和谐。每一个人都有宁静的理想,人与人之间没有私心,爱护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彼此互帮互助,共同建造一个家一样的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像《边城》中的人一样拥有一颗善良的心去生活。
初二读后感范文8篇相关文章:
★ 怀念初二作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