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观后感是对电影节奏和张力的把握和感知,出色的观后感是对电影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和思考,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7篇,供大家参考。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1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作为建党__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这短短的十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却是极其不平凡的,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著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间,比如: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这些国人耳熟能详、如数家珍的历史事件,至今在我们的脑海里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虽然电影牵涉的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但导演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观看时随得剧情的起伏,会有热血沸腾的感觉,编剧的功力确实不凡,演员的演出也十分精彩,可以说整部电影删繁就简,详略得当,节奏合理。看完此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慷慨激昂,心潮澎湃,作为中国的青年一代,这是一部相当值得去看的电影,让我们去回味那段历史,那段艰苦历程!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2
勿忘先辈,振兴祖国。
——题记
一个国家,总会有那么一段历史,让一个民族永远忘却不了,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影片,那段历史,更让我忘不了祖国。
一个英雄,往往把国家放在第一位,影片中,由大咖刘德华饰演的将军蔡锷,就是一位有着赤诚之心的英雄,还记得他再火车站与小凤仙告别的那个场景,他们之间谁会舍得让对方离自己而去,两人的眼神又哪里掩藏得住对对方的依恋,但是他必定是要走的,就算小凤仙再怎么挽留他,他也早已下定了决心,就算他再爱小凤仙,他的心里还有祖国,还有祖国的万里疆土,纵使他的胸怀再宽广,也总有一样是不得已要被舍弃的。
我深深地记得,他们的最后一个拥抱,小凤仙叮嘱他一定要活着回来,蔡锷却说:“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即使他将帽子扣得紧紧的,但是,仍能清晰地看见,那颗晶莹的泪珠,挂在了一个一生都不可能哭过几次的男人脸上,但是只有刺痛在他最柔软的地方,才能使他更加坚强。想起曾经看到过的一段话:“我不怕死,怕的是我爱的人,不知我为何而死,我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存亡之际,我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一个英雄,就应当敢爱敢恨,拿得起,更放的下。
每个时代都需要批判者,而在那个兵荒马乱,大学生起义的的时代,有那么一个“狂妄”的批判者——辜鸿铭。在他被聘请为大学讲师的聘请会上,他留着小辫就一脸坦然地走上了领奖台,引得台下一片哄笑,当时政府早已要求人民把长发减掉,而他却墨守陈规,依旧留着一头辫子,面对他人的嘲笑,他的表情却毫无变化——
“我的辫子长在脑后,笑我的人辫子长在心头,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请诸公尽兴地欣赏。”这番话逗得台下的人都哈哈大笑,但是我觉得虽然看似搞笑,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剪了辫子的人,只是为了自己是新时代的人,剪辫子只是形式上的,然而心里的枷锁却仍是紧紧锁着的。尽管辜鸿铭的辫子没有剪,但是他所支持的是新文化新思想,所以说,那些嘲笑他的人才是最可笑的。怎样才能步入一个新的时代?形式主义谁都会做,但是如果真正要去改变一个民族,应该是抓住民心,从思想根本去改变,我认为清王朝之所以会灭亡的原因就是人民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并未随着时代而进步,一个国家只有思想进步了,人民进步了,才可能进步。人民自强,国家才能自强。
为了国家的自强,像陈独秀,李大钊一样的多少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又有多少人死在了枪口下,有人问,革命就一定要人命吗?回答是,不,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吾辈当自强,是为了活着地人更好地活下去!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3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为此献礼的《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已经公映数日。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觉得一定要观看这么一部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题材的电影,既可以去感受一下并不是经常去的电影院的氛围,也可以借此了解历史知识。基于此,笔者特地在20--年6月18日晚去看一场《建党伟业》的电影,并特地将观看本部电影的一些直观感受比较粗浅的记录下来。
一、明星阵容强大。可能我们在之前的宣传片和预告片中或多或少了解到本部电影的演员阵容十分强大,但看了以后给人的第一感觉,还是这部电影的号召力确实了得。在当今影坛的现役演员里,可以说涵盖了-不离十了吧,主要指男演员,这部电影毕竟还是男性角色为主,当然了,也有较多的女演员出现,尤其是女大学生个个漂亮,杨开慧的演员也不错,还有那个在五四运动里出现的没有名字的女大学生。曾经看过报道,很多演员都心甘情愿在本篇里出演,哪怕是就一个镜头一晃而过也行,甚至是纯粹的打酱油也毫无怨言。笔者也不知道他们的片酬怎么样,或者是冲着什么来的,个个演员都这么看重本部电影。
二、中心思想模糊。《建党伟业》这个题目毫无疑问是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事,笔者看后的第一感觉是电影里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较模糊。当然了电影脉络还是十分清晰,可能是这部电影本身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大事紧密相联的历史事件太多了有关,如果交代不详细,可能会适得其反。跟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太多,实际上很多电影从头到尾就一个故事,你想让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从这个角度讲,本篇的导演啊编剧啊,确实难度很大,用一部电影把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交代清楚,让观众们满意。
三、尊重历史事实。跟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一样,怎么样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都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
四、前后交相辉映。今年的《建党伟业》,为建党__周年献礼,20--年的《建国大业》,为建国60周年献礼,接下来,我们怎么期待,给电影迷留下巨大的遐想空间。我想,看看历史时间表,答案不难得出,那就是20--年,当建军__周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拍一部异曲同工之妙的《建军巨业》或《建军宏业》,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__周年献礼!
五、党的发展壮大。电影中反映,建党的时候,全国才50来名党员,全国代表大会才13人。__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我们党的光辉发展历史。现在,我们全国的党员大数大概有接近8000万了,这是多么辉煌的成绩啊,真正的世界第一大党,至少从党员人数来看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我们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带领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照此发展,伟大复兴指日可待。
六、电影带来启示。我们在电影中看到,很多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为了国家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上刀山下火海,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且要发扬光大。现在,我们党内部分党员贪污受贿,革命意志衰退,工作热情退化,严重影响党的形象和战斗力。我们要从电影中学习老一辈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爱国爱党的高尚品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贡献力量。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4
今天7月1日,也是党九十岁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和妈妈走进电影院观看《建党伟业》,重温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
影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具体描写了清帝退位,袁世凯称帝,工人。学生罢工罢课。随着剧情的起伏,我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和冲动影片中看到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我很自豪;看到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想灭我中华,瓜分我我国领土,我愤怒;看到袁世凯称帝,我恨不得一枪毙了他。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誓死保卫祖国,中国共产党在这时诞生了,它的
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影片结束时,我意犹未尽,以前我对历史并不了解,但看了《建党伟业》,激发了我爱党、爱国的热情,他们的精神斗志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如今,我们身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那些饥寒交迫、战火纷飞、提心吊胆的日子,今后的路上会有失败,但和那些革命先躯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在我看来,中国共产党,你就如一位母亲,如果没有您,我就不可能像现在一样过美满幸福的日子;如果没有您,我就不能长成参天大树,我不会让坏思想腐蚀我幼小的心灵,
我要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才。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5
北洋政府从清政府接手过来的,是一个真正的烂摊子,继承了辛丑条约的巨额欠款,以及孙中山和日本人签订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在短短十多年里,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工业和经济发展神速,国力迅速恢复,民众的税收很轻,政府没钱却不多征税,而是向西方各国借钱,在领土上,透过超人的政治智慧没有丢失过一点领土,反而在1920年成功从俄国人手中收回了外蒙古。
那时候中国是一个贫弱的国家,之因此贫弱的原因就是内耗太大,中国南北几个帮派自己瞎折腾打仗,应对日本等列强自然处于劣势。就袁世凯那样的北洋政府来讲,在当时对日斗争中能做到那样已经不错了,弱国无外交,而当时民国的外交智慧远远超过之后的政府。
北洋政府时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无论学生、教师、文人等,都具有十分的的自由和话语权,想办报就办报,想出版刊物就出版刊物,想组党就组党,想骂政府就骂政府,甚至几十个人组建一个目的是要推翻政府的政党,也没人管你,除非你真的里通外国,购买军火并实施行动,北洋政府之后,没有任何一个中国政府能到达北洋政府那种高度和智慧。
因此能够看出,北洋政府的对日政策并非外界描述的那样卖国,五四时期的学生搞的户外缺乏理性,做的是打、砸、烧这种事情,这不是救国,而是误国,辜鸿铭、胡适等人在当时已经很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
当然,北洋政府最具争议的就是袁世凯称帝了,从某种程度上讲,袁世凯搞的君主立宪制在当时比的议会制更贴合国情,如果成功的话,引导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也未可知,英国、日本不都是成功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典范吗?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君主立宪和议会共和其实没什么区别,只是袁世凯搞的太急了,时机没有成熟就搞,结果搞砸了。
实际上,民意真的不能搞君主立宪制吗?中国的发展就务必搞成革命式的发展吗?所谓的民意支持下的革命,其实只是一句口号,具体实践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而革命成功的原因,无非是,依靠外国政府或党派的大力援助,组建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组件军队,透过军队暴力夺取政权,当然,也需要好的军事指挥官和军事策略。
可见,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相对来说,北洋政府是一个相对民主和自由的时代。可惜无论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是北洋政府的死地,两党的共同特点,就是一向妖魔化北洋政府,才让大多数人并不了解那个真实的北洋政府。
总的来看,这部片子,感觉拍的很乱,时刻跨度太大,根本就不是一部电影能反映出来的,越看越像ppt,真正的叙事太少,对于中国历史了解少的话,根本看不明白这部电影,加之电影对于历史的一些不客观的描述,让这部电影的史学价值大为降低。
最后,鉴于豆瓣将该电影的评论关掉,因此本博客也将此篇观后感的评论关掉。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_周年。6月15日,我们在开原市维多利亚影剧场,观赏了影片《建党伟业》。看了《建党伟业》大型影片等于重温学习一遍《中国近代史》,使之受到一次《党史》、爱国主义教育,受益匪浅。
影片《建党伟业》从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运动,直到1921年7月中共一大胜利召开,高度集中地反映了这段历史的主要事件过程。影片《建党伟业》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1911 年(农历辛亥年)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一次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推翻了中国封建清王朝,建立民国,孙中山先生当选临时大总统。但是,辛亥革命后没有根本解决中国的问题,1916年袁世凯称帝,当了83天皇帝在忧愤中被民众轰下台死去。在这同时,发生的护国战争。护国战争是1915年12月至次年6月,在云南等省组织的护国军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而进行的一场进步的、革命的战争,最后取得胜利。接着是张勋复辟。张勋复辟是 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兵’进北京。入京后, .1mi.net 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年号为‘宣统九年’,并通电全国改挂龙旗,结果复辟仅12天破灭。而后中国内战不断爆发,出现了大批割据地方军阀,使得人民的痛苦和民族危机极度加剧。
第二阶段:在俄国一九一七年十月革命胜利影响下,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产生了初级马克思列宁思想。接着是巴黎和会。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美国、法国等把山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而卖国求荣的中国的北洋军阀政府签字承认这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这是巴黎和会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五四运动主要爱国青年学生同英、美、法国把山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清政府卖国求荣、丧权辱国的斗争。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影片主要反应五四运动,爱国青年学生走向街头热血激昂,“火烧赵家楼”同腐败的国民政府抗议斗争。这是影片的高潮中的高潮。五四运动是以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精英,为中国向何处去进行探索。特别是一场,文言文与白话文孰高孰低的辩论在北大举行,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激烈交锋……
第三阶段: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是以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涛、周恩来等一大批优秀青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创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这是影片的主要重要部分。
影片主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过程。中共党一大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举行,会议7天。会址设在李书城、李汉俊兄弟住宅,大家围坐在客厅长餐桌四周,室内没有特别布置,陈设简单,气氛庄重。出席中共一大代表13人,代表着全国57名党员,他们是: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同志、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
会议在最后一天(因特务告密)转移到浙江嘉兴湖船上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闭幕式,12人起立庄严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会议在齐声高唱《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影片这个场面,十分精彩、激动人心,观后使人难以忘却。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6
共产党这个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在我眼里它却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正是建党伟业里这些鲜活的人物,使我对共产党有了深的了解感觉到了共产党的亲切。其中最令我感到震撼的一个场面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情景。
看着热血沸腾的学生们发起游行,我的心也变得十分激动。邓中夏情绪异常激昂,演讲时脸上青筋暴起,喊哑了嗓子“无论是谁,要是敢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我们就跟他血战到底”;谢绍敏用力咬破自己的手指,用自己的血在白布上写了“还我青岛”。学生们高举着拳头、手挽着手、冲破大头兵的防线,成功劝说了大头兵们不应该为卖国贼看家护院,而是应该去打日本人!他们高喊着,“还我主权,还我青岛!”这声音钻入了我的耳朵,打在我的心上。他们比我大不了几岁,却有着我们这一代少有的勇敢和热情。就是“邓中夏”,“谢绍敏”这些并不为我们熟知的人,用他们的吼声叫醒了沉睡的中国,把他们的鲜血献给了可爱的中国。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未能看到新中国的诞生,但是他们信念的单纯,和无畏的勇气给了我震撼,让我钦佩!
除了无谓的勇气,年轻的共产党人还有着坚定的信念!在狱中周恩来等人整整被关了173天,他们以绝食换取读书看报的机会,了解时事和敌人斗争。173天的牢狱之灾,173天的精神折磨并没有磨灭他们的热情。出狱后他们赴法勤工俭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在国内,年轻的毛泽东为了营救狱中的学生,在湖南长沙演讲、宣传、带领学生罢课,看到他们高声喊着“学生万岁,革命万岁”!我不敢想象,那竟然是中国未来的领袖,没想到他在年轻的时候也和周总理一样,想尽了各种办法来拯救中国。
无论是无名的学生,还是未来的领袖,苦难无法打垮他们,杀戮无法恐吓他们。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在他们的心中都有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拯救中国!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篇7
近期上映的大片《建党伟业》,就是新中国几十年来电影界不可多得的历史写实影片。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国人在腐败横行、灾害频仍、内忧外患的大环境中,冲破无能、独裁、卖国的政府势力和旧势力的重重阻挠,秘密组党的故事。简而言之,这是一个关于伟大的中国先行者们的故事。
影片以写实的手法一个个重现了当年的历史人物,他们运用自己的勇气与智慧,与反动的政府周旋,反独裁、争民主,争自由。在一次次的斗争中,他们逐渐发现,这些零散的抗争是不足以撼动反动势力的巨大的根基的,要推翻暴政,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必须要有一个有着明确目标与详细策略的群体来领导此起彼伏的民众的自发的起义与抗争,也就是说,他们必须组党。
然而,面对独裁政府,组党显然是侵犯了当权者的利益,因为一旦有反对党出现,这个反对党势必要发动革命,将政府从民众手中抢来的权利抢回来还给民众,所以这个无耻无下限的政府就要想方设法阻止组党。于是,一幕幕精彩的较量就在正义与邪恶、前进与反动、民主与独裁、善良与残暴的气场中各各上演。
这部电影之所以能够吸引80后和90后的目光,还在于它减少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许多政治术语,而代之以生动的电影情节。当然,高科技的熟练运用也功不可没,不少斗争的场景因为这而令人耳目一新。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几年产生了新文化运动,而新文化运动进入高潮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赛先生”就是指科学。这可是两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国请来了“赛先生”,就可以实现国家的农业、工业、科技、国防的四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富裕的发展进程;中国请来了“德先生”,就会实现国家的第五个现代化,让中国进入幸福的发展进程。为了请进这两位先生,中国革命的先驱者们不畏艰险,一往无前,与腐败独and裁的政府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而最后的结果是:他们成功地组建了政党,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口臭女孩坐在影院里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热血沸腾,周围的观众也有同样的情绪。虽说是一部电影,但是由于演员表演的到位,使我们身临其境。我们为穷苦的百姓而难受,为凶残的政府而愤怒,为勇敢的革命者而倾倒。当影片进入高潮的时刻,我们不约而同站起来和戏中的伟人们一起高呼:结束独裁!民主自由万岁!
感谢这部电影的导演,感谢所有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员和幕后工作者们,是他们把几十年来的阵痛、血泪与斗争浓缩成一捧精华,跨过时空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要实现幸福安定的生活,就应该团结起来,砸烂缠在身上的枷锁!伟大的共产党人也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口臭女孩不可能了解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只会苍白地呼喊着:这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呀!
建党伟业电影的观后感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