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8篇

时间:
Surplu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述职报告,我们可以向上级汇报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思想汇报是我们反映工作情况和困难的渠道,让上级了解我们的需求和支持我们的工作,以下是好文档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8篇,供大家参考。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8篇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1

一、学校基本概况xxxxxx为全县教育文化大乡,全乡现有人口约 万人,下属行政村 个。xxxxx学校下设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完全小学 所,幼儿园 所,教学点 所。2018年9月统计,现有教师名,学生, 名(幼儿园 名,小学生 名,中学生 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为 人。无辍学学生,适龄幼儿均进入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二、深入落实教育扶贫资助政策1.学校紧紧围绕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做到政策宣传全覆盖,资助对象无遗漏。的工作目标,全力做好辖区内学校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确保应助尽助、应补尽补,一个不少,一项不漏,实现不漏一人不错一人。2、扎实做好教育扶贫政策宣传工作。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及时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大学生信用助学贷款宣传单、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雨露计划资助资金告知单、资助资金告知书等,确保了学生及家长对政策、资助资金发放知晓率达100%。3、扎实做好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工作。认真摸底,准确提供校内住宿生信息;规范审批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寄宿学生100%享受;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按规定发放,确保了知晓率达100%。4、扎实做好学前儿童资助工作。认真摸底,规范流程,确保在册贫困户子女100%享受资助政策;经复核、公示、上报后严格发放。,确保知晓率达100%。5、扎实做好生源地助学信用贷款政策宣传工作,动员在册贫困户家庭积极办理相关贷款(力争贷款比例达80%以上,最少不得低于80%),协助做好贷款申请工作。6、切实做好本乡户籍在县外就读的贫困户子女资助摸底工作,发放资助资金告知书,确保知晓率100%。7、根据县教育局安排,配合各普高、中职及县外学校及时送达学生资助告知书到贫困户,确保享受资助政策知晓率100%。8、广泛开展辖区内教育帮扶工作。中心学校组织九年一贯制学校辅导各小学、幼儿园、教学点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实现辖区内均衡发展。9、及时与乡扶贫办及各村对接,做好贫困户子女在校生的动态调整和已享受教育扶贫政策的信息登记、记入扶贫手册工作。三、控辍保学讲实效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了适龄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工作,及时了解掌握了本校流动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去向,督促家长及时办理学生异动相关手续,全面加强学生学籍管理,确保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流动人口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全部按时返校。同四、扎扎实实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1、改善生活条件。深入贫困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结合扶贫开发和民政救助政策,切实解决贫困户出行、吃饭、穿衣、住房、子女上学、就医等两不愁三保障方面问题,帮助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存条件。2、发展增收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想法子,共同谋划发展新思路和新举措,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致富产业,努力探索构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3、提高幸福指数。坚持物的扶贫与人的扶贫有机结合,把改善贫困户人居环境与提振精气神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业兴、家富、气神,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幸福指数。五、组织保障1、中心学校校长是学校精准扶贫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全乡教育扶贫工作的部署、落实、监督、问责等工作;分管教育扶贫工作的中心学校专职副书记、各校校长、各教学点负责人、幼儿园园长是教育扶贫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相应范围教育扶贫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监管;其他人员为教育扶贫工作的具体责任人,负责对应工作的组织实施。2、根据乡扶贫办统一安排,落实教师和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帮扶计划,坚持精准、帮户、发展三原则,摸清贫困户情况,定人、定责、定时开展结对帮扶,因户制宜确定帮扶内容,落实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的措施和致富项目,通过发展巩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成果。3、结对帮扶和教育扶贫均实行责任追究制,中心学校将实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终工作绩效考核。对帮扶工作不到位、群众满意度不高的学校和个人,按规定严肃追究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2

市政协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在省政协的指导下,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迅速响应、进取参与,下基层结穷亲、察民情、献良策,从捐资助困、兴水修路、产业培育、教育医疗、议政建言、引资引智等方面,多渠道、多形式助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取得阶段性成效,受到了省政协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川政协11号文件精神,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现结合政协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的必由之路。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面分析了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具有指导性、针对性和操作性的目标任务,要求咬定青山不放松,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对我市精准脱贫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部署,确立了我市新阶段脱贫开发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倾力投入脱贫奔康伟大事业,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必须充分认识到深入推进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是政协充分体现人民性、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使命,是政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推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践行三严三实、深入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进取履职作为的重要平台。全市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深刻认识重大意义,按照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要求,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职责感,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再接再厉、务实作为,努力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务求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二、准确把握基本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主动融入大局。进取推动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融入党委政府脱贫工作大局,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整合政协资源和工作力量,聚焦同一目标、协力同一规划,助推脱贫任务圆满完成。

(二)立足政协职能,突出政协特色。把握政协职能定位,明确政协特色优势,寓活动开展于政协各项履职工作之中,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推动政协工作更准地对接、更好地服务我市脱贫攻坚工作。

(三)坚持履职为民,促进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弘扬人民政协脱贫济困优良传统,密切联系贫困群众,进取反映民意民愿,切实在保障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公平正义上献计出力,促进贫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四)坚持实事求是,着力久久为功。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和贫困群众诉求,遵循客观规律,协力精准规划、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纠正对活动在时间、空间、数量、大小上的认知偏差,坚持做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确保活动深入开展、帮扶长效持续。

三、切实明晰工作重点

(一)政协各级组织牵头抓总。市、县两级政协组织要深入做好宣传发动、联系服务、督促检查和总结考核各项工作,确保各项活动在工作中有规划、在帮扶上有实效、在履职中有影响、在群众中有口碑。

(二)主席会议成员示范引领。各级政协领导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对口帮扶部门和单位,深入联系指导的贫困点,研究发展思路,落实工作举措,协调项目资金,带头完成脱贫任务。

(三)专门委员会协调服务。专门委员会、委员活动小组要切实承担起联系服务委员和组织委员开展活动的职责,明确活动要求,细化工作方案,组织、引导委员进取投入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确保活动实现委员全覆盖、界别全覆盖。

(四)政协委员献智出力。政协委员要结合本职工作、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把参与活动作为履职重要资料,主动联系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经过视察调研、提交提案、反映信息等履职活动和助学解困、产业扶持、医疗救助、法律援助、对口帮户等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五)政协机关全力参与。机关干部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员参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服务保障和具体帮扶工作,深入基层,与贫困户结对认亲、真帮实扶。派驻到帮扶点的工作组和挂职干部,要担当实干,帮忙制定规划、协调落实举措,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四、不断拓展推进形式

(一)进取协商建言。把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资料,准确把握党委政府工作指向,围绕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安排、规划设计等重大议题,拟定协商议题,制定协商计划,组织协商议政,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二)深入调研视察。坚持问题导向,针对脱贫攻坚工作进展以及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项调研视察,广泛汇聚委员和专家学者智慧,及时反映基层群众愿望诉求,努力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供给有价值、可操作的意见提议。

(三)强化民主监督。紧扣脱贫政策落地、制度措施落实、脱贫对象精准、项目资金使用、脱贫进度成效等资料,深入开展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促进脱贫工作更加科学务实、脱贫成效更加持续长久。

(四)助推产业脱贫。引导和鼓励委员中的行业代表人士和企业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实施产业扶贫,经过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供种包销等方式,帮忙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协力培育农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助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五)开展智力脱贫。发挥政协智力脱贫工作优势,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和三下乡等活动,帮忙贫困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贫困地区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服务保障水平。

(六)广泛凝聚力量。充分发挥政协纵横贯通、内外连接的渠道优势,按照脱贫目标和脱贫规划,主动联系中央、省、市、县级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政策、产业、项目、资金和人才、科技支持。当好桥梁纽带,经过先进典型示范带动,进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努力构建内引外联、协同互动的良好工作格局,汇聚脱贫奔康强大合力。

五、着力强化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政协主席会议要把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要点,与其他各项政协履职工作一齐研究、一齐部署、一齐推进,每月听取一次活动进展情景报告。市政协成立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领导小组,由王振会任组长,何成礼、李培勇任副组长,陈跃龙、杨正强、赵银江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李培勇兼任办公室主任,杨正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要抽调精干力量做好具体工作,确定年度目标、细化工作方案、动态追踪活动进展和成效。

(二)完善推进机制。各级政协组织要为委员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景建立台账,做到1名政协委员1本台账,并切实加强对台账的管理。要结合委员履职五个一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要求,倡导委员每年至少为脱贫攻坚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要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量身定做脱贫项目和脱贫措施。要建立督促检查、定期通报、考核评价、表彰奖励机制,将参与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活动情景作为委员继任重要参考,作为考核政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资料。市县(区)政协委员要认真了解脱贫户的姓名、村组、家庭人口、贫困属性、家庭收入来源、致贫原因、帮扶单位、帮扶人员等信息,经过扎实有效的帮扶措施,确保活动务实深入推进。

(三)突出宣传引领。要用好各级主流媒体平台和自身宣传阵地,深入宣传报道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感人事迹和成功经验,壮大活动声势、构成良好氛围。要适时梳理总结活动成效,深入推广有效、管用、可复制的形式和做法。要强化提炼综合,突出亮点特色,及时将活动情景报送同级党委政府。

(四)强化服务保障。政协各级组织和相关委员联络服务单位要为委员参加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精心服务,架起委员和脱贫点、贫困群众之间的桥梁,扎实做好组织协调和联系沟通等服务工作。要协调委员所在单位为他们脱贫助困供给时间、交通等必要保障,消除委员参加活动的后顾之忧。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3

金秋十月,正值薩迦縣扯休鄉加瓊村的豐收季節。以往這個季節,我可沒這麼清閑,不僅要忙著准備收割青稞的農具,還要修繕用來晾晒青稞的排架。本該忙碌的季節,村民旺堆卻有點閑。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村裡成立合作社,我們將土地都托管給了合作社,合作社提供機械化耕、種、收一條龍服務,這樣我們就可以騰出手來多掙點錢。旺堆開心地說。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脫貧攻堅完成后,接下來就是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如何有效銜接成為一項重要課題。今年以來,自治區鄉村振興局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始終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主攻方向,整合財政涉農資金148.7億元,狠抓各項工作落實,堅決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今年1至8月,我區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8612元。聚焦新要求 狠抓成果鞏固4月,在桑珠孜區江當鄉現代生態產業示范園,由日喀則市桑珠孜區舉辦的全區第一所鄉村振興學院正式開班。為進一步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效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服務好日喀則農牧區人才振興,日喀則桑珠孜區委、區政府及青島第九批援藏干部聯絡組,把工作重心瞄准了基層人才振興,提出在一鄉一業基礎上向基層延伸,做到一村一品一戶一增收渠道,培育基層鄉村振興人才,激發基層內生動力。今年以來,我區聚焦鄉村發展的新要求,強化項目支撐、固成果,統籌投資60.44億元、實施產業幫扶項目550個,強化底線風險意識,多措並舉狠抓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嚴格落實月調度、季通報制度,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員,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分析研判、協調處置三項機制,扭住精准識別、有效幫扶、風險消除三個關鍵,實現動態清零,堅決守好底線。截至9月底,累計識別監測對象6438戶26811人,已消除風險4418戶18313人。同時,以項目為載體,我區全面強化項目后續管理,鞏固脫貧成果,牽頭起草項目資金績效管理暫行辦法,持續強化信息數據採集錄入,動態監測群眾增收情況,保障管理使用的規范性和有效性。此外,聚焦穩就業促增收,我區還扎實推進農牧民轉移就業工作。截至8月底,實現脫貧群眾轉移就業20.51萬人次,達2020年全年的108.2%。突出新任務 推動有效銜接近日,自治區科技廳發布 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專項榜單任務,擬支持經費1200萬元,以科技支撐鄉村產業發展為切入點,注入科技要素,系統解決鄉村振興中的產業發展、人居環境、科技服務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為打造具有西藏特色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樣板,提出了方向和目標。目前,該項目已由自治區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負責實施,項目實施地點為達孜區唐嘎村、拉孜縣曲下村、定結縣陳塘村等。今年以來,我區面對鄉村振興給出的新課題,勇於承擔、積極作為、創新舉措,穩妥有序推進各項任務順利進展。面對鄉村建設新任務,我區統籌安排銜接補助資金20.48億元,啟動實施1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為全面推進鄉村建設探索標准、積累經驗。面對鄉村治理新任務,自治區鄉村振興局研究制定宣教工作舉措,積極配合組織、文化和人才振興組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駐村幫扶等工作,打造自治、法治與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塑造農牧區文明新風。面對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新任務,我區結合國家后評估工作要求,研究制訂考核辦法和方案,確定考核主體、方式、范圍、權重和結果運用等重要指標,發揮好考核評估的指揮棒作用。立足新使命 強化思路轉變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以來,隨著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鄉村振興部門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自治區鄉村振興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始終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立足鞏固守底線,緊扣拓展抓提升,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切實增強自身干事創業能力。組織全區鄉村振興系統干部600余人,參加國家有效銜接網絡培訓,全面提升政治站位和理論素養﹔先后舉辦4期專題培訓班,對全系統1682名業務骨干進行了集中授課,提升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深入7地市37個縣(區)開展專題調研,查短板找不足、出主意想辦法。今年以來,我們先后3次到國家鄉村振興局匯報溝通,向14個兄弟省(區)學習借鑒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與區黨委編辦、區黨委農辦和區農業農村廳對接協商,研究起草局機構重組方案,健全完善了squo;區負總責、市縣鄉抓落實squo;的工作機制。近日,在全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現場會上,自治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庄紅翔說。據統計,今年自治區鄉村振興相關部門研究制定我區有效銜接實施意見、出台我區銜接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實施細則等政策性文件達20余件,初步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四梁八柱,為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勝利果實、確保鄉村振興有序推進提供了嚴謹的制度保障。

: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4

20xx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为了做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平稳转型、统筹纳入,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的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战略目标,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切入点,科学设施过渡期,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以调整脱贫攻坚特惠政策为抓手,建立健全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以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为举措,构建新型乡村振兴帮扶机制;以脱贫攻坚考核监督机制为借鉴,完善乡村振兴监测考核体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建立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科学衔接体制机制。(二)基本原则1、坚持五个转变坚持将脱贫攻坚针对性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整体性政策,将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将聚焦个体发展转变为支持多元主体合作发展,将日常性帮扶措施转变为常态化民生政策,将福利性政策转变为提升乡村能力的发展性政策。2、做好五个衔接规划衔接、政策衔接、帮扶队伍的衔接、考核监督衔接、领导体制机制衔接。3、进行九个调整调整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智力扶贫、社保兜底扶贫、健康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九大政策。(三)重点任务1、设立脱贫攻坚的过渡期20xx-20xx年为脱贫攻坚的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主要政策措施不搞急刹车。20xx年以后,进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期,把扶贫工作全面纳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部署、一体推进。全县脱贫攻坚的九大工程牵头单位要及时进行系统梳理,做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安排。2、分类调整脱贫攻坚政策全面梳理现行脱贫攻坚政策,对政策的适用性进行综合评估,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分类做好政策统筹衔接,推动脱贫攻坚特惠政策转变为乡村振兴普惠政策。3、重建脱贫攻坚考核体系在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压实工作责任;对在农村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4、统筹对接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规划过渡期和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编制20xx-20xx年脱贫攻坚过渡期的发展规划,与20xx年后的乡村振兴规划保持衔接;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按照村庄类型划分要求,将脱贫村纳入乡村振兴村庄类型统一划定。统筹考虑乡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以村为单位制定村庄规划图,一村一图,一户一张,入室张贴,作为农民建设与生产的乡村振兴指南;确定县域内城镇化区、聚集区、永久现代化农村区域等发展结构空间、结构框架与职能定位;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线、基本生态控制线、弹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刚性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二、全面衔接(一)政策衔接正在实施的脱贫攻坚x大工程的xx个项目,按照接续保留一批、调整完善一批、转换退出一批的思路进行衔接。其中:代缴养老保险,代缴新农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五保、低保、电费、高龄津贴,残疾补贴,教育扶贫,金融扶贫,计生补贴等x项,纳入调整完善类;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电商扶贫,就业扶贫,交通扶贫,农村安全饮水等x项,纳入接续保留类;危房改造扶贫,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健康扶贫,光伏发电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扶贫等x项,纳入转换退出类。1、产业扶贫政策的衔接产业扶贫政策包括县农业农村局承担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县扶贫局承担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县商务粮食局承担的电商扶贫项目、县文化旅游体育局承担的旅游扶贫项目。一是取消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项目。将每年xxxx万元左右的特色种养业扶贫补贴资金转换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实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和深化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三个方面,同时取消县财政每年安排的xxxx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二是取消光伏发电扶贫项目(由县扶贫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三是接续保留电商扶贫项目(由县商务粮食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四是取消旅游扶贫项目(由县文化旅游体育局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2、就业扶贫政策衔接就业扶持政策继续保留并进一步完善。(由县人社局起草接续保留方案)。3、生态扶贫政策衔接对于生态扶贫的退耕还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林业生态补偿、生态护林员等政策,予以保留延续,提高政策普惠性(由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4、智力扶贫政策衔接保留延续困难学生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智力扶贫政策,以城乡均等化为目标,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由县教育局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5、社保兜底政策衔接延续现行贫困群众兜底保障政策,将其并入乡村振兴政策的民生领域,形成乡村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政策,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由县民政局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6、健康扶贫政策衔接保留延续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政策,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稳步扩大制度覆盖范围,防止悬崖效应(由县卫健委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7、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政策衔接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是城乡差距最直观的一个表现,也是农民反映强烈的一个民生痛点。为加快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振兴要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延续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交通、水利和人居环境,对脱贫攻坚中未完成的建设项目加力推进、加快见效,不能因脱贫摘帽而擅自终止或调整;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要推动提标提档、互联互通,让已建设施发挥最大效用;加快完善管护机制,推动以建为主转到建管并重(由县民生办负责起草调整完善方案)。8、金融扶贫政策衔接取消扶贫小额信贷等政策,将其调整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上来,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由县金融办负责起草转换退出方案)。9、社会扶贫政策衔接借鉴社会扶贫的思路,保留和拓展相关帮扶协作机制,充分调动组织、科技、市场、人才等力量,进一步汇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合力(由县工商联负责起草接续保留方案)。(二)帮扶队伍衔接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相比,任务更重,更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更需要强化工作队伍和人才支撑。因此,乡村振兴阶段,保留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机制;保留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继续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力量。一是过渡期内帮扶力量不撤,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二是构建乡村振兴帮扶机制。借鉴脱贫攻坚县域结对帮扶、定点扶贫、社会扶贫的经验做法,建立乡村振兴县域结对帮扶、定点帮扶、社会帮扶的工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合力。三是派驻乡村振兴工作队。继续选派优秀干部到县乡挂职任职,持续向相对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派驻第一书记和乡村振兴工作队。在选派人员上,可以选派退居二线有丰富工作经验且身体状况较好的老同志。在派驻时间上,以2—3年为宜,对确需更长时间帮扶的村,可通过连续派驻解决。(三)考核监督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的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乡村振兴实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考核监督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一是做好考核衔接。过渡期内,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为主。20xx年后,将解决相对贫困作为重要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建立统一的考核体系。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我省实施办法的要求,将乡村振兴实绩作为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参考。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建立乡村振兴常态化督查问效机制,加强日常调度,定期予以通报,夯实工作责任。四是建立容错纠错和关爱激励机制。(四)领导体制机制衔接借鉴脱贫攻坚经验,全面加强乡村振兴领导体制机制建设。将脱贫攻坚建立起来的成熟完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延用到乡村振兴,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无缝对接,形成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县乡村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明确具体领导机制,从研究部署、精力投入、基层调研等方面对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约束性和可量化的要求,强化组织保障和动员能力。二是加强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力量,发挥好乡村振兴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职能。三是建立一懂两爱的三农干部表彰机制。对于在乡村振兴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一懂两爱干部、农民和企业家,进行表彰和奖励。(五)规划衔接一是精准对接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二是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协调发展。三是加快完善村庄规划。三、重点举措(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成立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主抓,脱贫攻坚牵头单位为成员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领导小组,协调各方,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性供给,完善政策性保障。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向乡村振兴聚集,形成全县上下、社会各方,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二)深入调研,实现无缝对接九大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十三五期间的部门投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对口上联,确定政策调整的方向、内容、操作要点等。部门子方案要在干部群众中反复讨论,反复征求意见,对口把关,争取不打补丁或少打补丁。(三)创新思维,探索振兴之路——在产业发展上积极构建以一产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以二产加工为主导,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以三产加工为主导,一二产业融合发展的xxx模式。——在生态宜居上提升基础设施,美化村景,亮化夜景,塑造现代化乡村之形;深入挖掘乡村特色历史文化,结合农业节庆乡村庙会、乡村艺演,促进传统文化、农耕文化、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保护,塑造现代化乡村之神;以最原味的生活,最闲适的体验,最绿色的人居,最人性的治理,塑造现代化乡村之魂。——在治理模式上探索建立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村务监督治理模式;探索建立以政府购买服务,引导市场主体参与的治理模式,助推乡村治理。——在融资渠道上依托银行贷款,探索建立银行+政府+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保险、银行+政府、银行+企业、两权抵押的乡村振兴投资模式;依托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只贷不存,活化民间金融资本的投资模式;依托互联网金融。探索建立电商平台+金融、大型农业服务商+金融、信用贷款+p2p网贷互联网金融模式;依托融资租赁,探索建立先租后买的投资模式;依托众筹,将城市投资人在技术、理念、需求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融入到乡村振兴。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5

安阳县辖9个乡镇,305个行政村,53.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1万。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3159户、贫困人口7024人,贫困村20个。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严格按照两率一度质量标准和年度脱贫计划,突出重点工作,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狠抓问题整改,取得了阶段性效果。截至2017年底,已减贫1289户,占建档立卡户的40.8%;减贫3375人,占48%;1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占80%。目前还有4个贫困村,1870户、3649人未脱贫,大部分是因病、因残致贫,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我县脱贫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是:2018年,减贫910人,2个贫困村(崔家桥镇胡庄村、永和镇郭奇村)脱贫退出;2019年,减贫2000人,2个村退出;2020年,剩余739人全部脱贫,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所有贫困人口高质量稳定脱贫。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责任落实促进任务落实

今年以来,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以贯彻落实全省脱贫攻坚第六次推进会精神为契机,以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贫困村七通七有为标准,紧扣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和两率一度要求,突出责任落实这个关键,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

一是完善责任体系。专门出台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县级领导、乡镇党政正职、村支书主任、各级帮扶工作组责任人等11类责任单位、责任人脱贫攻坚任务和职责。县脱贫攻坚指挥部设置了九个专项工作组,专职推进脱贫攻坚相关工作。县级干部、县直部门与乡镇工作同考核、同奖惩,强化了县乡两级抓落实责任。今年以来,县委书记、县长每周至少到乡进村入户走访一次,现场指挥、调度、解决问题,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及时将主要领导现场解决问题的情况通报全县,指导各乡镇、各单位举一反三,查找解决类似问题。6月1日,在实地观摩了2个拟脱贫和1个已脱贫贫困村工作后,全县召开脱贫攻坚观摩推进会,就发现问题进行了安排部署。联系乡镇的县级干部保证每天有一人在乡镇开展扶贫工作,要求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对辖区所有贫困户入户走访一遍。对驻村第一书记实行每周5天4夜工作制,建立了第一书记召回制度,对工作不力的第一书记及时召回并由原派出单位重新选派。对129个村级脱贫责任组充实人员753名,组长一律由县直单位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在115个重点村实行村级扶贫专干聘任制,实现了政策宣传、档卡管理、扶贫事项落实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

二是严格台账管理。将各乡镇、县直单位和行业部门承担的扶贫产业发展、七通七有七能建设、动态任务调整、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和其他责任工作项目化,建立长期或阶段性推进台账。县委常委会议、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上半年召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3次,问题整改工作例会10余次。实行双月观摩推进现场会、行业部门月调度会议等制度,及时补齐短板。

三是严格督导奖惩。成立了3个业务督导组,不间断对各乡镇、各单位帮扶车间建设、金融扶贫项目建设、行业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等进行督查,发现问题,立即反馈交办,限期整改到位。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县委主要领导约谈相关责任人。由纪委牵头成立了6个作风纪律督导组,不间断对帮扶人、第一书记在岗在位情况进行督查。今年以来,县脱贫办印发项目进展情况通报8期,县纪委印发监督检查工作通报11期,通报查处问题32个,组织处理18人,政务处分2人。

二、把握精准要求,以两率一度统揽各项工作

坚持把精准放在首位,坚持求精准、抓重点、提质量、促平衡,做到施策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精准。

一是在落实精准方略上下功夫。严格按照识别、退出标准和程序,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确保应入尽入、应退慎退,确保脱贫质量,确保贫困户、非贫困户等没有异议。抓好动态管理,2017年,对11730户贫困户、重点农户进行了排查比对,清退121户289人;新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212人。今年以来,对全县各村重点户、贫困户进行了再排查,严格按照精准识别和退出标准逐户核实。上半年,全县新识别纳入303人。同时,对退出的贫困户又全部复查一遍,严防错退发生。

二是在强化产业扶贫上下功夫。县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发展奖补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带贫企业、规模土地流转和贫困户自主创业项目。已建成扶贫基地和村带贫内衣加工点41个,带贫174户。今年全县投资740余万元新上产业扶贫项目19个,目前项目施工已完成80.9%。下半年计划投资1000余万元继续加大产业项目的投资,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全县光伏扶贫产业覆盖2984户,户均年增收约800元。各帮扶单位及帮扶责任人根据村情、户情特点,对发展家庭种植、养殖等户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

三是在狠抓政策落实上下功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行业部门责任,改善发展条件,提高保障能力。六月份,组织9个督查组对9个乡镇行业扶贫政策落实进行了为期10天的专项督查排查,确保了政策落实无死角、无漏户漏人。在就业创业扶贫方面,建成了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将终端服务推到村;通过让农民点餐,开展百场培训进乡村;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把2000岗位送到村;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让惠民政策进万家,打造了集就业、培训、维权于一体的村级公共就业服务机制,让技能培训覆盖全县贫困劳动力。同时突出县职业中专庄稼医院、动物医院、家电医院和电脑医院特色,对贫困群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363人。目前2146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有就业意愿的1633人,已转移就业1631人。在教育扶贫方面,在落实各类资助政策、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有序实施帮扶工作的同时,创新实行教育扶贫六个一,即每学期给贫困生配一套文具、到外地进行一次研学活动、发放一本励志书籍、举办一次励志教育讲座、订一份学习报纸,安排一个老师对口帮扶指导学习。上半年落实贫困学生各类教育资助71万元,资助1148人,累计投入3632万元建设101个改薄项目。针对补助改革、职教助脱贫等问题,积极补充乡村教师、提高待遇。在健康扶贫方面,组织鉴定医院上门服务,为325名贫困残疾人办理了残疾证。持证贫困残疾人1038人,其中享受生活补贴772人、享受护理补贴367人。设立慢性病鉴定点和集中鉴定日,将1779名慢性病患者纳入救助范围;落实贫困人口医疗五重保障(居民医疗保险、大病医保、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大病救助以及县医疗保障基金),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上半年全县五重医疗保障共惠及贫困群众4593人次,报销金额523.2万元。在社会救助方面,提高了低保、五保补助标准,实现应保尽保。全县贫困户低保对象3160人,人均月补差标准不低于160元;散养五保对象每人每年补助3750元,集中供养每人每年5350元。应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贫困人口5570人全部参保,符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1017人全部落实了养老保险待遇。上半年发放临时救助资金17.49万元,惠及1053人次。在住房保障方面,实施危房改造清零计划。经逐村排查、鉴定,将全县需改造危房户按照程序列入危房改造计划,年内完成所有贫困户危房改造。按照户均5000元标准实施六改一增,上半年已投入207.5万元,惠及415户贫困户。在其它保障救助方面,贫困户用电补贴、司法部门法律扶贫、供销部门惠农超市建设、商务部门电商扶贫等各项政策均已落实到位。

四是在推进金融扶贫上下功夫。县财政出资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支持贫困户小额信贷,扶持带贫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1385.36万元,累计贷款户数2322户,贫困户累计获贷率73.5%。推动了凤之阳三位一体光伏扶贫项目,采取贫困户自愿申请贷款、凤之阳公司担保、安阳商都农商银行放贷的商业化运作模式,为我县符合银行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贫困户10年贷款期内每年每套可增收600-760元。该项目采取10年期基准利率贷款,共惠及贫困户244户。协调商都农商银行开展扶贫小额信贷业务,总授信2个亿,每户单笔可贷款5万元,重点支持贫困户创业脱贫和产业带动脱贫。引导银行、企业开展捐资助贫活动,通过银行与贷款企业合作的模式,银行对企业实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企业按照每贷款5万元向一户贫困户捐资1125元的标准用于脱贫增收,该措施惠及2270户贫困户。完成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集和信用评定工作,有效提高了贫困户小额信贷获贷率,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

五是在严格资金管理上下功夫。上半年,中央和省下拨扶贫资金655万元,市下拨654.5万元,县级配套660万元。按照资金管理和项目实施程序,各类资金均按要求对接安排到项目,已拨付应拨工程款932.53万元,占应拨付款项的51.4%。搞好项目库规划建设。根据上级有关项目库管理要求,2017年11月完成规划入库项目126个,资金5053万元;2018年6月完善后的项目库共有项目72个,资金3756万元。加强项目库管理。出台了《安阳县项目库管理办法》、《安阳县扶贫开发项目管理细则》、《安阳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等,提高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了阳光化运行、常态化公开。抓好项目实施。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省市扶贫资金管理办法要求进行项目招投标、资金拨付。2018年全县已实施扶贫项目63个,资金投入1813.51万元。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30个,投资868.81万元;公共服务类项目12个,投资189.65万元;产业扶贫类项目19个,投资740.05万元;其他类项目2个,投资15万元。目前除6个光伏项目调整外,其他工程大部分完成,完工率80.9%。2017年,我县接受了濮阳市审计局代表国家、省审计部门的审计。

三、紧扣热点难点,以工作创新促进管理创新

针对贫困户认定中存在攀比、贫困户脱贫积极性不高和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不熟悉等问题,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是实行孝善养老,有效解决老人赡养难题。通过成立孝善养老理事会和孝善基金专户,引导子女缴纳孝心赡养金,从孝善基金中按子女缴纳金额10%的比例匹配发放养老金的办法,引导、督促、警示子女履行法定义务,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制定各类捐赠、收缴、发放等台账,完善各类档案资料,有效解决了贫困老人赡养难题,奠定了脱贫基础。

二是实行以工代扶,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边缘户心理不平衡问题。对有劳动能力或由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引导他们参与环卫、植树、巡逻等工作,对工作情况实行积分制,日记录、月审核、月公示,每季度或半年发放一次扶贫补贴资金,贫困户参加学习、培训、宣传、获得奖励等情况作为加分因素。以工代扶的实行,推动了贫困户思想向靠劳动增收、不靠救济生活转变。

三是打通服务最后一米,有效弥补政策落实盲区。开展了集中送政策月活动,各行业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开展残疾证办理、慢性病鉴定、危房鉴定等,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进村入户,通过开展组组进、户户访和家庭亲情团聚等活动,排查群众需求,与贫困户同吃同劳动,帮助解决贫困户实际需求,干部队伍作风进一步提升,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最便利的服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

四是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动员社会力量结对帮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实施意见》并举行了县、乡、村和企业参加的动员对接会议。聘请企业或社会名人担任名誉村主任,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注资助力。目前,4家民营企业已分别与4个未脱贫村达成结对帮扶协议,帮助村、户增收;其他重点村与相关建筑、农牧、金融、工业等企业对接帮扶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五是强化宣传培训,解决干部群众对扶贫政策熟悉程度和知晓率低的问题。发挥三人一喇叭(教师、医生、帮扶责任人和村广播)作用进行宣传,各乡镇在周二、周四晚上开展扶贫夜校活动,总结反馈白天工作,对两委干部、扶贫专干和帮扶干部进行培训。全县组织县乡村扶贫干部专题培训班2次,县脱贫办利用扶贫干部微信群开展每日一学,印发《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河南省脱贫攻坚工作存在问题与对策》《安阳县扶贫政策摘编》等手册10000余份,全县干部扶贫业务得到很大提升。

四、突出问题整改,以补齐短板提升整体水平

坚持把抓好国家和省市反馈重点问题整改作为脱贫攻坚提质量、促平衡的着力点,深入开展问题整改集中活动,促进了问题解决、工作提升。

一是积极主动、照单全收。对省办通报的6大类16项重点问题和市督导暗访反馈的问题,全部纳入整改范围,逐级逐部门分解整改任务,根据问题明确整改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问题交办不漏项、不漏乡、不漏村、不漏部门。要求各乡镇、各单位立即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立即进行整改。对系统性问题,实行一类问题一个县级牵头领导、一套工作方案机制,限期排查整改;对个性问题,由乡镇和各帮扶工作组负责,一对一进行解决。五月份以来,反馈我县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其他问题边查边改及时解决到位。

二是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开展反馈问题整改专项督查,县扶贫办3个业务督导组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6个作风纪律督导组开展效能督查。对在限期内完不成整改任务的全县通报,对问题发现不了、发现问题解决不了的,约谈责任人及主管领导。对整改问题及时开展了回头看,防止了问题反弹。上半年,共受理群众来电来访7起,涉及4个乡镇7个行政村,均已办结。

三是举一反三、全面整改。要求全县各级各单位对反馈问题逐一对照,查有没有类似问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真正把问题查清找透,一并列入问题整改台账管理。五月份以来,我们对县乡村户四级档卡全面进行了完善,对产业扶贫项目逐一进行了检查,对政策落实情况逐户进行了对照,对项目资金逐项进行了审计,整体工作达到了六个精准要求。

五、聚焦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我们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主线,聚焦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不断夯实脱贫攻坚的组织领导基础,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着力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贯穿工作始终,把推动落实中央和省市部署要求贯穿始终,把全面实现贫困群众真正稳定脱贫目标任务贯穿始终,要求各级干部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做工作,把中央精神落在实处。切实加强党员干部教育,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为检验党员干部忠诚度的重要标尺,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树立了新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加强社会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标语、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形式,宣传中央精神和各级部署,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提升了公众参与度和政策知晓率。深入开展入户宣传,把做好贫困户思想工作作为帮扶工作的重要任务,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光荣的意识,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内生动力。

二是着力加强组织建设。把村两委换届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春节前,我们及早安排部署,开展调查摸底,物色好干部苗子,鼓励他们积极参选;同时加强引导党员、群众把有能力、敢担当、能够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人选入两委班子。换届期间,县委组建工作组对软弱涣散村进行了重点治理,全县30个组织软弱涣散村如期完成换届,各村均有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借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年度轮换之机,经过严格考核,配强了68名驻村第一书记。抓好县直部门与村结对帮扶工作,推动部门工作一竿子插到底、把政策落实到最后一米,使176个集体经济空白村成功摘帽。

三是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把今年定为作风建设年,持续开展脱贫攻坚领域作风纪律专项督查,对各单位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工作滞后的约谈其单位负责人;加强了对驻村第一书记、帮扶队员在岗在位情况的巡查,发现一次不在岗,约谈本人和单位一把手,两次不在岗,给予党政纪处分。全县各单位、各部门、各扶贫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确保了工作落实。

四是着力加强能力建设。书记、县长积极参加省委组织的培训班,县党政主管副职、乡镇党政正职和主管副职,县乡村三级扶贫系统干部相继参加了市扶贫办和县扶贫办组织的培训班。相继举行4次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4期安阳县大讲堂、3期党校专题培训班等,加强各级干部的学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政策执行力和做好工作的本领。6月底,全县307个村级党组织、305个村委会全部完成换届后,我们迅速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培训,使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迅速适应工作。

存在问题有: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安阳县所辖乡镇均为传统农业乡镇,工业基础薄弱,绝大多数行政村没有集体企业,缺少经营性资产,很少参与经营性活动,集体经济增收困难。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仅能满足村级组织运行,在提升村庄基础设施上投入不足。二是非贫困村投入明显不足。很多贫困村发展条件越来越好,而非贫困村发展条件却迟迟未能改善,人、财、物都往贫困村集中,非贫困村一定程度上受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新的发展不平衡。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考核为契机,积极谋划开展问题整改回头看活动,按照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整改工作要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持续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和扶贫产业发展力度。对已安排的产业项目建立建设进度台账,全力推进,早投产早受益。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本之策,整合资源,进一步加大对扶贫产业的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让更多企业、更多社会资源进入扶贫领域,采取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土地流转和企业回归奖励等多种办法,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实现就业培训全覆盖。加大对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劳动力每人至少参加1次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吸纳更多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实现一人就业一家脱贫的目的,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三是强化行业扶贫政策落实。继续集中开展健康扶贫、教育扶贫、扶贫助残、安全饮水和危房改造清零行动等政策落实排查治理活动,对存在的问题立行立改,确保政策落地。四是强化社会扶贫行动。把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推向深入,动员和组织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行动,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在发展好企业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推脱贫攻坚。五是强化精神扶贫。大力开展文化下乡和精神扶贫,在全县大力宣传以工代扶脱贫典型和孝善养老典型,通过举行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扶贫标兵和脱贫模范等评选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孝老敬老、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营造文明乡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6

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到猪场乡水箐村督导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猪场乡水箐村位于纳雍县西部,距离距县城63公里。全村国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81亩,退耕还林2273亩,辖8个村民组,总人口487户2387人。属贫困村,2019出列村,有建档立卡脱贫户209户988人,边缘易致贫户3户16人,脱贫易致贫户2户9人,该两类人员已全部解除致贫、返贫风险。水箐村紧紧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政策方针,结合xx村实际情况,优化产业发展布局,以城镇化助推产业升级,全面推进农村三治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着力打造实现和谐美丽新村。二、主要做法猪场乡水箐村根据猪场乡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安排,始终坚持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规划同实施,全面加强动态走访排查监测帮扶,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巩固情况,定期核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实现问题动态清零。通过落实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不摘监管实现了水箐村脱贫对象无返贫风险,重点关注对象消除致贫风险,以此为基础全面推进全村乡村振兴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1.不摘责任方面。一是组织学习总书记、省、市、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并贯彻落实。二是由驻村领导牵头,负责全盘工作,第一书记、支部书记具体负责,将全村划分为四个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正式干部和一名村干负责,同时将各块工作分工到人,落实到人,压实责任的,出现问题直接追责到人。三是村支两委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全力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每周五开展坏境卫生大整治,每个周重点突破一个自然村寨,全面推进环境卫生整治。其次是积极申报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四是我村省、市、县、督查中未发现问题。虽然未发现问题但是我村也不丝毫不敢放松,通过走访排查,发现问题建立台账,立查立改,有效防止返贫、致贫问题出现。2. 不摘政策方面。一是聚焦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饮水、就业、人居环境等内容,组织帮扶干部29人,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8人,对全村辖区内487户农户开展2次一户不漏全排查,根据排查情况,建立问题台账,按照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进行整改,村级不能整改的上报乡党委政府,排查现问题2个,分别为:阿尼箐组饮水工程不通水,现在已整改结束;上棚子组王伟杰户熊贵英生病,自费费用超过2000,现已帮助申请两次临时救助,现已整改结束。目前所有问题是已经全部整改到位。二是聚焦农民增收稳定脱贫。结合我村地理条件发展种养殖业,全村种植皂角3000亩,种植土地1300亩,玉米800亩,养牛254头,养猪320头,养羊260只。三是聚焦扶贫项目资金管理促发展。我村村有扶贫项目1个,恒大帮扶养牛场一个,400头规模,项目建设完工并已全部完工报账,项目实施不仅增加了就业岗位还有效的增加了群众收入,同时也让群众学到了先进的养殖经验,带动群众养殖的激情。3.不摘帮扶方面。一是分清责任强化帮扶。将水箐村209户脱贫户和3户边缘户分给市、县、乡29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每个季度走访帮扶一次。二是强化激活内生动力。帮扶干部走访前通过学习《纳雍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指导服务手册》后强化业务知识,开展走访工作。对农户通过十联户和党建+积分的乡村治理方式开展智志双扶提升农户内生动力。三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将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和农村致富带头人纳入村后备干部进行培养,为村级换届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建立支部领办合作社一个,100%贫困人口参加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底实现分红9万余元,有效增加群众收入。4.不摘监管方面。一是严格落实乡政府要求,加强对扶贫资产进行管理。二是加强摸底排查,每季度对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进行更新。三是建立预警台账,落实整改要求,确保无返贫致贫对象。(二)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1.产业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入股异地产业2020年实现分红9万余元,覆盖全2096户贫困户和3户边缘户,村集体目前积累4万余元。2.人才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召开群众会14次和开展组织集中培训2次,培训566人次,全面提高人员群众素质,积极动员引导外出务工633人次,增加群众收入。3.组织振兴工作开展情况。通过引导动员发展,从大学毕业生和退役军和致富带头人中选取5名优秀年轻同志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实现了全脱产上班,全身心投入到村工作中来。同时将工作分工到人,责任到人。4.生态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全村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工作,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储林建设工作,发展皂角种植3000余亩,发放补助资金400余万元,招募护林员22人进行管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5.文化振兴工作开展情况。建成法治广场1个,村图书室1个和老年活动中心1个,通过群众会、讲习所等大力宣传相关政策法规,从精神上转变了群众的等、靠、要思想,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三、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1.存在的问题:一是由于我村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受生活习惯的影响,环境卫生方面有待加强。二是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合作社发展有待加强。2.下步工作打算:一是继续抓好党建+积分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改善村庄环境。二是抓好村合作社建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7

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民生,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20xx年以来,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扶贫开发局及各联系单位具体指导和大力协助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文件要求,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扶贫攻坚,全面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全乡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按照县委组织部要求,现就我乡脱贫攻坚工作力量评估分析报告如下:

一、党政班子领导现状

我乡党委班子运行良好,班子成员按职数全部配齐,现有班子成员7人,均为男性,大专以上文化程度7人(其中本科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1人,40-50岁2人,30-40岁4人。专业特长:会计专业2人,法律专业3人,经济管理专业1人,农村经营管理专业1人。近年来,乡领导班子通过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狠抓理论学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执政能力。目前,领导班子成员思想进一步统一,战斗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找准问题,科学规划

为进一步加快脱贫步伐,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总体战,针对我乡实际,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一是在分析全乡发展现状及各村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准确确定精准扶贫工作对象和责任主体。全乡共有贫困户151户436人,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黄花、罗桥村)。二是多措并举,打好扶贫总体战。(1)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科学制定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不脱节,上下联动。(2)认真制定20xx-2020年扶贫开发实施意见,黄花、罗桥2个贫困村分别制定脱贫规划,落实帮扶对象和联系人,实行定人定点联系制度,做到贫困对象不脱贫,联系人员不脱钩。全乡各级干部、职工每月至少到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1次,规划确定帮扶措施,指导种养植技术,去年以来,参与我乡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干部达80余人(含县级联系领导、县级联系部门干部、乡机关干部、场镇单位职工及村三职干部)。(3)建立联系卡和台账,实行规范化管理,为帮扶制作了帮扶手册,实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4)各项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去年以来,全乡通过智力、产业项目、劳务培训等扶贫措施,单位扶贫与个人资助等多种方式拓宽扶贫帮扶渠道,通过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外出务工、民政救助、纳入低保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搞一刀切,真正做到灵活多样、郊果明显。截止20xx年底,已脱贫123户356人,其中罗桥村47户141人,梓盐村9户22人,高垭村5户15人,土垭村5户17人,船林村6户16人,龙台村10户20人,砚岩村8户25人,后山村5户15人,黄花村28户85人。

(二)因地制宜发展产业

我们始终立足乡情,切实找准发展路子,通过加快发展,实现群众增收目标。2013年以来,全乡每年发展优质靓绿海椒规范化种植达到1000以上,优质花生3000亩以上,水稻制种250亩以上,高芥酸油菜5000亩以上,巩固退耕还林核桃品改成果1140.5亩,20xx年新发展优质蜜柚800亩,打造100亩以上示范片2个;年出栏生猪0.7万头以上,小家禽11万只以上,20xx年底建成正大生猪代养场2处;规模流转土地350亩,林地500亩,培育和发展各类种养大户18户。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其他村均按照乡党委、政府发展思路和目标,结合各自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骨干产业,通过产业项目,不断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实现增收脱贫目标。如罗桥村20xx年发展海椒180亩。花生300亩,高芥酸油菜550亩以上,其中发展种养业方面参与贫困户达40户,参与率85%,全村出栏生猪1500头,小家禽10000只以上,蜜柚起步发展70亩左右,贫困户栽植蜜柚共有3户近10余亩;黄花村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海椒、花生、芦笋均在300亩以上,发展高芥酸油菜620亩,全村生猪出栏1800头以上,小家禽11000只以上,其中种养殖方面贫困户参与45户,参与率达到80.35%,起步发展蜜柚100亩左右,其中贫困户有2户栽植蜜柚共4亩,新建正大生猪代养场1栋,引导适度规模养殖;砚岩村通过引进业主,规模流转林地500亩,计划成片发展蜜柚500亩,通过业主、大户示范,努力促进群众增收。通过多种措施,全乡贫困村将能够如期摘帽,贫困户经济收入将不断增加,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也更加坚定。

(三)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们通过多方努力,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20xx年,积极争取县扶贫资金85万元,实施梓盐村村道建设项目2.3公里;20xx年积极争取县扶贫项目资金62万元和群众自筹17万元,新建罗桥村村道2公里,已竣工通车;通过争取县农业部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项目,实施后山村水泥路延伸工程1.15公里;通过一事一议及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修资金,整治了黄花等村道路、水利工程30余处,完善了全乡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硬件设施,健全了保洁队伍,极大改善了农村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脱贫攻坚能力评估分析

(一)政策理论水平: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学历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高,有较强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认真学习和及时掌握中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规,在精准扶贫工作上政治坚定、头脑清醒、反应迅速、工作措施有力,为全方位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协调能力:乡党委积极发挥政治优势,统一领导,能够及时有效协调政府、人大班子及其成员按照工作职责要求,分工协作,认真抓好精准扶贫工作;各班子成员均能够按照职责要求,督促抓好分管领域及其联系村的精准扶贫工作,使精准扶贫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责主抓,人大监督和参与,全体班子成员主动融入、齐抓共管,乡村干部各负其责、全面落实的良好格局。

(三)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能力: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班子结合实际,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狠抓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全乡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海椒、花生、高芥酸油菜、蜜柚、生猪代养等重点骨干产业,让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参与,为全乡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同步实现小康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特别是教育、文化、医疗卫生、计生、民政等工作稳步健康发展,为优化社会发展,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乡党委班子及其成员全面领导和驾驭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四、下一步措施

一是结合我乡实际,进一步调整完善全乡《20xx----2020年精准扶贫工作脱贫规划》,使规划更加真实、具体、操作性强;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力度,大力发展海椒、花生、畜禽、蜜柚、干果等特色贵干产业,全乡力争每年发展海椒1000亩以上,花生3000亩以上,高芥酸油菜6000亩以上,巩固核桃品改成果1140.5亩,新栽优质添宝蜜柚1000亩以上,到2020年前,全乡优质蜜柚发展规模达到5000亩。大力发展畜牧业,计划每年新建正大生猪代养场1---2栋,发展规模养殖大户3---5户,通过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和增加群众收入,使贫困农户尽快脱贫致富;三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人员技能水平,引导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快贫困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同时从各项涉农惠民政策、资金上给予贫困村和贫困户支持,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造血功能和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篇8

按照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做如下汇报:全区现有中小学幼儿园xx所,区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xx所(小学89所、教学点xx个,初中x个、九年制x所),有在校学生和幼儿xx人,义务教育阶段有建档立卡学生xx人(其他学段建档立卡学生:学前xx人,高中xx人,中职有xx人)。按照省市教育行业部门要求,今年我们的主要任务有:一是除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无一失学、辍学;二是按照学校管辖权,确保区属各学段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精准落实好中省市各项教育资助政策。一、工作情况一是强化线上教学工作举措。为克服疫情影响,按照中省市的要求,我们通过网络累计培训教师xx多人次,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安全有序完成了教材发放工作,为各学段中小学生提供线上学习支持,确保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针对个别深度贫困家庭学生无学习终端、信号接收能力差等问题,我们通过赠送手机、加装信号放大器等方式,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确保了所有建档立卡学生都能参与线上教学。二是深入开展摸排劝返工作。在疫情联防联控期间,我们利用线上教学的钉钉平台,组织学生线上打卡签到,实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对区外就读的学生,按照属地要求,组织教师利用电话、qq、微信,全面掌握学生的就学信息,并按照义务教育有保障中不属于七种辍学情形的要求(年龄满6周岁但仍在幼儿园就读或因身体等原因由家长申请延缓入学的适龄儿童;年满15周岁或年龄不满15周岁但已初中毕业;请假和休学的学生;因重度残疾而安排送教上门的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失踪失联的适龄儿童少年;有本地户籍但在异地就读的适龄儿童少年),加大动态监管工作力度,及时排查学生辍学情况,建立了控辍保学台账。截至目前,全区各校共排查疑似辍学学生xx人。目前,我们建立问题台账,向镇村反馈了信息,并聘请的心理咨询师配合学校全力做好劝返工作,截至目前劝返工作仍在继续。三是强化重点对象保学力度。对贫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家庭贫困学生、寄宿制学生、学困生以及有心理障碍表现的学生,采取师生一对一帮扶措施,建立关爱台账,落实帮扶责任,并将帮扶效果记入教师业绩档案。疫情期间,我们严格按照省市区关于送教上门工作的要求,在防控有保障的前提下,落实了全区xx名残疾儿童的送教上门工作,新华社记者对我区关庙镇送教上门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与此同时,我们按照市上要求,通过三个一点的方式(政府配发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学校购买一点),积极为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储备防疫物资,目前,向省教育厅争取的防护口罩xx万只以及其它物资(测温门系统xx套;各公民办学校已筹备防护口罩xx只,防护手套xx双,酒精及手部消毒液xx升,消毒液xx升,洗手液xx升,喷雾器xx个,热成像测温门禁系统x套,手持红外测温仪xx个);区联防联控保障组配发防护口罩x万只(手持红外测温仪xx只,xx消毒液xx升)等物资已全部配发到校,为贫困学生返校,提前做好了防疫保障。四是丰富资助政策宣传方式。在开展线上教学时,我们围绕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及时推送资助政策宣传专题片,开展政策宣传讲座,不断提升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效果,营造全社会关注贫困资助、关心贫困学生的良好氛围。五是提前安排政策兑现工作。随着我区高三年级安全有序返校复课复学,按照错峰开学要求,其它年级也将陆续返校复课复学,我们提前谋划,积极争取向上争取贫困学生资助资金,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各学段学生返校后,我们将指导学校及时规范发放资助资金。六是持续深入开展问题整改。对中省反馈的落实教育扶贫政策有偏差、教育资助宣传不到位、存在贫困生资助公示不规范问题,我们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了责任人、制定了规范流程,待今春正式开学后全部扫尾清零,确保整改到位。二、存在问题一是执法力度疲软。在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双线七长责任制中,由于对学生监护人缺乏约束力、震慑力,执法力度疲软,导致在劝返辍学学生时,学校、政府始终处在被动局面,劝返成本大。二是工作合力需强化。对义务教育适龄人口外出务工,公安、镇办和村组要及时劝阻,不得出具外出务工所需证明;要加大企业违法招用未成年人的整顿力度。三、下步打算今年我们将按照紧盯控辍保学这一核心任务,夯实教育脱贫的工作基础;紧盯兑现政策这一重点任务,巩固教育脱贫的工作成效;紧盯打赢打好这一目标任务,提升教育脱贫的工作质量的工作思路,一是增强防范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当前,一些镇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形势依旧很严峻,我们将把防范贫困学生辍学放在最为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意识,按照依法控辍、质量控辍、扶贫控辍、情感控辍、保障控辍的总体思路,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工作力度,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义务教育有保障一个都不少。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针对我区存在的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公示还不到位,个别学校送教上门工作开展不及时,一些集中安置点教育配套设施,还未能及时跟进。今年,我们将进一步细化资助的工作流程,对近年来教育资助资金使用情况开展好回头望工作,确保贫困学生教育资助一个都不漏;借助高校结对帮扶工作机制,邀请对口帮扶高校对我区持续开展特殊教育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强化日常送教上门工作的督查力度,确保我区送教上门工作规范、及时开展,确保扶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结合双高双普创建要求,我们将以扩资源、补短板、强弱项为目标,积极与镇办、发改对接,加快推进集中安置点教育项目建设,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是严明工作纪律,强化责任担当。我们将持续进严明脱贫攻坚工作纪律,完善任务落实、工作推进、督查暗访、问责追究等制度,实行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制度,强化跟踪问效、过程监督,倒逼工作落实。以上汇报,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8篇相关文章:

向乡脱贫攻坚心得体会7篇

脱贫攻坚个人工作总结范文6篇

向乡脱贫攻坚心得体会通用7篇

贵州脱贫攻坚观后感7篇

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心得体会推荐5篇

脱贫攻坚纪录片观后感7篇

脱贫攻坚表彰总结心得体会7篇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心得体会6篇

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心得体会7篇

202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心得体会5篇

2024年到2024年脱贫攻坚汇报材料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30565